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基层消防安全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的思路

2024-08-22 00:00:00刘疏桐
今日消防 2024年6期

摘要:火灾是社会治安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鉴于基层消防安全工作一直是消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结合保山市隆阳区消防救援大队辖区内乡镇基层消防安全综合治理的实际情况,对加强消防安全基层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将消防安全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作为完善消防治理体系、弥补火灾防控不足的有效措施,并以此为基础,对基层消防安全综合治理体系的构建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基层消防;综合治理;火灾防控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4)06-0141-04

随着乡镇基层防火监督范围的增大,局部火情的复杂性与防范难度与日俱增,“小火亡人”事件时有发生,对乡镇基层组织的防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当前消防工作中末端防控力量相对薄弱以及服务覆盖范围不均衡等挑战,加快构建和完善基层消防安全综合治理体系,是新时期消防工作新要求,也是进一步强化消防基层保障制度的关键举措。

1 隆阳区火灾基本形势

1.1 隆阳区基本概况

隆阳区为保山市政府所在地,属于云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全区地跨东经98°43'~99°26',北纬24°46'~25°38';全境东西宽78km,南北长96km。境内山脉起伏盘错,最高海拔3655.9m,最低海拔648m,全区面积4849.65km2,设有21个乡镇(街道),352个村(社区),户籍人口94.5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51.35万人。

1.2 隆阳区近年来火灾基本概况

2021年,全区共发生火灾146起,死亡2人,受伤7人,直接财产损失168.83万元,过火面积3480.8m2,受灾152户。其中乡镇火灾99起,占火灾比例65.13%,死亡1人,受伤7人,直接财产损失93.75万元,过火面积2584.7m2,受灾92户。。

2022年,全区共发生火灾208起,死亡8人,受伤2人,直接财产损失374.76万元,过火面积4033.4m2,受灾210户。其中乡镇火灾112起,占火灾比例53.84%,死亡4人,受伤2人,直接财产损失271.24万元,过火面积3000.4m2,受灾127户。

2023年,截至7月份全区共发生火灾215起,死亡3人,受伤2人,直接财产损失238.84万元,过火面积5135.3m2,受灾168户。其中乡镇火灾129起,占火灾比例60.37%,死亡2人,受伤2人,直接财产损失100.82万元,过火面积3421.5m2,受灾105户。

就火灾发生情况而言,火灾发生在农村的比例高于城市火灾;乡镇老旧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厢房、牲畜养殖场所往往是发生火灾的主要场所;从火灾数量来看,火灾形势不容乐观,这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规律,区情、民情有着密切联系。

2 隆阳区基层消防安全工作现状

2.1 组织管理层面

2.1.1 乡镇(街道)基层消防力量及管理值守体制仍

需进一步完善

乡镇专职消防队伍作为基层消防安全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虽在各乡镇持续运行,但随着社会对基层消防安全要求的日益提高,现有的基层消防力量建设显得相对滞后。当前,对基层消防建设经费投入、机构设置、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关注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对基层单位的防火工作来说,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规定了乡镇政府及街道办等基层机构在企事业消防安全检查工作、消防相关执法监督工作、群众及社区防灭火等工作中的职责,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部分工作人员身兼多职,且其他职务工作量巨大,导致他们在防火工作的投入和专注度受到一定影响,难以满足基层消防安全需要[1]。此外,即便是与辖区内相关单位机构签订了消防安全责任书,但是乡镇(街道)人员因工作量较大且复杂,很难将消防工作纳入考评体系中的重点工作,导致基层消防工作未能得到更深入、更系统地推进。

2.1.2 基层消防工作制度需要进一步优化

目前,乡镇(街道)在消防安全宣传、消防监督检查等制度方面存在缺失。虽在2023年大力推进“LR1RJUZnv7z1ObVFrYBHWQ==一队一站”工作落实,但是由于乡镇财政、编制等因素的制约,基层消防安全工作的实施仍面临挑战[2]。目前,隆阳区乡镇社区的防火工作中,村委会、乡级政府的职能还不够突出。隆阳区各个乡镇(街道)消防监督执法队伍的组织机构也尚未健全。在隆阳区消防救援大队中,四名执法监督干部主要负责企事业消防安全检查工作、消防相关执法监督工作、防灭火宣传教育、火灾事故调查等。但是,在隆阳区域内,最远的乡镇距离隆阳区主城区46.7km,距离远且乡镇以下各个村落较为分散,消防执法监督干部难以做到完全覆盖[3]。正常情况下,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很难进入各乡镇及乡镇以下村组进行消防安全的监督检查,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乡镇的消防工作存在一些漏洞。

2.2 执行落实层面

乡镇防火工作的完善仍需加强,特别是在消防用水设施方面。目前,隆阳区各乡镇的消防管网及消防水源尚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的防火需求,在实际灭火救援战斗中,极有可能面临消防水源供应不足的挑战。部分原有的消防基础设施已经老化或破损,特别是在非核心区域,市政消火栓的设置较为缺乏。一旦发生火灾,确保稳定且充足的供水将是一大挑战。

全市大部分乡镇的防火工作都是依靠派出所组建的专职消防队,有些队员还兼任辅警等其他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训练时间与对灭火救援专业理论学习的投入,导致专职消防队伍的实战能力存在一定不足[4]。

2.3 基层防火工作的财政保证

由于市政经济状况的变化,各乡政府逐渐将财政预算中的乡镇消防工作资金进行了削减或取消,加之原本基础较为薄弱,乡村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部分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村(社区)微型消防站由于缺乏资金保障和长效管理机制,逐渐成为无人员、无装备的空转力量,一旦发生火灾,无法有效实施初期火灾扑救,极易导致小火酿成大灾。而在财政资金的分配上,区、乡财政资金的支出偏少,比重难以向基层消防安全倾斜。

2.4 本质上的问题

2.4.1 群众防火安全意识相对较为薄弱

乡镇居民的防火教育普及程度尚需提高,当前大部分居民的防火意识相对较为薄弱。一些村民对用电、用火安全缺乏认识,对炉灶、木柴堆等物品的摆放较为随意,灶间常存在大量柴草等易燃物。目前,大部分家庭开始使用液化灶,但是部分家庭对于液化灶相关的防火安全知识了解甚少。一些家庭仍然沿用柴房毗邻厨房的传统农村设计,由于液化气罐与柴火之间没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增加了因热辐射导致液化气罐爆炸的风险。近年来,乡镇电气火灾时有发生,其根源在于乡村地区乱接电线、使用劣质电线、电器老化、超负荷运行等问题。

2.4.2 乡村房屋的空间分布不均衡,防火性能较差

在各乡镇,大部分老式住宅都是以土木和砖木结构为主,并且是连片式的房子紧密分布,彼此之间没有充足的消防间隔。加之,村民房前屋后都放有柴堆、草堆、粪堆等露天堆垛,这些堆垛堆放杂乱无章且与民房没有安全的防火距离,极易引发火灾并造成伤亡。加之近几年旅游民宿、特色小镇等乡镇新兴产业兴起,防火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日益突出。此外,部分自建房,尤其是那些用于商业用途、生产制造或建造后转租他人的房屋,存在私拉乱接电线的现象,并且房屋的防火安全性能较差。

2.4.3 防火基础条件较为薄弱

目前已建成的消防水池大多与生活用水共用,部分因条件限制而不具备理想的取水和用水条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村民普遍用上了自来水,而水井、水塘和水沟等由于年久失修,蓄水量日益减少,有的甚至被填平为农田。部分乡镇市政消火栓建设存在欠账,现有消火栓可能存在管径小、压力不足、分布不均衡等问题,难以满足消防用水要求。此外,乡村公路虽然为村民提供了便利,但是部分公路较窄,难以满足消防车通行需求,导致消防车难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从而影响了救援效率。同时,乡镇地区小作坊、小厂房越来越多,“三合一”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从建成到投产,大量易燃物使用堆积,导致消防设施的建设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从而产生很多潜在的火灾风险。

3 建立健全基层消防安全综合治理体系的要点

3.1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以各乡镇(街道)为基础,调整现有人员分工,改变以往派出所民警、网格员等兼职或者挂职的情况,推动相关负责人从挂职及兼职向专职改变,改变成员架构。以消防安全委员会为基础,建立基层乡镇(街道)消防工作站,并经常性开展消防安全工作每周例会,增强基层消防安全力量、减少各类推诿扯皮的问题。

3.2 提升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

各乡镇(街道)以“一队一站”建设为基础,将各乡镇消防力量整合到消防工作站与乡镇专职消防队,以管理规定强化人员编配与装备配置、执勤战备与规范化建设,并纳入消防救援队伍接处警调度中,这样可以更快地处理火灾事故,迅速扑灭初起火灾,阻止火势蔓延,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5-6]。

3.3 加强基层安全隐患排查

工作中,各乡镇(街道)依托保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理系统,聚焦民生诉求、基层乱点、隐患顽疾,明确工作重心及目标,在系统内输入巡查资料,加强对辖区内防火隐患的全面排查和清理,更好地解决辖区内突出的消防安全问题。

3.4 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

各乡镇(街道)通过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在年节及关键时间通过LED投屏、室内外宣传展板、楼道及电梯内电视进行定时定点宣传,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火灾应急自救的处置能力,争取在火灾初起阶段控制火势,打早打小,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 建立健全基层消防安全综合治理体系的措施与建议

4.1 构建基层消防安全治理机制

基层消防力量是防火工作的重要环节,扮演着信息传递、安全检查和防火宣传的关键角色。因此,应遵循政府牵头、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经费保障、定期指导的建设方向,积极建立乡镇(街道)消防工作站,强调基层消防工作站在灭火救援、消防监督执法、安全宣传方面的主体责任[7]。制定“联防联控”“六联”工作方案,强调联合防控、联合消防隐患排查、联合防范。通过全面建成和实际运作乡镇专职消防队、乡镇消防工作站,强化其监督作用,建立政府、消防、基层之间的稳定合作机制,实现各部门协同合作、共同管理、共担责任,从而构建“群防群治”的基层消防安全治理机制,形成坚固的“防火墙”[8]。

4.2 加强乡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鉴于基层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要把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家经济发展相结合,把乡镇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列入乡镇的居住环境规划与管理之中,把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及消防供水保障列为重要项目,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找到切入点。做好乡村消防安全布局,包括合理设置居民住宅的消防安全距离、确保消防水源充足便捷等。根据《农村防火规范》,有系统地改造老旧小区和危房;科学管理乡镇生产生活用火,在电网改造计划中彻底清查改建存在的安全隐患,严惩私拉乱接电线等违规行为。加大对乡村的支持力度,确保施工项目通道宽度不低于4m,修建消防供水系统及灭火系统,保障乡镇(街道)灭火救援物资充足。

4.3 提升乡镇消防队伍的建设水平与稳定性

以安全生产、综合整治和维护稳定等工作为突破口,帮助各乡镇加强专业消防队伍的建设。以各级消防站为基础,建立乡镇(街道)政府专职队(志愿消防队),并按照 《乡镇消防队》有关规定进行全面推动和规范化,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将在灭火救援、日常巡逻、安全宣传、监督检查等领域发挥作用,改善周边村庄的消防环境[9-10]。同时,乡镇(街道)政府专职消防队将成为灭火救援的主力,快速响应灾害情况,有效应对事故,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乡镇消防工作的基础。此外,街道社区应加强微型消防站的建设,确保社区全方位覆盖,定期联合消防开展灭火救援业务技能培训,熟悉灾害处置流程,提升处置能力。

4.4 加大“网格化”管理力度

通过建立防火联防联控督导队伍,采取分区、系统化的排查方式,不定时督促各镇深化联防联控工作,推动“网格化”管理。以“防火格网”为基础,明确整治重点和工作目标,重点关注高危区域,加强乡镇、个体工商户和“九小场所”等的防火工作。培训指导网格员开展监督检查等工作,实现对各村的全面管控。持续跟踪隐患处置过程,构建“一网统筹、一网通办”的新格局,明确网格员监督责任,深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完善消防基础信息记录,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工作例会,规范整理消防监督检查档案,提升乡镇消防安全工作规范化水平。

4.5 加强社区消防宣传教育

将防火工作融入消防工作站的综合工作,结合典型消防事故案例进行总结教育,定期对隐患场所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利用新媒体和楼宇设施开展定时宣传及案例复盘,加强社区居民防火知识宣传。定期举办消防安全进社区活动,开展宣讲、体验和培训,引导全民关注消防学习平台,提升灾害应变能力。设立消防宣传服务室,组织演习并设置防火宣传牌,通过大喇叭传播防火信息,增强群众的防火意识[11]。

5 结束语

近年来,隆阳区各乡镇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新时代下日益凸显的火灾安全隐患。鉴于当前隆阳区消防救援队伍人力有限,且面对的地域广阔、任务繁重,形势显得尤为严峻。因此,加快乡镇基层消防安全综合治理体系建设至关重要,必须强化自检自查,预防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伟波,周权.关于基层消防队伍灭火救援实战化建设的思考[J].今日消防,2023,8(5):130-132.

[2]丁火明.提升基层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实效性的途径思考[J].今日消防,2023,8(3):85-87.

[3]刘勇刚,喻玉.碧江消防建立消防监管新机制破解基层治理难题[N].法制生活报,2022-12-01(3).

[4]徐四伟.全力加强基层消防力量建设[N].海东日报,2023-02-16(8).

[5]宋国晨.全面提升基层消防救援人员抢险救援能力的措施[J].今日消防,2023,8(2):130-132.

[6]乔伟栋.基层消防员日常工作过程中的思想动态研究[J].今日消防,2023,8(2):136-138.

[7]杨舜,冯凯.基层镇街消防工作的困境和出路[C]//中国消防协会.202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2022:354-357.

[8]汪凡,王飞,王淑娴.“枫桥经验”对创新消防队伍基层管理的启示[C]//2022年度灭火与应急救援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2:256-259.

[9]蒋予昕,韦功兵,曾阳.“一队一站”筑牢平安防护墙[N].广西日报,2023-02-08(8).

[10]朱林.基层消防站“最小作战单元”建设在队伍管理和灭火救援中的应用[J].中国消防,2022(S1):79-81.

[11]张国强.基层消防救援站加强作战训练安全的思考[C]//2022年度灭火与应急救援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2:328-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