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前身为私立无锡竞志女学,1905年由教育家侯鸿鉴先生出资创建,是无锡地区最早的一所现代意义上的中学,开江苏女子教育先河,成为无锡现代教育的先声。2000年,在学校教育改革布局调整中,因地缘东林书院,又因办学精神深受其影响,学校更名为无锡市东林中学。学校在百年历史发展路径中,梳理文化元素,挖掘“潜沉”,疏通文脉,让历史之源与现实之流贯通流畅,努力实现文化立校。目前,学校铸成“一体两翼”的综合育人格局:“一体”即百年“竞志”文化——不甘平庸,敢为人先,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两翼”即“涵泳德育”行动和“学问课堂”教改体系。“一体两翼”所负载的是学生的“学问”意志、“学问”精神、“学问”能力和人文品格的提升。
一、迭代“一训三风”,规划学校文化建设路径
1.规划引领,明晰学校文化建设方向
2023年初,校长室根据学校发展五年规划,制定了《从百年竞志到青春东林——无锡市东林中学2023年学校文化建设方案》,确保让学校文化建设工作贴着师生生活和教育教学工作推进。环境建设、课堂改革、德育活动、教师队伍建设都是文化建设的载体。学校将“竞志”文化表达为奉献社会的家国精神、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百舸争流的奋进精神。学校的队伍建设、课堂改革、德育转型、评价改革紧扣四大精神建设,实现师生精神的拔节生长。
2.迭代“一训三风”,凝聚学校精神
2023年,学校工会开展“征集学校精神及‘一训三风’”活动,推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保留师生认可度高的原校训“端正”。校训意为“为人之目标,仪表行为品德皆要端正”。端正之义,既着力于当下促学和涵养真善人格的达成,又着眼于将来,培养学生的情怀、智慧和创造能力。这与学生的自然及社会化成长是保持一致的。
提炼学校精神为“事事关心”。“事事关心”来自东林书院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多年来,学校与东林书院长期合作共建,“读书、讲学、爱国”的东林书院文化深深影响着师生。“以慎独的道德风范、浓厚的家国情怀、可敬的担当精神、不屈的舍身精神”等为代表的东林书院精神逐渐成为东林人共同成长的精神养分。学校主张学生不能只关心自己的学业、家事,还要关心国家和社会。
讨论并形成基于“竞志”文化的“三风”。校风“竞先让能”,指东林师生既要争先恐后,敢做主角,又能欣赏别人,甘当配角,引导师生具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格局和境界。教风“心比明鉴”,指教师要有“明鉴”般的内心,过明明白白的教育生活,不断提升修养,以人格魅力和学识修养感染学生。学风“志存鸿鹄”,引导学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形成“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为解决世界难题而学,为未来而学”的学习样态。迭代后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暗含创始人侯鸿鉴之名,与学校文化高度契合,润师生于无形。
二、“竞志”文化铸实教师队伍建设
1.品牌项目夯实教育情怀
学校党建品牌“竞志行,践初心”是江苏省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项目。教师队伍建设品牌“‘竞志’好教师”获评江苏省首批“四有”好教师建设团队。近年来,学校坚持政治建设引领,凝心聚力铸就品牌项目,采用“‘竞志’好教师”与学校项目结合的教学实践方式,如省课程基地和品格提升工程项目,让团队成员清楚了解学校项目与教学的相关点,形成优质发展的强大合力。学校将党性修养、师德师风锤炼与学校的重点工作、重要项目相结合,让党员、骨干教师领跑学校文化建设。
2.“竞志”美育培育教师素养
东林“竞志”美育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既是历史的传承,又是学校文化的成果,是基于学校文化、落实国家美育方针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聚焦问题,对标能力,最终让教师成为学校课堂改革的建设者、“竞志”文化的传导者、东林经验的讲述者,充分展现党员教师的靓丽风采。
3.好教师评价引领教师发展
2023年底,学校将“‘竞志’好教师”的内涵从侧重于课改攻坚的单项鼓励拓展为家校共育爱生奖、青蓝辉映成长奖、攻坚克难突破奖、诚挚服务奉献奖,这是对“‘竞志’好教师”项目的发展,更是依托文化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举措。学校在教师队伍锻造中深化对“竞志”文化的新理解,形成基于“竞志”文化的价值共识和教育情怀,建立教师团队的信仰和愿景。
三、“竞志”文化丰厚学生活动
近年来,学校将“竞志”精神与家国情怀培育融为一体,开展学生活动,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苦功。
1.沉浸式活动夯实德育路径
自2018年起开展的“读校行”是学校“涵泳德育”的重要路径,也是常规活动策划遵循的基本策略。这一德育变革要求德育活动的设计避免空洞的说教,要让学生沉浸式参加。如2023年秋学期学生运动会口号与吉祥物的设计,“向未来”形象墙的设计,“也为学子也为师”楹联征集活动等都是使得学生深刻理解、表达学校文化,形成良好班风、学风,砥砺学子成长的有效路径。
2.校史微课助力传播学校文化
七年级学生的入学课程是学校文化传播的第一课。目前,学校校史微课已有完整的体例,包括校史人物系列事迹与功业、校园人文景观的来历与故事、各时代重大历史事件中校友们的作为、对老校歌与老校徽的欣赏。微课与实景教学相结合,让校史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可供教师利用的教育素材和内容能引导、启发、影响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经典品牌活动根植“竞志”精神
2023年10月,校运动会被正式命名为“竞志运动会”,“竞”的是速度、力量、技巧,磨炼的是学生的意志品质;入场式主题为“我为家乡代言”,班主任带领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家乡、对学校的爱。
4.项目建设与学校文化建设深度融合
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读校行:厚植家国情怀的东林思政创新实践”将“读校行”作为学校思政育人的重要路径,从“读己——读家——读校——读城——读国”五个维度展开,让思政育人活动和现实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思政活动中主动观察、记录、体悟、行动并反思,促成知行合一,达到提升品格的目标。项目立足于学校育人创新实践,针对本校学情,强化学生忠诚、仁爱、担当等家国情怀品格的培育,这也是“竞志”精神的核心内容。
四、“竞志”文化推动课堂改革
1.“学问课堂”彰显“竞志”精神
“学问课堂”建设体现的是东林中学的自我革命、自我超越,是东林中学的学科育人策略。“学问课堂”通过以问促学,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同组互助、异组竞争,逐步将“竞志”文化浸润学生言与行,培养学生的“竞志”精神。
2.美育课程基地凸显“竞志”元素
东林“竞志”美育课程基地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探索以美育为载体的学科融合新路径是该项目的核心内容。美育课程基地以音乐、美术、体育、戏剧等为核心,在促进艺术课程内部融合的同时,推动语文、历史、思政、科学(理、化、生)等学科与美育的跨学科融合,形成具有鲜明多学科特征的美育课程统整方案。
3.学习平台彰显“竞志”文化
跨学科主题学习成为“竞志”精神建设的好平台,如七年级级部完成“山河之恋·黄河颂”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学习还融入校本元素,成为学校文化建设与表达的载体,如语文组的於乐老师、数学组的朱雍容老师、美术组的周燕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匠心独具,设计一份具有东林印记的文创作品”课程,举办银杏作品展。在“竞志”精神的感召下,师生一起读校、读城、读国,厚植家国情怀。同样,学科活动处处彰显“竞志”文化,如语文组的“竞志杯”作文竞赛、数学组的“竞志小先生争霸赛”等,“竞志”文化的建设与表达成为各学科组的行动自觉,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组成一个个教师成长共同体,共同发展。
百年竞志,青春东林。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内涵发展的过程,“竞志”文化赋能学校内涵发展。东林人在内外兼修的教育文化大路上竞志前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