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问题探究

2024-08-23 00:00:00陈志刚石锐
经济师 2024年8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

摘 要:要全面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确保每个项目配有相对固定的科研财务助理,为科研人员项目财务工作提供专业化服务,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据调研,高校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落实成效上与国家最新要求尚有较大差距,落实过程中存在广度和深度不够,科研财务助理专业性、稳定性差等问题。文章充分剖析问题后认为科研财务助理制度落实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在于科研财务助理成本费用来源不清,核心是分摊机制不健全。基于此,文章从科研财务助理成本费用分摊视角出发,提出基于“科研项目与项目承担单位共同分摊”的成本管理模式,以期为高校落实好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科研财务助理 制度落实 科研项目 成本费用分摊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8-056-02

一、引言

近年来,为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减轻科研人员的事务性负担,让科研人员将更多精力从财务事务聚焦到科学技术研究上,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1〕32号)等政策性文件,旨在通过“放管服”改革,为科研事业“松绑助力”。特别是国办发〔2021〕32号文明确指出,要全面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确保每个项目配有相对固定的科研财务助理,为科研人员在预算编制、经费报销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国办发〔2021〕32号对科研财务助理的要求相比中办发〔2016〕50号有了“质”的提升,要求已经从“建立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提升到“全面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即从“应完善”(建制度)升华为“必须有”(每个科研项目应当配备相对固定的科研财务助理)。政策要求的提高给科研机构(项目承担单位)带来信心的同时也引发了现实性问题,尽管制度要求对落实国家有关“放管服”政策,进一步提升科研人员创造力和创新性确有重大意义,但在实务中全面落实仍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对于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肩负重要作用的高等院校,其作为科研项目承接的主要力量之一,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落实成效上与国家最新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本文正以此为契机,希望通过对高校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存在问题的剖析,找出关键与核心,从成本分摊视角提出解决方案,为高校切实贯彻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提供有效的可行性建议。

二、科研财务助理制度落实现状与问题

自中办发〔2016〕50号文发布实施以来,国内学者梳理和总结了高校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刘宁(2018),孙云、张鞠成(2021)最具代表性,总结起来主要体现为:

(一)科研财务助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刘云(2018)调研发现,尽管有超过90%的被调研者反映所在单位已按要求建立了相关制度,但只有15%的被调研者认为科研助理制度真正发挥了作用,而超过85%的被调研者都认为科研助理制度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已建立”和“未落实”的极大反差恰好说明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落实确实存在现实性问题。

(二)专业性和稳定性的双重考验

科研财务助理需要深度参与项目全过程,既要了解项目状况又要熟悉财务专业知识,这就要求科研财务助理岗位需具备一定的“门槛”,而现实中学生、青年教师和科研秘书却通过“贴签”方式被迫成为项目的“科研财务助理”,其专业胜任能力势必大打折扣。同时,也正是由于“贴签”式科研财务助理的存在,随着学生、青年教师等名义科研财务助理的成长、流动,导致项目科研财务助理稳定性受到很大冲击,总是一群不断更新的“年轻面孔”做着并不专业的事情,也就很难达到减轻科研人员负担的“初衷”。

(三)落实深度和广度均不尽人意

科研财务助理的定位是基于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即需深度参与从项目立项申报到课题验收全过程的财务管理工作,包括预算编制与调整、费用报销与分析、项目审计与验收等,而现实中大部分科研财务助理未深度参与项目全过程,只是集中在费用报销和项目验收上,没有形成闭环,财务支持作用不及预期。再者,不是所有科研团队/平台都能得到科研财务助理的支持,部分高校对科研团队/平台配备科研财务助理本身就设有一定门槛,加上经费不足的进一步约束,部分“实力欠缺”的科研人员就不得不身兼数职,边搞科研边做财务,继续深陷“干中学”的窘境。

三、科研财务助理制度落实的问题关键与核心

尽管国内学者分别从制度督导和完善、加强培训和考核、推行市场化选聘与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应对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但多数均是基于问题本身提出的针对性措施,并没有深度挖掘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存在问题的关键与核心。笔者通过详细分析问题成因,寻找共性特征的研究思路,分别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通过对我国高校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存在问题的梳理总结,我们认为可以归纳为“行不行”和“有没有”两大类。“行不行”是基于科研财务助理专业胜任能力的维度,是对学生等人员兼职、人员流动性大、人员参与度不足等问题的汇总体现,而“有没有”则侧重于制度层面,是对制度落实不到位、落实广度不够等问题的综合体现。进一步分析“行不行”问题存在的动因后,我们不难发现,造成高校科研财务助理专业胜任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对固定的专职科研财务助理,即又回归到“有没有”的问题上。而面对为什么“难有”相对固定的专职科研财务助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我们调研重庆高校后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一是专职科研财务助理人员经费来源“悬而未决”;二是学生等人员兼职科研财务助理的情形并未强制性禁止,而学生等兼职行为可有效地节约项目经费。因此,我们基本可以确定,阻碍高校科研财务助理制度落实的关键核心便是经费来源问题,这也与褚珊(2019)的研究结论比较类似,其对江苏高校的调查研究也表明,由谁承担科研财务助理的成本费用是高校科研财务助理制度难以落地的根本原因。

所以,科研财务助理的成本费用到底应该由谁承担,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国办发〔2021〕32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办法指出:科研财务助理所需人力成本费用(含社会保险补助、住房公积金),可通过科研项目经费中劳务费列支,也可由项目承担单位通过其他渠道解决。办法为科研财务助理成本费用来源提供了政策依据,形成三种成本费用模式,即:科研项目承担模式、项目承担单位承担模式、科研项目与项目承担单位共同分摊模式。三种模式各有优劣,我们充分对比后认为,“科研项目与项目承担单位共同分摊”模式更切合高校目前实际情况,其作为一种折中方式,既部分兼顾了前两种模式的优点,又有效缓解了现实矛盾,是目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四、科研财务助理成本费用分摊机制构建

基于“科研项目与项目承担单位共同分摊”的成本管理模式,笔者从成本分摊视角入手,根据高校科研项目数量多、项目金额差异大、大科研团队制程度低等特点,结合“谁受益、谁支付”的分摊原则,构建了科研财务助理成本费用六步分摊法,具体分摊机制如下:

第一步,确定科研财务助理配备标准。论文拟以项目数量和项目金额两个指标为基准确定科研财务助理配备标准。但以项目数量为标准,即至少为一定数量的项目配备一名科研财务助理,容易造成因项目金额差异大,引起科研财务助理工作量不均衡的情况。因此,本文更倾向于采用项目金额作为配备科研财务助理的主要标准,即根据一定项目金额配备一名科研财务助理。考虑到地区差异、高校差异、学科差异等影响因素,本文提供了两种人员配备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一:针对高校中有科研团队自主聘用专职科研财务助理的情况,按学科门类(下同)分别收集满足条件的各科研团队所主持科研项目金额、配备专职科研财务助理数量及专职科研财务助理的薪资水平等数据信息,计算出各团队每名科研财务助理应负责的项目金额;再将各科研团队每名科研财务助理负责的项目金额求平均数后,即可得到科研财务助理配备的参考标准一。

参考标准二:针对高校中没有或少有科研团队自主聘用专职科研财务助理的情况,学校和学科可通过广泛征集意见,按学科门类分别制定一个标准,作为该学科的科研财务助理配备参考标准。

第二步,计算单位科研经费应承担的科研财务助理成本费用。根据收集的信息,按学科计算出收集的专职科研财务助理的平均薪资水平(或参考当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结合科研财务助理配备标准,计算单位科研经费应承担的科研财务助理成本费用。

第三步,确定所需科研财务助理总需求。统计近年来高校各学科科研项目金额总量的平均数,结合科研经费增长率,预测未来一定年度科研项目金额总量。用预测的科研项目金额总量除以科研财务助理配备标准,计算出科研财务助理总需求量。

第四步,按照“自主选聘+统一招聘分配”的模式招聘科研财务助理。按学科统计高校中各科研团队已聘用的专职科研财务助理数量,用高校该学科科研财务助理总需求量减去各科研团队已自主聘用的专职科研财务助理数量,得出科研财务助理数量缺口。缺口部分科研财务助理由财务部门统一招聘,按照各学院科研项目金额分配至各学院。当然,学校或学科还可以构建灵活调整机制,对于科研项目较少的科研人员之间可共享一名科研财务助理,科研项目较少的学院之间也可共享一名科研财务助理。

第五步,从科研项目计提科研财务助理成本费用。当科研项目经费到款时,根据该项目应承担的科研财务助理成本计提费用,转入单独核算的项目。

第六步,结合考评结果集中统一发放科研财务助理薪资。月末,根据科研管理部门、学院、项目负责人的评价结果统一发放科研财务助理薪资。具体操作中,科研财务助理的薪资应当分为基本薪资与绩效薪资,基本薪资每月足额发放,绩效薪资可在科研管理部门、学院、项目负责人之间确定评价权重,根据评价结果定期或不定期发放。对于因科研项目到款金额变动所计提的费用不足以支付科研财务助理成本费用、项目尚处于立项申请阶段无法计提科研财务助理成本费用、项目申请失败及项目被终止等无法计提科研财务助理成本费用的,由项目承担单位通过设立科研财务助理专项承担。此外,集中统一发放的薪资水平是高校根据总体情况确定的,未完全兼顾科研财务助理的实际情况,所以除统一发放薪资外,科研项目负责人还可根据科研财务助理工作情况额外发放奖励薪资。

“六步法”是“科研项目与项目承担单位共同分摊”模式的具体化,通过构建科研财务助理成本费用分摊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科研财务助理经费来源问题,为高校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落实提供了参考方法。

五、结语

促使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真正落地成效,对于提升科研经费核算的准确性、有效性,解决科研人员“报账难”“报账繁”问题,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科研财务助理制度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人员专业性、稳定性差等问题,本文认为其根本原因是科研财务助理成本费用分摊机制不健全,通过建立“科研项目与项目承担单位共同分摊”的成本管理模式,将有效缓解高校目前面临的科研财务助理制度落实不到位问题,促进高校科研财务助理制度进一步落地成效。

参考文献:

[1] 刘宁.我国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实施的现状与完善建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8(06):100-102.

[2] 孙云,张鞠成.服务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财务助理管理模式探究[J].会计师,2021(11):111-112.

[3] 褚珊.高校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研究——基于江苏省24所高校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执行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10):108-111.

[4] 周畅,张旭阳.探索政策变革下我国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建立[J].会计之友,2020(01):128-132.

(作者单位:陈志刚,重庆大学计划财务处 重庆 400044;石锐,国科基石lt;重庆gt;软件有限公司 重庆 400030)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
武器装备科研项目投资效益评估方法研究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rating of Tui-Pushing chest-back manip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云南警官学院完成二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结项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科研项目需求变更与风险管理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24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
西藏科技(2015年12期)2015-09-26 12:13:40
哈电机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