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统筹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转型面临的重大考验。益阳市西部片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邻避”项目;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13-0047-04
一、西部片区项目的建设背景及其“邻避效应”
(一)我国垃圾焚烧发电的背景
1.垃圾处理已经刻不容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被“垃圾围城”问题所困扰。具体表现为:一是生活垃圾量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发布《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预计,到202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65.5%。按照目前城镇每人每天制造1.2千克、农村每人每天制造0.8千克生活垃圾计算,据估计,到“十四五”末,我国每年城乡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5.42亿吨(以14亿人口为基数计算),再加上建筑垃圾、人畜粪尿、病死畜禽、农业废弃物、秸秆、尾菜等,“垃圾围城”问题必将成为困扰城乡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二是垃圾增长速度快。目前我国生活垃圾每年还在保持着8%—10%的增长速度。三是处理能力不足。目前我国存量生活垃圾80亿吨,2023年我国生活垃圾年处理量仅为3.78亿吨,垃圾处理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垃圾产生的速度。
2.垃圾焚烧发电已成为垃圾处理的主流方式。当前,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四种:垃圾回收和再利用、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发电。其中,垃圾回收和再利用比率较低,填埋需要大量土地资源且容易造成土壤水质污染,堆肥处理速度慢且适用规模小(多应用于乡村地区)。而垃圾焚烧发电具有显著优势,主要表现为:一是减量效果好。同等量的垃圾,通过填埋可减量30%,焚烧可减量90%。二是处理速度快。普通垃圾在卫生填埋场中自然降解的时间通常是7—30年,而焚烧发电只要2小时左右。三是能源利用高。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热能可用于发电供热,节约煤炭资源(焚烧7吨垃圾可节省1吨煤),每吨垃圾焚烧后可发电300度左右,有一定的循环经济效益。四是项目用地省。垃圾焚烧发电厂需要的用地面积是填埋场的1/20—1/15,焚烧后垃圾重量减轻80%以上,焚烧后再填埋,可以有效地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因此,具有土地资源消耗少、处理速度快、二次污染少且能够资源再利用等优点的焚烧发电,已成为国内外主流的垃圾处理方式。
3.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已经成熟。近几年,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关键核心技术和国产化程度大幅提升,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前,我国的平均吨垃圾发电量为372kwh/t(本文涉及的“光大环保能源(桃江)有限公司”平均发电量为356.71kwh/t左右),焚烧发电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国产化程度大幅提升,发电装机量居世界第一,技术水平和环保标准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比如,为减少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二噁英的排放,我国现行的监管要求平均炉膛温度为850℃,炉膛温度在900℃左右,垃圾中的可燃成分和有害成分将被彻底分解。西部片区项目设备正常运行时炉膛温度在1050℃左右,燃烧更为充分。
4.垃圾焚烧发电政策体系逐渐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垃圾焚烧发电相关行业政策,如《关于有序推进新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生活垃圾焚烧(HJ 1039—2019)》《关于进一步做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规划选址工作的通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应用管理规定》等等。比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应用管理规定》自2020年1月1日开始实施。垃圾焚烧发电厂按规定安装使用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自动监测数据作为判定垃圾焚烧厂是否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证据。全国600多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已全部向社会公开5项常规污染物(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氯化氢、一氧化碳)排放数据。系列政策的出台,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从规划、选址、建设、运营、监管等各个环节做出了规范。
(二)益阳市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背景
1.新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016年,益阳市年末总人口408.8万、城镇化率47.87%,全市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4 053吨。2016年全市5座垃圾处理设施每天处理垃圾总量仅1 500吨,每天垃圾存量2 553吨,垃圾清运压力巨大。但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全市5座垃圾处理设施中,益阳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能处理垃圾800吨,占全市垃圾处理总量的53.33%。2021年扩建提质后,每天能处理生活垃圾1 400吨,占全市垃圾处理总量的66.67%。
严重的垃圾处理压力和益阳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成功,加大了益阳市破解“垃圾围城”之困的决心。2017年8月,益阳市开始规划新建北部片区和西部片区两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新增的2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后,全市7座垃圾处理设施每天处理垃圾总量将达到3 200吨,能处理垃圾总量的80.38%,可极大缓解益阳市垃圾清运压力。
2.西部片区项目的推进情况。2020年8月26日,益阳市人民政府通过PPP模式授权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西部片区项目。项目选址桃江县马迹塘镇京华村枫树坳,占地面积约60亩,总投资3.2亿元。项目配置1台500吨/日焚烧炉、一台15MW汽轮发电组,每年能处理垃圾18.25万吨、发电8 000万度。烟气排放满足欧盟2010(2010/75/EU)标准,出水水质达到敞开式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废水零排放。项目建成后可彻底解决桃江县西部6个乡镇和安化县全境城乡范围内生活垃圾处置难题,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2020年1月至7月,桃江县人民政府通过官网发布《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群众参与信息公示》,并启动了项目招标工作;2020年8月,光大环境有限公司中标;9月,湖南省自然资源厅下发该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县委常委会议研究了项目的建设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并拨付了前期征拆和安置经费;10—12月,光大环境(桃江)有限公司成立,市县有关部门按程序在官网发布了相关信息公示。2021年1—5月,项目先后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无偿划拨决定书》《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项目施工许可证》;2021年4月26日项目正式启动建设;2022年6月主体结构封顶,8月试运行,9月正式投产运营。
3.项目引发的“邻避效应”。一是群众聚集选址地。自确定项目选址桃江县马迹塘镇京华村后,从2020年10月17日起,项目附近群众连续50多天聚集项目选址地,反对西部片区项目建设,每日聚集人数达100人左右。二是围攻指挥部。2021年2月20日,马迹塘镇党委、政府决定将项目指挥部前移至百乐村村委,遭到数百名群众围攻。群众损坏指挥部标牌、打砸办公用品、剪断电线、辱骂工作人员、强逼驻村干部离开办公楼。三是殴打工作人员。2021年2月21日傍晚,马迹塘镇相关工作人员前往百乐村村干部家商议群众工作,群众知晓后,迅速集结几百人包围工作人员,将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围堵在车内长达四小时,车辆遭到严重破坏,2名工作人员被打伤。四是堵塞国道。2021年3月12日,一部分反对群众组织村民坐在536国道中间阻挡过往车辆,导致京华地段瘫痪6小时,拥堵近3公里。
西部片区项目引发的“邻避效应”并非偶然的政府决策失灵导致,而是一个城市化进程中遭遇的普遍现象。早在19世纪末,因群众反对“邻避”设施建在自家附近,“邻避事件”曾在西方国家出现。21世纪后,随着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邻避事件”也在中国不断复制和蔓延。这类项目曾陷入“一建就闹”“一闹就停”的困境,有的从此被取消,有的几经波折后,成功逆袭。总体而言,这类项目都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三)西部片区项目化解“邻避效应”的主要做法
1.坚持依规依法。市、县相关部门多次通过官方网站对有关信息进行了公示。光大环境公司通过自动监测数据平台每天对外公布5项污染物排放数据,数据监测系统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生态环境部门和群众可实时参与监督。对散布谣言、非法聚集、殴打工作人员等行为,桃江县成立了“3·12”专案组,对触犯法律底线的对象予以教育训诫11人、治安拘留3人、刑事拘留8人。增强群众法制观,为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2.坚持群众路线。首先是多方位增加理性认识。项目启动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政府反复开展巡回宣传,深入乡村、社区发放《宣传册》3万多份,组织群众集中观看科普节目,通过政府官网、微信公众号传播科普视频;先后10多次组织京华村、百乐村村民到省内外已经建成投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实地察看、亲身体验、现场答疑。其次是多渠道畅通情感交流。西部片区项目选择了国内口碑最好的光大环境公司承建和运营。光大环境坚持4个“经得起”,即经得起看、经得起闻、经得起听、经得起测。“光大环境”良好的技术和口碑一定程度上让群众打消了顾虑。指挥部征集群众意见建议196条,政府按照危改、水利、道路、农业、环保等分类核实并逐步解决,进一步稳定了人心。
3.提升组织力。2021年3—4月,桃江县组织400多名领导干部下沉到百乐村、京华村做群众思想工作,组织两村党员和离任村干部开展党性教育和座谈会。做通党员的思想组织工作后,所有党员率先签订了支持项目建设承诺书。在党员的带动下,村民签订承诺书501户,支持率达85%。
4.落实补偿机制。妥善安置红线区群众。项目共拆迁房屋61栋、144户、征地75.22亩、迁坟259座,共支付补偿款8837.86万元。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对京华村、百乐村的基础设施进行提质改造,使京华、百乐两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打造龙溪片乡村振兴示范片,将京华村打造成了“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竹笋)”;开发服务业,成立益民运输公司与光大环境桃江公司达成垃圾转运业务合作;组织本地劳动力提升技能,进入光大环境公司工作的当地劳动力占总职工人数的70%以上;探索乡风文明建设“八红”模式,激发群众共同参与建设和治理。
二、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地方党委政府应担当作为
(一)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1]
西部片区项目建设过程中,“邻避效应”较为强烈,但党的领导始终坚强有力。市县党委政府要求务必促成项目建成,所有领导干部耐心做群众工作,虽然遭到了冲击但稳住了阵脚,虽然遭受了谩骂但始终旗帜鲜明。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应当摆在前面。一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全靠市场化运作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重大项目尤其是极易引发“邻避效应”的项目上马,党的领导必须贯穿于项目始终。在关乎国家社会长远利益的问题上,地方党委政府不应当退缩妥协,而应当主动担当作为。
(二)必须始终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各级党组织要把各领域广大群众组织凝聚好,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1]
在推进西部片区项目过程中,党委政府充分发挥了党建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开展项目所在地两个村的党员思想组织工作,党员思想上达到统一,组织力大大增强,所有党员带头签订支持项目建设承诺书,为做通群众工作打开了局面。
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强不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攻坚克难的关键。
(三)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
从西部片区项目建设可以看出,后期形成的政府—企业—群众—社会组织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对于后期运营和维护当地群众的根本利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根本目的是保护群众长远的环境利益,是为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保证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保护群众利益、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让更多治理主体参与进来,才能让实实在在的社会和经济成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三、统筹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垃圾焚烧发电背后的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问题。统筹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转型面临的重大考验。一些西方言论认为:“中国的环境与发展是不相容的,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的环境会进一步恶化。”针对这样的言论,我们有必要充分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理论武装、实际行动与发展成效来理性看待和回击这些言论。
(一)充分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两大理论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和发展。“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都不能创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深刻揭示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科学阐明保护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系统论证生态与文明的发展关系,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第二个理论来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自然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承和发展了“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合理借鉴了“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发展观,强调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科学吸收了“顺天应时、建章立制”的制度观,指明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2]。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站在人类历史发展高度,立足我国生态与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在不断的新的实践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应运而生,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的提出正是为了顺应人与自然发展规律,解决新时代生态与发展的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不是简单的“生态与发展相对论”。
(二)充分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两山”理论,蕴含了生态与发展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坚守生态红线: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坚持以生态红线作为发展的“底线”。中国的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第二重境界是发展生态生产力: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绿水青山”纳入生产力发展范畴,解放和发展生态生产力。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使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前些年我国适时出台相关财税政策鼓励企业开发新能源技术,同时通过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打开消费市场,引导绿色消费。通过十多年的政策刺激,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0年1.2万辆增长到2022年的688.7万辆,十年间绿色消费观深入人心。尽管从2023年元旦起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已经取消,但绿色消费市场已经打开,新能源汽车生产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了市场拉动,进入市场化竞争后新能源企业将加快绿色转型和技术创新步伐。这就是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典型例子。
第三重境界是建设生态文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自然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一个新的文明来赓续人类的发展,这就是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建设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社会,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永续的物质支柱、坚实的制度保证、深厚的精神动力,建设既有富足的物质条件又有丰富的生态滋养的生态文明社会。生态文明是绿水青山的自然主义和金山银山的人道主义的完全的和谐[3]。“两山”理论蕴含的三重境界,为我们把握好生态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充分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伟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从思想、体制、法律、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在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生产方式、防范环境风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又在推进结构性改革中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系列报告显示:2013—2021年,中国整体PM2.5年均浓度下降约56%,优良天数比率达到了87.5%。我国能源生产结构加速转变,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提升。2021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首次超过煤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均超过3亿千瓦,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2021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比2012年累计降低26.4%,年均下降3.3%,相当于节约和少用14亿吨标准煤。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同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6.6%,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实践表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4]我们要重视过去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转型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同时后全球化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需要从更多方面加以应对。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1]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李怀征.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体系[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2).
[3] 黄承梁.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价值[J].行政管理改革,2018(2).
[4] 生态环境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J].求是,2022(11).
[责任编辑 刘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