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灭火救援行动是一类复杂且紧迫的应急事件,要求具有高效、协调、灵活的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从灭火救援行动的特点、难点和挑战出发,分析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提出基于多层次、多维度、多目标的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框架,并以某厂火灾事故为例,验证了该框架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灭火救援行动;应急响应;指挥策略;多层次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4)06-0134-04
火灾事故是一种常见的突发公共事件,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危害。根据消防救援局统计,2023年1—10月全国共发生火灾事故74.5万起,造成死亡人数1381人,直接经济损失约为61.5亿元[1]。火灾事故的发生和扩大,往往与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的选择和执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是指在火灾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特点、目标要求、环境条件、资源条件等影响因素,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和行动方案,以达到控制火势、救助人员、减少损失、恢复秩序的目的[2]。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直接影响着火灾事故的处置效果。因此,研究火灾事故的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对于提高我国消防救援能力和水平,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1 灭火救援行动的特点和难点
灭火救援行动是一种应对火灾等突发事件的紧急措施,旨在及时控制火势,保障人员与财产安全,减少损失和影响。灭火救援行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需要根据不同的事件类型、规模、地点、时间等因素,制定合适的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然而,灭火救援行动也是一种复杂的应急事件,具有以下特点和难点。
1.1 灭火救援行动的特点
突发性。由于意外或人为原因引发的火灾事件,往往难以预测和预防。灭火救援行动需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动各方力量,组织救援行动。
紧迫性。灭火救援行动面临着严峻的时间压力,随时都会影响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灭火救援行动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控制火势,避免火势蔓延和扩大,及时救助受困人员,尽量减少损失。
不确定性。灭火救援行动涉及多种不确定因素,如火源、燃料、风向、温度、湿度、建筑结构、人员分布等。这些因素会影响火势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救援行动的效果和风险。灭火救援行动需要在模糊的信息条件下,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危险性。灭火救援行动面临着高温、高压、有毒、易爆等多种危险环境,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3]。灭火救援行动需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投入到危险的环境中完成救援任务。
1.2 灭火救援行动的难点
信息不足。灭火救援行动需要依赖现场情况、目标位置、资源状态等多种信息来制定和执行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信息往往是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或不可靠的,给决策和执行带来了困难和误差。
资源有限。灭火救援行动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来支持救援行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资源往往是有限、紧缺或不匹配的,给救援行动带来了制约和挑战。
协作困难。灭火救援行动需要多个部门、机构、团队、个人之间进行有效的协作和配合,形成统一的指挥和执行体系[4]。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主体往往存在着不同的目标、利益、责任、文化等差异,给协作和配合带来了障碍和冲突。
风险高。灭火救援行动需要面对多种不可控的风险因素,如火势变化、建筑坍塌、爆炸等,这些风险因素会影响救援行动的效果和安全,甚至导致人员伤亡。
2 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是灭火救援行动的核心和关键,是灭火救援行动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5]。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需要根据灭火救援行动的特点、难点和挑战,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实现目标要求。
2.1 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的重要性
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是灭火救援行动的核心,是灭火救援行动的组织和实施的基础和保障。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对灭火救援行动成功的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提高灭火救援行动的效率和效果。通过制定和执行合理、科学、有效的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可以实现对灭火救援行动的全面掌控和优化管理,提高灭火救援行动的速度、质量和水平,达到控制火势、救助人员、保护财产的目标。②降低灭火救援行动的风险和损失。通过制定和执行合理、科学、有效的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可以实现对灭火救援行动的全面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和危险因素,降低灭火救援行动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危险性,减少灭火救援行动的伤亡、损坏和污染。③增强灭火救援行动的适应性和创新性。通过制定和执行合理、科学、有效的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可以实现对灭火救援行动的全面分析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目标期望等变化因素,增强灭火救援行动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
2.2 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
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需要根据灭火救援行动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以便制定出适合、有效的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这些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事件特征,包括事件类型、规模、地点、时间、原因、后果等,属于第一要素,不同的事件特征决定不同的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的目标、内容、方式和方法。②组织结构,包括组织层级、职能、关系、文化等,属于第二要素,不同的组织结构决定不同的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的主体、角色、责任和权力。③人员能力,包括人员数量、素质、技能、态度等,属于第三要素,不同的人员能力决定不同的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的需求、供给、匹配和培训。④资源配置,包括资源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等,属于第四要素,不同的资源配置决定不同的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的支持、利用、分配和调度。⑤协调机制,包括协调目标、原则、方式、手段等,属于第五要素,不同的协调机制决定不同的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的沟通、合作、协作和协商。
2.3 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需要满足的基本要求
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需要满足多种基本要求,以保证灭火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这些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及时性。救援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迅速启动预案,及时制定方案,快速执行任务,有效控制火势,及时救助人员,缩短灭火救援行动的时间。②准确性。救援人员应准确获取信息,正确分析情况,科学制定方案,精确执行任务,有效达到目标,准确评估效果,提高灭火救援行动的质量。③合理性。救援人员应合理利用资源、分配任务、平衡目标、权衡风险、优化方案、调整任务,优化灭火救援行动的水平。④灵活性。救援人员应灵活适应环境、变通方法、创新思路、处理问题、调节目标、评价效果,增强灭火救援行动的创造性。
3 基于多层次、多维度、多目标的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框架
为了有效应对灭火救援行动的特点、难点和挑战,提高灭火救援行动的效率和效果,降低灭火救援行动的风险和损失,增强灭火救援行动的适应性和创新性,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多层次、多维度、多目标的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框架,以下简称为M3框架。M3框架是一个综合性、动态性、优化性的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框架,包括四个层次、五个维度和六个目标。
3.1 四个层次
四个层次是指在灭火救援行动中,不同的主体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责任,形成不同的层次。这四个层次分别是:①战略层,负责制定整体的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确定总体的目标和方向,协调各方的利益和关系,监督各项的执行和评估的主体,例如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等。②战术层,负责制定具体的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分解细化目标和任务,分配合理资源,指导有效执行,反馈及时评估的主体,例如现场指挥部、专业队伍等。③执行层,负责执行具体的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完成分配任务,利用现有资源,遵循规定方法,报告实时情况,接受必要评估的主体,例如救援人员、志愿者等。④支持层,负责提供各种支持服务,如信息收集、传递、分析等,物资供应、运输、保障等,医疗救助、心理疏导、后续跟踪等的主体,例如,媒体机构、物流公司、医院等。
3.2 五个维度
五个维度是指在灭火救援行动中,不同的过程涉及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形成不同的维度。这五个维度分别是:①目标设定,根据事件特征、组织结构、人员能力、资源配置等影响因素,确定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以及各目标之间的优先级和权重的过程。②方案制定,根据目标设定、协调机制、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影响因素,设计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的具体方案和备选方案,以及各方案之间的可行性和优劣性的过程。③资源分配,根据方案制定、协调机制、资源状态、任务分配等影响因素,分配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及各资源之间的匹配度和效率的过程。④任务执行,根据资源分配、协调机制、执行方法、问题处理等影响因素,执行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所规定的具体任务,以及各任务之间的协作度和效果的过程。⑤效果评估,根据任务执行、协调机制、评估标准、反馈机制等影响因素,评估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所达到的具体效果和影响,以及各效果和影响之间的一致性和满意度的过程。
3.3 六个目标
六个目标是指在灭火救援行动中,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期望和要求,形成不同的目标。这六个目标分别是:①安全优先,保证人员生命安全,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涉及救援人员、受困人员、周边人员等多方面的安全问题。②效率最高,提高救援效率,缩短救援时间,涉及信息传递、方案制定、资源分配、任务执行等多方面的效率问题。③损失最小,减少救援损失,保护财产安全,涉及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经济损失等多方面的损失问题。④公平最大,实现救援公平,平衡利益关系,涉及资源配置、任务分配、风险承担等多方面的公平问题。⑤满意度最高,提高救援满意度,增强信任感,涉及沟通协调、问题处理、效果评估等多方面的满意问题。⑥可持续最优,促进救援可持续性,提升发展水平,涉及经验总结、能力提升、制度完善等多方面的可持续问题。
4 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框架的实证分析
基于多层次、多维度、多目标的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框架(M3框架)的提出,旨在提高灭火救援行动的效率和效果,降低风险和损失,并增强适应性和创新性。为了验证M3框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4.1 日常训练和演习中的应用
战略层和战术层的实际应用:在日常训练和演习中,战略层的角色通常由高级指挥人员或政府部门、专业机构担任,负责制定整体应急响应计划、设定长期目标,例如确立年度消防安全训练计划,或制定大型活动的特殊救援方案。战术层则更注重实际操作,现场指挥部在演习中负责具体的分解任务,资源优化配置,并进行现场指导和评估。以模拟化工厂火灾的演习为例,战术层会精心规划,确保每个小组明确职责,如灭火组、救援组、后勤保障组等,同时实时监控和调整策略,以应对模拟的快速变化。
执行层和支持层的协同作用:执行层由直接参与救援行动的消防员和志愿者等人员构成,在演习中,需严格遵循战术层的指令,如使用破拆、分割、围歼等战术措施。支持层,包括物流、医疗和信息等部门,为执行层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和支援,保障救援设备和物资的及时供应,而信息部门负责收集现场数据、传输实时情报,以便战术层和战略层做出决策。在大型火灾救援演练中,通过模拟多媒体信息系统,支持层能够向执行层实时反馈风向、火势蔓延速度等关键信息,帮助现场指挥人员动态调整救援策略。
4.2 五个维度的具体体现
目标设定和方案制定的实操:在每次演习前,目标设定是一个关键步骤。根据演习的规模和目的,指挥部门会设定具体目标,如在限定时间内控制火势、救出被困人员等。方案制定则是基于这些目标,细化为可操作的小目标和标准操作程序。例如,在购物中心火灾演习中,目标可细化为在30min通过所有安全出口疏散所有顾客和员工至安全区域,同时,在1h内扑灭火势。为实现这些目标,方案可能包括分阶段疏散计划和分区灭火策略。
资源分配和任务执行的效率:资源分配在演习中必须快速且精确,以确保每个任务都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支持。任务执行需要严格按照预定计划进行,同时保持灵活性以应对突发事件。例如,在复杂城市交通事故救援演练中,事故现场需要有足够的救护车和消防车辆,而任务执行则需要现场指挥官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调整救援资源的优先级。
效果评估的实际应用:演习结束后的效果评估是提升未来救援效率的关键。评估不仅考虑演习的成功与否,还包括在救援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例如,通过分析某次大型公共活动紧急疏散演习的视频记录,评估团队在疏散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如增加指示标志或优化疏散路线。
4.3 六个目标的实现
安全优先和效率最高的实践:在救援演练中,安全始终是第一要务。通过模拟真实情况,参与者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真实火场环境,锻炼其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救援效率的最高体现在缩短响应时间上,例如,通过反复演练,消防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到达现场。
损失最小和公平最大的考量:演习中的各种情景可以帮助参与者如何控制火势,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财产安全和减少环境损害。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旨在培养队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做出决策,以在不同区域之间合理分配救援资源。
满意度最高和可持续最优的追求:通过实战演练,可以提升与公众的互动质量,如在进行公共疏散演练时,消防人员提供清晰的指引和帮助,极大地增强了公众的安全感和信任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可持续性优化,演练结束后的评价和反馈环节显得尤为重要,系统地总结演练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不仅可以提升技能,还可以改进流程中的不足,以期在未来的实际救援中更好地应用这些经验和技能。
4.4 案例验证结构
案例选择与数据收集:选取具体的火灾事故案例,如某市化工园区爆炸火灾。通过回顾消防队伍的工作报告、事故调查报告、演练记录和日志,收集关于应急响应启动、资源调配、指挥决策和现场执行的详细信息。
分析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的运用:根据收集的数据,分析在实际事故中各层次的策略运用情况。评估战略层在制定总体策略方面的及时性和适应性、战术层和执行层在具体操作中的协调性,以及支持层在信息处理和资源保障方面的有效性。
评估目标达成情况:结合事故处理的实际结果,评估六个目标(安全优先、效率最高、损失最小、公平最大、满意度最高、可持续最优)的实现程度。分析在不同阶段采取的策略对最终救援结果的影响,以及在资源分配、信息沟通和跨部门协作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
比较不同事故的应对策略和效果:将某化工园区爆炸火灾案例与其他历史案例进行比较,探讨不同类型事故中应急响应策略的差异及其成效。通过对比分析,识别哪些策略在特定情境下效果显著,哪些需要进一步优化。
提出改进措施:基于对相关案例分析的结果,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这包括但不限于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的方法、优化资源调配的策略、加强跨部门协作的机制等。同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训练和演练建议,以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
总之,通过这种结构化的验证方法,可以系统地分析和评估灭火救援行动中的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从而提升其科学性和实效性,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5 结束语
基于灭火救援行动中的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研究,本文以目标管理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框架M3,包括目标设定、方案制定、资源配置、执行控制四个主要环节,并通过对山东某石化公司火灾事故的案例分析和验证,展示了M3框架的有效性和适用性。M3框架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实用性等优点,能够为火灾事故的应急响应与指挥策略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也为今后的安全生产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界面新闻.直通部委|1-10月全国74.5万起火灾致1381人死亡10月份CPI同比降0.2%环比降0.1%[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2078333717008580&wfr=spider&for=pc
[2]李培林.石化火灾事故应急指挥与辅助决策技术研究[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21.
[3]薛晓娟,潘龙.影响灭火抢险救援行动的危险因素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2022,8(2):76-78.
[4]马志强.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灭火救援作战体系的思考[J].消防界(电子版),2022,8(8):66-68.
[5]杨凛.消防指挥中心应急救援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和对策研究[J].今日消防,2022,7(8):118-1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