摘 要: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已经步入正轨,各区县教育部门的编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文章从Y区教育部门财务报告编制的实际情况出发,阐述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意义,提出2023年报告编制中的新变化,针对实际编报中存在的不同报告之间关联数据核对不准确、抵销处理不规范、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不清晰、说明事项解释不充分、报告科目之间勾稽关系相矛盾、基层财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政府财务报告 教育部门 学校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8-068-02
一、教育部门编制政府财务报告的背景
Y区教育部门自2019年起开展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总结,政府财务报告编报信息的完整性、规范性有所增强,质量有较大提升。报告中能基本反映本单位的资产使用情况和负债偿还能力,初步达成报告及分析单位的财务状况及运行情况的目标。同时,各二级单位财务人员对业务核算中的权责发生制理解进一步加深,财务数据之间勾稽关系也更为清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和新《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但是,各单位在编制政府财务报告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与其他报告关联数据不准确、抵销处理不规范、财务指标分析不明确、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解释不清晰、部分单位科目之间的数据勾稽关系存在问题、基层单位财务能力有欠缺等问题。
二、教育部门编制政府财务报告的必要性
教育部门各单位编报政府财务报告,对加强国有资产及负债的管理、防范财政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推动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及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府财务报告有利于反映教育部门各单位的资产使用情况
学校资产种类繁多,金额庞大。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至今,Y区部分学校由于并校、以前年度固定资产划凭证遗失等历史遗留问题,且多年未开展大规模的资产清查工作,导致固定资产账实难以相符,以至于未开始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政府财务报告中资产类数据反映比决算报告更加细致,对于折旧和摊销都依据准则要求,促使学校清查各类资产,规范折旧和摊销的账务处理,有利于提升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
(二)政府财务报告有利于生均成本的确认和核算,提升教育部门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财政透明度,推动全面绩效管理的落实,提升教育部门的公众服务能力
教育部门各单位编制政府财务报告,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教育部门整体财务状况及运行情况,有利于提高教育活动的真实成本计量的准确性,使教育投入和生均成本更加直观、清晰,同时也为全面绩效管理的实施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支持[1]。
(三)政府财务报告有利于防范和降低教育部门的财务风险
要重视对重大财政风险的防范及化解,要增强驾驭风险的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这对教育部门各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各单位应当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对于目前无法避免的财务风险,应当将其把控在一定范围内。教育部门通过编制和报告政府部门财务报告,能够打开新的财务视角,形成新的财务分析框架,有利于提升各单位的风险防控能力。
(四)政府财务报告有利于提升教育部门的财务透明度
政府财报报告的编报,能够向社会公布反映教育部门各单位的财务状况信息,能够补充预决算公开中缺失的报表环节,提升政府财务公开的完整度和可信度。这有利于实现“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2],也有利于贯彻施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提升人民对教育服务的满意度。
(五)政府财务报告能提升教育部门的财务管理水平
相比于决算报告重视收入和支出的流量管理,财务报告更侧重于资产与负债的存量管理。通过对单位资产的使用情况和负债的偿还能力进行分析,有利于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从而促进教育部门各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政府财务报告变化
为进一步规范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2023年财政部修订印发了《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等三项制度[3]。根据修订办法,2023年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将迎来新的变化。
(一)2023年将在一体化中启用政府财务报告编制模块和决算编报模块,这将有效保证各类报表同类数据源的一致性
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但是由于编制口径、范围和编制基础不同,两份报告的数据是存在差异的。原制度中未要求详细反映两套报告的数据差异,2023年的政府财务报告编制中增加了本年预算结余与盈余调节表,能够清晰反映财务报告中收入费用和决算报告中预算收支之间的主要差异。通过对这一差异的编报反映,能够帮助编制者和报告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两份报告的异同。
(二)简化财报填报
2023年在一体化中增加政府财务报告模块,在编制时能够直接使用一体化中的账务数据,不需要自己摘抄填列,与一体化的会计核算数据衔接更加紧密。同时,编制政府财务报告可以实现从一体化明细账中提取数据,单位内部无需再进行有关调整和抵销,将直接降低基层单位政府财务报告编制难度。
(三)报告内容更清晰
根据过去几年的探索总结,根据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2023年度政府财务报告增设应付工程款情况表、资产负债表汇总表和收入费用汇总表。从总体到明细,财务报告反映的财务数据将更有层次,角度更丰富,对于报告使用者来说,将更具有决策参考价值。
四、编制政府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一)与部门决算报告、国有资产报告中的关联数据核对不准确
为了进一步规范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财政部修订了《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为了更好地厘清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的数据差异,在编制过程中需要阐明两套报告的数据差异。由于编制口径、范围和编制基础存在差异,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的差异部分应在报告中说明,部分单位无法清晰解释差异原因。
政府财务报告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之间部分相关信息的衔接不合理。这两份报告的资产负债表形式和核算基础都相符,但是由于部分单位资产构成较为复杂,许多资产调拨和入账存在时间差异,导致财务报告中的资产部分和国有资产报告数据不相符。
(二)抵销处理不规范
抵销处理是教育部门财务报告编制中的难点,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教育部门的对账抵销工作很难有效落实开展。由于教育部门关联单位多,对接的单位有镇街、财政和其他社会各级部门,在编制系统中的抵销信息需要和多方单位对接联系,耗费各单位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部分单位也存在为了使财务报告强制性审核通过,而隐瞒部分应抵销的事项,未达到应抵尽抵的要求。二是数据关联性审核不足。在编制政府财务报告时,填入数据与一体化中的账务数据不一致时,仍然可以完成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缺乏强制性审核。教育部门部分单位由于财务基础薄弱,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原值、折旧均存在政府财务报告中数据和账面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三是从目前的编制内容来看,基层单位的财务报告中各种事项由于进行了抵销处理,部分收入和支出无法全面反映,导致本单位的财务运行情况反映不充足。因此,在单位管理层面,政府财务报告不足以提供管理决策的充分依据,在成本核算中提供的信息的有效性也有待商榷。
(三)财务指标分析没有明确清晰的体系
目前,政府财务报告中,单位财务状况分析的指标为资产负债率、现金比率、流动比率、固定资产成新率四个指标,这四个指标主要用于分析单位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教育部门均为无债务的公益性质单位,统一用这几个指标来分析单位的财务状况并不适用。单位运行情况分析中,主要指标为收入费用率,教育部门所有收入均来自于财政拨款和上级补助,且所有支出均纳入预算一体化管理,收入费用率指标分析意义不高。对于学校更加需要的成本相关指标,政府财务报告中并未体现。
(四)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解释不充分
对于某些需要阐释的科目,如部分学校有镇街或其他单位无偿划拨的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土地及房屋,这部分的资产名称、数量等情况列示不完整,以名义金额计量的理由说明不清楚。占比较大的项目,如货币资金占总资产若高于25%,或较上年变动大、出现负数的科目,很少有学校能够做到完整披露,并给予相关说明,导致影响信息的可信度及使用价值。
(五)部分单位科目之间的数据勾稽关系存在问题
如某单位资产负债表项目固定资产较上年减少,但是收入费用表项目资产处置费用为零,且折旧未减少;也有部分单位将资产负债表中的累计折旧年末数填列在收入费用表中的折旧费用;在固定资产处置时,也有很多单位在处置固定资产后,所有折旧均冲减在累计折旧科目而未冲减累计盈余科目等。账务处理的问题导致财报填报时会出现科目之间的数据勾稽关系出现问题。
(六)教育部门基层单位财务能力有待提高
根据新《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目前Y区县教育部门财务管理采用“集中记账、分校核算”的模式,即业务发生在学校,账务送至县级财政和教育部门确定的会计核算机构统一办理。目前,由于学校基层财务薄弱,存在多笔业务实际已经发生,但由于支付延后,会计核算中心无法及时获取此类业务信息,导致“僵尸发票”的出现。会计核算中心无法及时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账务处理,使学校财务数据不及时、不准确。而教育部门的政府财务报告数据是通过汇总合并各二级单位得到的,各二级单位的财务数据质量决定了报告的整体质量,学校权责发生制执行不彻底,许多报表仅仅按照模板简单填列,未对其财务含义进行深入分析,导致教育部门的政府财务报告质量不高,无法支撑深层次的管理决策。
五、进一步提升政府财务报告质量的建议
(一)完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
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行业和性质不同,其应值得关注的财务指标也不一样。统一的财务指标无法准确反映不同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单位运行情况。教育部门需要确立一套适合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从而使报告反映的信息更加真实可靠。
(二)加强基层单位的会计核算管理,夯实编报的基础数据
优化财务体系,加强财务系统内部的学习和交流,开展多元化的业务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能力水平。教育结算中心应建立会计核算账务分组核查机制,控制时间节点,将责任落实到个人[4]。同时,对下一阶段会计核算中需要优化的重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对账务的优化处理,如通过辅助账核算,区分各业务的核算对象,提高编报基础数据质量。各基层单位应该明确本单位的数据来源与去向,理解政府财务报告中各项目核算的内容与要求,而不是简单根据模板生搬硬套,优化相关环节的管理流程,形成可靠的数据来源。
(三)优化顶层设计,增强全局协调,从教育部门的决策层面重视政府财务报告
教育部门作为财政投入的重点对象,应该积极响应财政体制改革目标,列示教育运行的成本和资产,衔接中长期预算规划等,切实发挥双体系政府会计的优越性。从这几年财报的编报经验来看,在编制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并不是单纯的会计核算问题,更多的是由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流程不合理,监管缺而导致的无法保证财务数据准确性、及时性和真实性,如资产年报的资产金额与财务数据不符、实际发生在年初的业务事实在年末甚至来年入账等问题。
(四)开展多元化财务培训,加强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考核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更新掌握编报单位和编报人员名单,通过多渠道的培训,提升各单位的财报编报水平,将财务报告编制纳入单位考核工作中。
(五)加强与信息技术部门的沟通,提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和政府财务报告模块的进一步融合
基层单位的财务工作者应该与信息技术部门加强对一体化和财务报告模块使用感受的交流,提出建设性意见,促使信息技术部门能够进一步推动完善一体化系统中政府财务报告模块功能,提升报告编审自动化水平。通过业务与技术的融合,推动财务工作数字化、智能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行稳致远.中国财经报,2021-09.
[2] 王泽彩.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经济参考报,2020-08.
[3] 柴新.财政部修订印发政府财务报告编制三项制度.中国财经报,2023-11.
[4] 陈奕冰.新变化划重点2022年度政府财务报告开编,中国会计报,2023-03.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 浙江杭州 311100)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