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倡导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今天,客运大巴在公路运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旅客出行的重要选择。鉴于客运大巴交通事故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现主要针对客运大巴交通事故的特点和救援难点,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今后处置类似交通事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客运大巴;交通事故;救援难点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4)06-0073-03
客运大巴作为公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便捷、经济的特性,在短途、中途及长途旅客运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客运大巴行驶速度的提升和运量的增加,其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因此,应深入研究客运大巴交通事故的特点、原因以及应急救援的难点与对策,进一步提高交通事故处置效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 客运大巴交通事故的特点
客运大巴载客量大、车体高、强度较低,经常行驶在公路、高速路、市区街道等重要道路,当其发生交通事故时,较其他车辆来说具有比较明显的特殊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大
客运大巴作为承载旅客和行李的交通工具,一次运载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当发生客运大巴交通事故时,因承载人数较多,逃生通道狭窄,特别在客运大巴起火时,由于车内可燃物较多,发热量、发烟量大,车内人员若无法迅速逃生,极易造成大量乘客伤亡。
1.2 侧翻事故多,后果严重
客运大巴车身一般使用骨架复合蒙皮的结构形式,由于车辆底盘和车辆底部行李舱布置的需要,客运大巴在满载的条件下一般重心较高,在高速转弯或者侧面碰撞时极易发生侧翻事故,造成车身变形,使车厢内乘客受到由车身变形产生的挤压伤害[1]。
1.3 易发生连环事故,社会影响大
客运大巴常穿梭于高速公路、国道及市区街道等多样化的道路环境中,这些区域往往车流密集、交通状况复杂,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多车相撞事故。此外,道路上车流量密集,如不及时处置,会造成道路大面积堵塞,通行受阻,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2 客运大巴交通事故的原因
客运大巴交通事故类型多样,常常会给人民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2.1 人为原因
人为因素是造成客运大巴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原因,主要表现在驾驶员以及乘客安全意识薄弱,驾驶员超速行驶、疲劳驾驶。此外,旅客在乘坐客运大巴时,有时会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将自身携带的打火机等火种遗忘在客运大巴上,埋下火灾隐患,或者因人员纠纷、报复社会等,通过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有预谋地在人员聚集的客运大巴上制造恶性事件。
2.2 天气原因
发生客运大巴交通事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天气原因,冰雪、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是影响道路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发客运大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2.3 车辆原因
一般认为现在的客运大巴技术、车辆性能大部分可以满足安全行驶的要求,但在客运大巴使用过程中,随着行驶里程增加,机械磨损、变形加剧,一些部件的尺寸、形状发生变化,增大了部件之间的间隙,造成部件疲劳。此外,一些客运大巴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及时维修保养,带病行驶,造成车辆部件失灵,导致事故的发生。
2.4 道路原因
客运大巴经常行驶在高速公路、省道、国道、山间公路中,由于受气候条件和车流量的影响,路面损坏程度也会增加,这就提升了事故发生的概率,特别在夜间行驶,视线受影响,再加上个别路段提醒标志不明显,极易造成客运大巴交通事故发生。
3 客运大巴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难点
客运大巴交通事故具有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大,社会影响大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在事故处置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对于救援队伍来说,在处置过程中有以下救援难点:
3.1 事故地点多样,环境复杂
客运大巴经常行驶在国道、高速或市区街道,这些公路所处的地理环境也不尽相同,有些公路旁为河流、悬崖、陡坡等。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客运大巴可能会跌入其中,造成现场车体状态不同,环境复杂多样。由于现场情况多样,没有固定的处置对策,给现场的救援人员带来困难,一些心理素质不高的指战员会出现手足无措、摸不着头脑的状况,大大降低了处置事故和抢救被困人员的效率。
3.2 创建救援通道困难
当客运大巴发生交通事故落入水中时,客运大巴的车体、门窗完全浸入水下,消防救援队伍有些没有配备潜水设备,携带的破拆工具无法发挥作用,大多数指战员没有经过专业潜水训练,难以开辟救援通道,给现场救援工作带来困难。当遇到水流湍急的河流,加之车体门窗玻璃破碎,车内人员可能会随水流移出客运大巴,造成人员失踪,伤亡人数不明,给现场的核对工作带来障碍。
当客运大巴发生交通事故,比如碰撞、侧翻,由于客运大巴的特殊结构,自身很难克服由碰撞、侧翻带来的巨大冲击,车体就会出现变形,救援通道往往被重物所覆盖,受伤的人员因方向盘、座椅、栏杆移位,被挤压而无法移动。救援人员到场后,可能会出现携带的装备器材无法满足现场需要的情况或者出现现场情况复杂,指挥员无从下手的情况,不能及时开辟救援通道,从而延误最佳抢救时机,给整个抢险救援工作带来障碍[2]。
3.3 救援人员存在心理障碍
消防队伍在日常训练中,会依托训练基地等优势资源开展交通事故处置训练,即便如此,面对瞬息万变的现场情况,需要参与救援的指战员具备冷静的头脑和过硬的心理素质,能够根据现场情况迅速谋划出救援方案。此外,在客运大巴事故现场,伤亡人数众多,场景惨烈,会给现场参与救援的消防人员心理造成巨大压力,使其产生恐惧心理,影响救援能力。另外,客运大巴交通事故现场情况复杂,事故类型多种多样,对于一些指挥员来说,可能会产生恐惧、畏难情绪,影响事故处置进程,延误救援的最佳时机。
3.4 联动部门到场缓慢
客运大巴交通事故现场情况复杂,事故类型多种多样,事故发生后往往需要政府、社会的联动力量参与处置过程,但有些部门程序繁琐,反应迟缓,消防救援队伍到场后成为唯一有能力施救的力量。由于缺少有关部门的配合,救援行动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启动联动机制或者相关事故预案后,需要六个或者七个部门到场,体系庞杂,需要市政府等相关部门一一通知,联动部门接到指示后再派相关人员赶赴现场,这就使联动部门到场时间较慢,甚至会错过抢救被困人员的时机,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4 客运大巴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对策
客运大巴交通事故处置难度大、耗时长,对于消防救援人员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所以掌握处置此类事故的科学救援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应急救援难点,提出以下救援对策:
4.1 快速制定救援对策
客运大巴交通事故可发生在各类地点,这就造成了现场车体的情况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救援思路,只能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分析决策,于是给现场指挥员和参战力量造成诸多困难。所以说,处置客运大巴交通事故的关键问题在于快速形成救援思路。
当消防指挥中心接到事故报警后,可根据报警人提供的地点,调动事故地点附近的道路监控系统,查看现场情况。同时,除了询问报警人有无人员被困外,还要让其详细描述现场情况,接警人员要根据现场情况调派适当力量赶赴现场,向支队当日值班领导汇报情况,请求启动公安、交通、医疗卫生等部门协同作战。同时,将现场情况和协同力量出动情况向出动消防站指挥员进行描述,给指挥员足够的分析研判时间。
出动后,指挥员应已经初步掌握现场情况和协同力量出动情况,然而,客运大巴交通事故现场情况瞬息万变,可能会出现新的险情和危险。这就需要指挥员在出动途中要亲自与现场报警人联系,询问现场的变化情况、现场人员大致伤亡情况、车体变化情况、车体周围环境情况等。
指挥员要根据获取的信息,分析研判现场情况,在出动途中形成大致救援思路,向救援力量下达任务,向支队指挥中心请求调派相应补充的器材、装备,提高救援效率。到达现场后,组织警戒并对现场进行侦查,查清被困人员数量、具体位置,是否有其他事故车辆等,整理后向支队指挥中心报告,根据情况请求增援。若现场情况与起初的构想一致,则根据出动途中的救援分工进行行动。若到场后发现现场情况变化,与构想的不同,则要保持镇静,立即根据现场情况综合研判,在最初形成的救援思路上进行变动形成救援方案。
4.2 视情开辟救援通道
当客运大巴发生交通事故,未受到外力作用并且车体轮廓未发生变形时,通常开辟救援通道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打开在车体的紧急逃生窗户,此方法多用于客运大巴发生侧翻事故。二是使用消防员自身携带的腰斧或者车内应急锤破拆车体门窗。三是旋转打开车体上部风道的紧急开关打开车门。
当客运大巴发生事故,受到外力作用车体轮廓发生变形时,车内乘客有可能被重物覆盖,或者因方向盘、座椅等车内固定物发生移位,造成乘客或者驾驶员被挤压而无法移动。根据现场情况,应第一时间展开科学施救,在指挥中心调集救援力量时,应尽可能地调集破拆、切割、顶撑,扩张、剪切等器材装备[3]。
救援人员根据车体的实际情况,利用适当的工具,对车体进行破拆,开辟救援通道。同时,保证各种器材的数量和好用,以保证在客运大巴交通事故现场采取组合作业的需要。此外,还需准备一些躯体和肢体固定气囊、担架等。
当客运大巴发生交通事故落入水中,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可联系公安、交通部门,利用道路监控系统或“天眼”系统观察现场情况,视现场情况联系市政、医疗等联动部门立即赶赴现场[4]。指战员到场后,应立即组织对客运大巴进行侦查,查清车辆落水时间,被困人员数量、大体位置等,研究确定现场救援方案。
若客运大巴未完全没入水中,消防救援人员应首先穿戴好救生衣,系好安全绳,携带液压或手动破拆工具组对车辆进行破拆。当水流较为湍急时,可在安全区域和客运大巴间建立绳索救援通道救助被困者。若客运大巴完全没入水中,应由接受过专业潜水救援培训的救援人员携带潜水装备、防水手电和破拆工具进入水中,对客运大巴门窗进行破拆,开辟救援通道。在进入水中前,应做好绳索保护,以防水流突然增大,造成救援人员伤亡。
5 针对客运大巴交通事故的日常准备与训练
5.1 开展针对性心理训练
救援人员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专门的心理训练,逐渐提高其心理容量的结果。只有克服在灾害现场恐惧、紧张的心理,才能提高处置的效率和能力。
进行提升信心训练,可通过心理暗示法,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组织指战员每天利用几分钟时间大声呼喊“我很棒”“我相信我自己”“我自己有能力”。同时,干部要加强每一名消防员的教育引导,使其坚信在各方面的协同作战下,一定可以在事故现场营救被困者。
通过一些模拟设施,设置近似实战的状况,使指战员体验客运大巴交通事故所出现的各种态势,培养指战员控制自己恐惧、紧张情绪的能力,增强其对此类事故可能带来的危机和悲惨场面的“免疫力”。同时,可以搜集一些客运大巴交通事故现场的视频资料,描述惨重的事故现场,刺激神经,增强免疫力。
5.2 跨部门协作训练
在每一级的应急指挥机构中,都应当囊括公安、消防、医疗、市政、防疫、宣传等部门,成立抢险救援、现场警戒、后勤保障、现场指挥、医疗救助、信息发布六个小组,相互建立互通专线,24h安排专门人员值班,在客运大巴交通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各个部门之间能及时沟通协调,迅速到场处置。
同时,应急管理部门应当责成相关部门根据不同的灾害事故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多部门要反复磋商,仔细斟酌,并定期组织相应的演练,真正发挥体制作用,切实提高救援效率,最大限度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要充分发挥网络和计算机的作用,将各种信息做到整合,建立“大数据”系统。将公安、消防、医疗救护、交通等信息融合一套系统中,真正做到资源共享,迅速协调,准确调配。在发生客运大巴交通事故时,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迅速将事故信息写入“大数据”系统,利用定位导航系统定位事故地点,同时在系统中请求公安、卫生、交通部门协助,无须再通过电话等通信工具,在消防救援队伍出动的同时,各协同部门同时出动,缩减了各部门受理警情的时间,为应急救援赢得“黄金时间”。
6 结束语
通过介绍客运大巴交通事故的原因、特点和救援难点,从快速形成救援思路、视情开辟救援通道、开展针对性心理训练三个方面总结了处置客运大巴交通事故的对策,做到科学处置、高效处置,从而最大限度地挽救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白晓鲁.浅析道路交通事故救援安全管控[J].中国消防,2023(S1):136-138+148.
[2]李珊.道路交通事故救援现场风险及安全管理策略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26(2):199-202.
[3]田景涛.道路交通事故处置安全管控措施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24,43(1):129-133.
[4]本刊编辑部.完善协作机制提升道路交通事故救援救治效率[J].道路交通管理,202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