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勇跨界”,设计“巧搭梯”

2024-08-21 00:00:00王薇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4年7期
关键词:厘清细节学生

【设计理念】

学习“抓住细节”是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写作教学内容。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细节描写的概念认知模糊,在写作技法上也局限于运用简单的修辞、基本的人物描写方法,而缺少对细节描写的深究、细研和专项训练。基于此,笔者确定了本节课“厘清细节概念,培养细节意识,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落实细节写作的当堂评价”的层进目标,并向影视作品“跨界”,寻觅教学资源;通过“厘细节——抓细节——琢细节——写细节”的小微任务群设计,以期为七年级学生搭建细节描写的学习支架。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师:同学们,细节描写在写作中往往起着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是考场作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细节描写也有很多用武之地,比如这里……

屏显:

学校近期将举行2024年夏季运动会,我们班负责撰写赛场稿件。请你即兴撰稿,为健儿加油助力。(情境)

师:同学们想不想成功完成这次撰稿任务?

生(齐):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为写好稿件做准备,一起探究如何把细节写出彩。请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屏显:

1.厘清细节描写的概念;

2.借助电影片段学习并练习“抓”细节;

3.借助名家名作学习并练习“琢”细节。

(生齐读。)

二、辨析概念,厘清细节

屏显:

任务一:厘细节

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我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细节描写”的理解。

生:我认为细节描写就是细致刻画。

屏显:

细节描写=细致描写?

师:这个等式成立吗?

生:我认为不成立。细节描写与细致描写不同。细致描写是指细致地刻画,而细节描写是针对某个细小的点来进行描写。

生:我觉得细节描写中应该包括细致描写,但是好像还有其他什么,说不清楚。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要厘清细节描写的概念。细节描写必须是针对一定的重要的细枝末节展开描写,所以,细节描写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要写得细致、生动,二是要抓住典型、细微处来写。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练习抓取细节。

(师板书:细——细致、生动,节——典型、细微。)

三、跨界聚焦,抓取细节

(屏显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海报及剧情简介。)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有关体育的电影片段进行练习。这是2008年全球公映的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故事的背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PPT。

屏显:

1932年,还在东北大学读书的刘长春已经展现出了很强的短跑天赋。当时,占领东北的日军威逼刘长春代表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被刘长春严词拒绝。刘长春怀揣奥运梦想,准备代表中国出征。他和教练两个人历尽艰辛,终于乘上远赴洛杉矶的邮轮。然而,邮轮航行途中突遭风暴袭击,不得不临时停靠港口。眼看着可能赶不上奥运会开幕式……

师:这时,船上的一位外国友人提出一个建议,如果说服船上所有乘客,邮轮直驶洛杉矶,就能赶上开幕式。刘长春和教练立刻付诸行动。眼看胜利在望,一个美国商人却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他在中国投资建厂失败了,对中国的印象不好。他和刘长春打赌,如果刘长春能在12秒内跑完甲板80米的距离,他就同意。咱们今天要观看的片段就是刘长春单刀赴会的一段。

屏显:

任务二:抓细节

师:同学们,我们如何才能抓住一样东西?大家都来做做这个动作。

生(边做动作边回答):要用力抓。

师:说得好,紧扣不放松。

生:要有目标,有目标之后才能抓得准。

师:非常好。我们要细心观察,瞅准目标,快速捕捉。下面,我们就带着“抓”的意识,观看这段影片。看完以后,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在白板上简写出你们认为最典型、独特的三个细节。注意,再按照重要程度把这三个细节排序。

(播放电影片段。生思考,书写。)

师:请各小组举起白板,说一说你们组选择这三个细节的原因,并重点阐述一下排在第一位的细节。

生:我们选择了刘长春走来时的神态、跑步时的外貌和神态、周围乘客前后态度的变化这三个细节。排在第一位的是周围乘客前后态度的变化,这是侧面描写,表现了刘长春用自己过人的天赋和坚定的决心赢得了船上乘客的尊重。

生:我们组选的第一个细节是刘长春在跑步前对美国商人的回答,当美国商人问他是否需要准备5分钟时,刘长春果断地说“不用”;第二个细节是周围乘客前后态度的对比,之前对刘长春是不尊重的、质疑的,刘长春胜利后对他是钦佩的;第三个细节是刘长春跑到终点后兴奋又忐忑的神情。我们把刘长春果断地回答“不用”这一细节放在第一位,因为简洁坚定的回答最能凸显他的自信心。

生:我们小组把美国商人在比赛前后对刘长春态度的变化做了对比,并把这个细节放在第一位;第二个细节是刘长春在鞋上系布条;第三个细节是船长的神态,尤其是他宣布刘长春胜利时赞赏的眼神。

生:我们组选择的细节是刘长春跑前在鞋上系布条、冲线时的动作神态以及他回答“不用”。我们想把“系布条”放在第一位,因为这个动作显示出坚定和力量,表现出他破釜沉舟的气魄和必胜的信念。

生:我们组抓的第一个细节是刘长春衣服上的“中国”二字,因为“中国”二字暗示了人物深深的爱国情;第二个细节是他跑步时的动作和神态;第三个细节是他和教练拥抱在一起时的动作和神态。

生:我们组选的排在第一位的细节是刘长春胜利后喜悦的表情和拥抱教练的动作,因为这是正面描写,生动刻画出人物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第二个细节是起跑前他坚定的眼神;第三个细节是他跑步前的准备动作和神态。

师:大家说得都很棒!你们捕捉到了这段影片中很典型的细节。更重要的是,大家的思维又深入了,从最初发现的细节中找到了最典型、最有特色的那一个。这个环节告诉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对抓到的细节要进行再甄选,力争留下最新鲜、最独特的点进行描写。

屏显:

写作小贴士:写作时可抓取的细节往往多如牛毛,但作文的字数是有限的,因此从众多细节中再排出主次顺序就显得尤为必要。深思、精选,抓取到新鲜的、独特的细节来描写,是一种意识。

(师板书:深思、精选。)

四、名作领航,精琢细节

师:如果说抓取细节需要的是意识,那么写好细节就需要方法了。先请一名同学说说你所了解和常用的细节描写方法。

生:人物描写的方法,比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这些。

生:还可以使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

师:只有这些方法吗?其实教材就是我们学习写作的好范本,名家名作本身就是细节描写的典范,所以我们不用舍近求远,应该着眼于教材本身,用好教材。

屏显:

任务三:琢细节

师:老师选取了七(下)语文课本第三单元的名家名作,我们一起向经典讨教如何把细节写得生动。第一篇,《阿长与〈山海经〉》。

(屏显课文片段。)

师:这里哪个细节最传神?

生:“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句话最传神,能表现阿长没有受过教育、不识字的特点。

师:如果让你写,你会想到写“三哼经”这三个字吗?

生:应该不会。

师:鲁迅先生为什么能写出这三个字,并且成为经典呢?

生:我认为他是按照生活的实际来写的。

师:说得好。鲁迅先生敢于大胆还原生活,我们在进行细节描写时,是否也要学习这一点,不从众,不说套话呢?

生:是的。

师:第二篇是杨绛先生的《老王》。哪些细节让你印象深刻?

(屏显课文片段。)

生:“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我认为“直僵僵地镶嵌”用得好,特别是“镶嵌”,很能表现老王身体的病态和瘦弱。

师:“镶嵌”这个词突出的是老王的瘦弱吗?

生:还有他直僵僵的特点。

师:更准确了。我们可以从词语的本义着手来赏析这个词的妙处。“镶嵌”是指一物嵌在另一物里。那么,这个“物”有什么特点?

生:没有生命,缺乏生命力。

师:理解得非常好。这里还凸显出老王缺乏生命力,失去生机的状态。

生:这段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如那句“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是典型的夸张。

师:这句“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生思考。)

师:这里的描写是真实的吗?还是想象出来的?

生:哦,是虚写。

师:对想象、联想、回忆的描写,我们称为虚写。这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所以,我们还可以多角度进行细节描写。

屏显:

还原生活、锤炼动词、巧用修辞、多角度描写。

师:第三篇是李森翔的《台阶》,两段文字有什么共同点?

(屏显课文片段。)

生:都用了一系列动词,比如第一段中的“按一按”“敲了敲”“踩了踩”,第二段中的“蹦、蹦、蹦”“蹦、蹦”“蹦”。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这两段文字都是围绕单个细节还是多个细节进行连续动作刻画的呢?

生:单个细节。

师:对。连续运用多个动词来刻画单一细节,这个方法在描写赛场画面时特别有效。

屏显:

我们可以通过还原生活、锤炼动词、巧用修辞、多角度描写、单个细节的连续刻画等写作技巧,达到写好细节的目的。方法千万种,情感要渗透。

师: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了解了可以通过还原生活、锤炼动词、巧用修辞、多角度描写以及对单个细节进行连续刻画等写作技巧来达到写好细节的目的。老师想补充的是,方法千万种,情感一定要渗透其中,否则就只能停留在技法的层面,而无法打动人心。

五、随堂生成,互评竞优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写作技法,重温电影片段,对自己刚刚选定的一处细节进行一段现场描写,百字以内即可。请大家兼顾速度,特别是写赛场稿件的时候。

(再次播放电影片段。生边观看视频边写作,约6分钟。)

师:同桌交换写作成果,然后按照PPT上的评价表,给同桌的作品赋星。评价分成三个维度,包括细节典型性、细致生动性和语言流畅度。最后给一个综合评价。满分都是5颗星。

屏显:

(生互评。)

师:哪些同学愿意分享自己得五星的作品?

生:“刘长春的双臂不断上下摆动,宛如一只振翅高飞的雄鹰。在冲线的前一秒,他的眼睛紧盯前方的红线,犀利的眼神和紧咬的牙关无不透露着他对胜利的热切渴望!他额角青筋暴起,拼尽全力,向前一跃,冲过终点……”

生:“刘长春紧紧勒住腰带,目光坚定,大步流星走向起跑线。他俯下身,将备好的布条用力系在鞋子上,动作干净利落。‘赢!我必须赢!’刘长春仿佛在对自己说。”

生:“他挥动双臂,奋力向前,宛若游龙般迅猛又灵活。向他的脸看去,他双目圆睁,眼中满含必胜的信心!他张开嘴,大口呼吸着,仿若与风融为一体,用自己矫健的身姿向世界展示中华健儿的风采。”

生:“坚毅的眼神,有力的臂膀,矫健的背影……刘长春正向前奋力冲刺!像极了闪电从甲板上划过。抖动的肌肉,彰显出他的决心与信念。”

六、连接生活,情境闭环

师:通过作品展示,老师能看出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收获。别忘了我们为运动会写稿的任务!请大家每人预设一个校运会比赛场景,用今天课堂所学准备一份赛场稿件。

师:这节课的最后,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一个彩蛋。

(播放苏炳添打破田径男子100米亚洲纪录的视频。)

师:今天的彩蛋是一串数字——9、8、3。1983年,刘长春去世了。1983年,“中国飞人”刘翔出生。苏炳添又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为第一个站在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跑道上的黄种人。历史的偶然恰恰预示着中国大国崛起的必然!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要写好细节,先厘清概念。七年级学生写作文,常常“眉毛胡子一把抓”“处处重点中心杂”,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和学生一起厘清细节描写的内涵——一是描写要细致生动,二是抓典型的细枝末节。厘清了概念,学生才能有基本的学习和训练方向。针对学生不懂捕捉细节的问题,笔者设置了“抓细节”的环节,利用电影片段,跨媒介选材,训练学生捕捉细节的意识。通过欣赏电影片段,迅速抓取典型,学生的思维打开了。笔者特意提出将小组写下的三个细节“按照重要程度”排序这一要求,旨在引导学生懂得深入思考、慎重选择是写好细节的重要意识。如何写好细节?从哪里寻觅范本或样例?笔者认为不必舍近求远,教材即素材,身边有典范。于是,笔者选取了七(下)第三单元的课文《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经过与学生的共同探究和赏析,笔者凝练出“还原生活、锤炼动词、巧用修辞、多角度描写、单个细节的连续刻画”等细节描写方法。紧接着,笔者鼓励学生围绕电影片段当堂进行细节描写,且当堂互评,现场赋星。课堂最后,笔者设计了拟写一段赛场稿件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上所学课后进行实践,也完成了本节课情境的闭环。

亮点是偶得天成,遗憾是课堂常态。倘若本节课一开始便利用学生对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片段的兴趣,立即组织细节写作,后续分享时再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灵活给予概念的厘清和方法的指导,课堂可能会更灵动,更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科技中学)

猜你喜欢
厘清细节学生
厘清“浸没”“浸在”
厘清概念 “能”“能”不同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化繁为简 厘清关系
赶不走的学生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帮你厘清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学生写话
细节取胜
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19:59:58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