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便携式消防员医学应急装置的研制

2024-08-22 00:00:00郭海东刘思永杨润芳何瑾
今日消防 2024年6期

摘要:常规急救包在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消防救援的职业特点,药械功能参差不齐,性能指标不尽一致,无法满足消防员处置不同灾情时可能遇到的各类伤情。结合消防员的专业素养及现实需求,提出了便携式消防员医学应急装置药械配置清单,对便携式消防员医学应急装置的结构、外观及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开发,最后研制出一种多功能便携式消防员医学应急装置,可为消防救援人员在现场开展自救互救和伤员救护提供支持。

关键词:消防员;紧急救护;自救互救;医疗箱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4)06-0029-04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2018年,消防救援队伍完成改制转隶后,成为我国应急救援的主力军,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其职责范围已向“全灾种、大应急”全面转变[1]。医学上认为,在第一现场对伤员开展紧急救护可以有效稳定伤情、减少残疾、减轻痛苦[2]。2021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专职消防队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可以看出,作为灾害事故救援的第一人,消防员有责任在现场对伤员进行必要的紧急救护,为临床救治争取更多的时间[3]。此外,消防员在救援或训练过程中,骨折、创伤、扭伤、中毒等伤害也时有发生[4-5],给消防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消防员的自救互救需求非常迫切。因此,功能齐全、便捷高效的紧急救护技术及装备是消防员开展自救互救和伤员救护的重要支撑。

目前消防部门配备的急救包一般为市面上的常规急救包,未充分考虑消防救援的职业特点,配备的药械功能参差不齐,性能指标不尽一致,大部分只针对出血、创伤配备简单的消毒、止血、包扎用品,如止血贴、止血绷带、纱布等,功能有限[6]。此外,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时间长了,许多药械因过期而不能使用,或者存在用量不足的问题,现场需要时往往无法获得足够有效的紧急救护药械,急救包的应急作用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消防员实施紧急救护及自救互救的效率[7]。

因此,研发适用于消防救援队伍的便携式多功能医学应急装置显得极为必要,不仅可以为挽救伤员的生命争取更多的时间,还可以为消防员开展自救互救提供帮助,保证队伍的应急救援能力。本装置在深入分析消防员可能遭遇的伤情后,精心设计不同功能包,配备先进实用的医疗药械,并开发专用的药械管理系统,便于消防队伍进行药械管理,确保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取出并投入使用。

1 功能设置及药械选用

消防员的职责决定了其可能遭遇的伤情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因此,消防员医学应急装置应尽可能全面包含各类急救药械,以应对复杂多变的伤情。然而,消防员医学应急装置作为支撑消防员在现场开展紧急救护的重要工具,不可能像医院药房那样一应俱全,也不可能像医疗机构使用的急救箱(包)那样专业。只有根据目前我国消防员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开发,才更有针对性,才能在现场发挥作用。否则,如果配备的药械过于专业,一方面消防员没有专门资质不能实施救援,另一方面操作起来比较困难,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综合分析认为,消防员医学应急装置的救护功能应根据各种灾害事故中常见的伤情进行分类设置。

对于地震、爆炸、建筑物坍塌、交通事故等灾害事故,常见的伤情主要有挤压伤、骨折、扭伤、不同程度出血、颅内伤以及内脏伤等[8-10],此时可以用到能止血、包扎、固定等功能的药械。本装置中针对此类伤情开发了专门的外伤急救包,主要配备了用于中重度出血的止血敷料、一般出血的纱布敷料及创可贴、伤口包扎的无菌纱布及绷带、扭伤的速冷冰袋、骨折固定的塑形夹板、颈托、手指固定器等,可满足对常见外伤的紧急处理。

对于火灾、危化品事故等,常见的伤情主要有烧烫伤、气体中毒等[11-12]。对于中毒,最好的办法是根据毒物性质使用专门的解毒剂。然而,对于消防员来说,现场应用解毒剂不在其能力范围内。火场中常见有毒气体是CO、HCN等,会导致机体缺氧窒息,吸氧会有效逆转此类伤情的发展,从而减轻损伤。因此,本研究中针对中毒急救配备了便携式供氧装置,包括吸氧面罩及便携式氧气呼吸器等,针对烧烫伤配备了烧烫伤急救包,包括用于紧急处置的烧伤膏及无菌纱布等。

消防员在高温天气里进行救援、训练时可能导致中暑[13-15],本项目配备了中暑急救包,包括用于缓解电解质紊乱的口服补液盐以及解暑药等。

对于溺水、严重中毒以及其他创伤导致的心搏骤停,应立即实施基础生命支持急救,遵循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电除颤的抢救顺序尽快开展。在此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急救用品包括一次性呼吸隔膜,有条件时提供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本装置针对心搏骤停配备了心肺复苏包,其中一次性人工呼吸隔膜为标准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配。

对于在处置各类伤情中用到的清洁消毒用品以及急救用具,分别配备了清洁消毒包和急救用品包。清洁消毒包内的物品主要包括医用酒精、碘伏以及生理盐水。其中酒精、碘伏可对伤口进行消毒,生理盐水用于清洗伤口,便于后续处置。急救用品包内的物品主要包括电子体温计、血压计、急救剪刀、医用手套、保温毯、保鲜膜等。体温计和血压计主要用于现场监测伤员的体温和血压;急救剪刀用于裁剪伤员衣物,以便暴露皮肤或肢体,便于后续处理;保温毯可对伤员进行保暖,减少热量损失,提高救治成功率;保鲜膜可用于对断肢等进行保存,便于后续的医疗救治。

通过对一些常见伤情处置中的急救用品进行分类整理后,使得消防员医学应急装置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扩展,见表1,各急救包功能明确,现场使用时方便取用,避免到处寻找物品,提高处置效率。

2 结构及外观设计

目前市场上的急救箱(包)不能体现消防救援的职业特点,本装置考虑应急救援现场快捷方便的需求,外观采用简洁大方的方形,在箱体的外形结构上,采用了双开设计,打开后左右两侧可以对称成180°,箱体内各部分的功能及配置一目了然,整个医学应急装置外形尺寸为395mm×385mm×200mm,由上盖、下盖、包角、包边、锁具、把手等部件组成,总重量小于10kg,可放置在救援车上,亦可独立功能包携带至现场。

内部结构设计根据急救物品的类别进行功能分区,既能放置全部功能包,又便于各功能包取用。本装置中,内部分隔模块按照不同的应用场景或功能进行不同的设计,用独立的小包装将物品进行分类,以便自由配置所需的各类应急医疗物品及药物。分隔板顶部加分隔网带,分隔网带一端固定,一端可取,用于固定分隔板内应急医疗物体。结构设计见图1。

1.上箱体 2.下箱体 3.用于将箱体内部空间分为若干隔仓 4.隔板 5.设置于上箱体1的隔仓内的触控显示屏 6.二维码扫描设备 7.RFID扫描设备 8.把手。

3 药械管理系统设计

首先,通过射频及二维码识别系统,对应急医疗药械进行识别管理,能快速掌握药械的数量、有效期、是否缺货、是否过期等情况,出现药械临期及过期时进行预警和告警。其次,主控板上有存储卡,亦可连接U盘,将初始库存物料信息以表格的形式成批导入,主控软件从存储卡或U盘成批获取物料信息,建立小型数据库对物料信息进行管理。在需要调整库存时,通过二维码扫描和射频标签获取物料上的编码信息,将获取的信息传送到主控板,主控软件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并将该编码原有的库存信息显示在屏幕上。最后,根据用户的命令,对该编码对应的物料进行入库、出库、盘点等操作。系统使用流程见图2。

本系统中,对临期药械(1个月内)用黄色进行预警,到期药械用红色进行报警。如果登录系统后提示有异常告警,可点击相应模块查看具体报警的项目,以便更替调整。

4 结束语

新时期消防救援人员可能遇到的伤情复杂多样,现场对伤员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是降低灾害事故死亡率的重要保证,同时消防员强烈的自救互救需求对医学应急装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本装置针对目前消防员医学应急装置功能有限的现状,设计了多种功能包,配备了30余种消防救援现场常见的伤情处置药械,符合消防员的使用需求,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值得在消防救援队伍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康可霖,张奕博,杨玉胜.提升消防救援队伍医疗救护能力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38(8):1143-1145.

[2]邹晓平,杜国平,秦红.现场急救[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8.

[3]蔡发奎.消防救援与院前急救深度协作模式探索[J].武警学院学报,2020,36(10):42-46.

[4]焦爱红,蔡创生.消防员常训科目训练致伤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34(3):379-383.

[5]程金新,杨冀韬.消防员训练损伤问卷调查与分析[J].武警学院学报,2018,34(2):75-80.

[6]谢莉.国内外急救包标准概况[J].标准科学,2018(8):118-121.

[7]崔玥,曹建平.探讨急救药品与器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2):132-133.

[8]贾涛,贾朋聪.1419例交通伤伤情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1999(S1):65.

[9]刘思佳,何成奇.“8·8”九寨沟地震伤情特点及康复需求分析[J].华西医学,2017,32(9):1395-1399.

[10]Ahmed N,Joy M D,Kathryn S,et al.Preval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in firefighters are influenced by age and length of service[J].Journal of Military Veteran & Family Health,2017,3(2):33-41.

[11]Tabian D,Iliescu D B,Iov T,et al.Hydrogen cyanide

and carboxyhemoglobin assessment in an open space fire‐

related fatality[J].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

2021,66(3):1171-1175.

[12]王玲,孙圣凯,陈孝储,等.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伤员伤情规律分析及救治策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5):349-352.

[13]施巍.消防员穿着灭火服作业发生中暑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06(4):15-17.

[14]叶治家,刘婷婷.军事训练中暑的关键干预措施[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7,39(4):301-305.

[15]Zhang Y,Phillip A.B.,Catalina C.,et al.A new hand-cooling

device to enhance firefighter heat strain recovery[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hygiene,

2009,6(5):283-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