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锅老鹰茶

2024-08-21 00:00:00卢树盈
民间文学 2024年7期

猛虎岗地处高山,以前有几十户人家。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都进了城,村庄越来越空,最后只剩下两个老太太和一个男娃。这俩老太太住得很近,喊话都能听见,是儿时最好的玩伴。年轻的时候,她们喜欢上了同一个乡村教师,成了情敌,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在这场三角恋里,获得胜利的是赵翠竹老太太。她今年七十二岁,满头白发,看起来干净利落。她的儿子住在城里,不知道说了多少次,要接赵翠竹去城里养老,赵翠竹总说心事未了,便一直留在村里。

还有几天就是清明节,赵翠竹背着背篓上山,去采摘老鹰茶。

老鹰茶树学名叫“毛豹皮樟”,生长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地方。据说老鹰特别喜欢吃它的树叶,故名老鹰茶树。据《本草纲目》记载,老鹰茶可止咳、健胃消暑、解渴,是珍贵的原始野生茶。

老鹰茶树全身都是宝,树叶、树皮可以熬煮成消暑解渴的凉茶,但赵翠竹最喜欢在清明前采摘树叶,用传统方法制作成茶叶,汤色红润,如琥珀一样清透,味道醇香,是茶中精品。

上山的小道渐渐被荒草盖住,赵翠竹走在空旷的大山里,有种说不出的孤寂。想当年,她可是十里八乡最漂亮的姑娘,靠着老鹰茶俘获了乡村教师的心,打败情敌刘一枝。但她赢了爱情,却输掉了最好的朋友。刘老太太性格倔强,还很记仇,两人的老伴都去世多年,她始终没和赵翠竹说过话。

不得不说岁月不饶人,赵翠竹年轻时爬山连蹦带跳,现在走不了多远就要停下休息,还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她看着一棵棵熟悉的老鹰茶树,心说你们还枝繁叶茂,我却老了。

如果是年轻的时候,赵翠竹会爬上老鹰茶树,采摘朵朵茶。之所以叫朵朵茶,是因为树叶刚从芽头里绽放出来,就如红色的花朵。这样做出来的老鹰茶,不像芽头的味道那么淡,也不像叶子的味道那么涩,带着一股独有的果香味。这是赵翠竹的绝招,一般人不知道。

但现在赵翠竹老了,爬不上树了,她只能拿出斧头砍树摘茶。老鹰茶的生长能力很强,只留一个树桩,它也能活下来,照样枝繁叶茂。就在赵翠竹砍倒一棵老鹰茶树以后,感觉脊背发凉,好像有什么东西盯着自己,她四处寻找,却什么也没看到。

她叹息一声,心说可能是自己的幻觉,就继续前行。这是她的习惯,一路爬山砍倒老鹰茶树,然后从山上一路采摘下来,就不用背着老鹰茶爬山了,会轻松一些。等赵翠竹爬到山顶,又砍倒几棵老鹰茶树后,就开始采摘朵朵茶。

从山顶采摘而下,赵翠竹到了第一棵砍倒的老鹰茶树前,发现上面的朵朵茶不见了。赵翠竹有点奇怪,难道老鹰茶被人采走了?还是自己越来越健忘,采摘以后又给忘了?她懒得去想,准备下山,可背篓又不见了,那里面装的可是她辛辛苦苦摘了半天的老鹰茶呀!

为了寻找背篓,赵翠竹把这里翻了个遍,又爬上山顶,还是没找到背篓。

她生着闷气,疲惫不堪地回到家,胡乱地吃了点东西,就在院子里发呆。突然,奇迹发生了,她的背篓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院子里,老鹰茶一点也没少。她心里奇怪,到底是遇到神仙了,还是遇到鬼了?

赵翠竹想着心事,把老鹰茶倒在簸箕里,忽听院门边传来细碎的声音。她猛然回头,看到一个小小的脑袋在门口偷看。她招了招手:“虎头,你过来。”

虎头是刘一枝的孙子,今年八岁,父母离婚后,他就跟着奶奶生活,比同龄人瘦弱,不爱说话。平常赵翠竹一喊虎头,他转身就跑,但今天很奇怪,虎头怯生生地走到赵翠竹的身边,低着头问:“赵奶奶,你可以教我做老鹰茶吗?”

赵翠竹笑着回答:“可以。首先把老鹰茶平摊在簸箕里,萎凋一天,然后揉茶、发酵、炒制、烘干,就能做出香喷喷的老鹰茶了……”

赵翠竹不管虎头能不能听懂,说了很多。小家伙听得很认真,跟在赵翠竹身后,学着她的样子,把老鹰茶摊平在簸箕里。今天的第一道工序完工了,虎头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当老鹰茶萎凋了一天,用手不容易折断的时候,赵翠竹就开始揉茶了。虎头放学后,就跑来找赵翠竹,跟着她学揉。揉老鹰茶有讲究,要顺时针揉,等揉到老鹰茶冒出白色的气泡、表面湿漉漉的时候,就要放到簸箕里,覆盖上湿润的纱布,进行发酵。别看虎头才八岁,这小家伙学得有模有样,竟然难得地揉出了白色的气泡。赵翠竹忍不住夸了他几句,虎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赵翠竹伸懒腰的时候,不经意地看了一眼院墙,发现墙外一个熟悉的身影飞快地蹲了下去。赵翠竹笑了,难怪第一棵老鹰茶树上的朵朵茶不见了,肯定是刘一枝采走的。还有虎头来学做老鹰茶,也一定是刘一枝安排的。

揉茶比较辛苦,赵翠竹让虎头早点回家,明天还要读书。虎头一步三回头,怯生生地说:“赵奶奶,你明天一定要等我回来,再炒老鹰茶。”

赵翠竹心想,这肯定是刘一枝交代的,害怕漏掉炒茶的环节。真是一个倔老太太,年少的时候自己教她做老鹰茶,她就是不学,现在老了,竟然派孙子来偷学。不过这样也好,有虎头陪着自己,就不孤单了。

第二天,虎头放学后往赵翠竹的家里跑。赵翠竹站在楼上看得很清楚,刘一枝悄悄跟在虎头身后,藏在了自家院子外。赵翠竹苦涩地想,村里的人都搬走了,刘一枝还不和自己说话。

赵翠竹下楼,揭开簸箕上的纱布,发现老鹰茶发酵得很好,有一股淡淡的醇香,这样炒制以后,味道会更浓郁。炒老鹰茶很有讲究,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不停地翻动,特别累人。

虎头只比炒茶的土灶高一些,踮起脚尖,也摸不到锅里的老鹰茶。他搬来小板凳,学着赵翠竹的样子炒茶。虽然火不大,但锅很烫,虎头细皮嫩肉的,手心被烫了一个水泡,赵翠竹就不准他炒茶了。小家伙委屈地站在土灶边,学着赵翠竹的手法,在簸箕里翻动着老鹰茶。

等到赵翠竹在锅里烘干老鹰茶,已经深夜了,虎头还不走,眼巴巴地看着她。赵翠竹无奈,送了虎头一袋老鹰茶,还送他回家。

看着虎头关上院门,赵翠竹并没有走,她站在门口等了一会儿,就听到刘一枝的声音:“这老家伙做的老鹰茶,还和以前一样香……”

赵翠竹笑了,这个倔强的刘老太太,有本事就别喝我做的茶。可能是累了,赵翠竹回家就睡了,她梦到年少的时候,和刘一枝坐在田坎上,编着花环,两人咯咯地笑着,说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着火了!快救火!”赵翠竹被一阵呼喊声惊醒了,她推开窗户,看到刘一枝家里冒出火光。她赶快冲了过去,发现起火的地方,是刘家的灶房,锅里还炒着老鹰茶,发出一股焦臭味。

此时刘一枝拿着盆子里的水,正往灶角燃烧的干柴浇去。虎头被吓坏了,站在灶边,脸上都是灰。

赵翠竹把虎头拉到院子里,拿起一根水管接在水龙头上,哗哗的自来水奔流而出,浇在燃烧的木柴上。还好灶房只堆了一点柴火,墙壁是红砖砌的,火势没有蔓延开。

看到火灭了,刘一枝长出一口气,瘫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赵翠竹气不过,骂了起来:“你这倔老婆子,要吃老鹰茶,我给你做就行,干吗大晚上做?差点烧了房子。”

刘一枝昂起头,嘴硬地回答:“我没有做老鹰茶。”

“你这倔老婆子,明明可以住在镇上,为何还要带着虎头住到山里?”

“哼!我是怕你一个人死在山里,没有人给你收尸!”

赵翠竹的眼里闪起了泪花,自己之所以没有离开深山和儿子同住,是担心刘一枝和虎头住在山里会害怕,没想到刘一枝也是因为自己才没有住在镇上。

“我那天在山里采摘的老鹰茶,是不是你给我背回家的?”

刘一枝恶狠狠地瞪了赵翠竹一眼:“你老年痴呆,明明你的背篓被老鹰茶的树枝盖住了,可你就是找不到,我才送的。”

赵翠竹不说话,紧紧地抱住刘一枝,眼泪哗哗地往下流。刘一枝长叹一声:“其实我早就不恨你了,可你就是不和我说话,简直气死我了。”

老姐妹尽释前嫌,抱在一起又哭又笑。虎头进来了,踩在矮板凳上,看着锅里炒糊了的老鹰茶,哭了起来:“我的老鹰茶都炒焦了……”

搞了半天,俩老太太才弄明白,是刘一枝担心赵翠竹独自上山遇到危险,就带着虎头偷偷跟着赵翠竹。虎头看着俩老太太去了山顶,他就在砍倒的第一棵老鹰茶树前采摘朵朵茶,还瞒着刘一枝做老鹰茶。

今晚,虎头等刘一枝睡熟,偷偷炒茶的时候,灶里的柴火点燃了灶角的木柴,差点酿成大祸。赵翠竹摸着虎头的小脑袋问:“你为什么要学做老鹰茶呢?”

虎头哭得很伤心:“妈妈离开我的时候说,等我会做老鹰茶的时候,她就来看我。可我做坏了老鹰茶,妈妈再也不会回来了。”

刘一枝把虎头搂在怀里说:“乖孙别哭,你赵奶奶是制作老鹰茶的高手,肯定能教会你做老鹰茶的。”

虎头眼巴巴地看着赵翠竹,眼里都是期盼。赵翠竹点了点头,高兴地收下了这个小徒弟。

小时候,我常去一位老奶奶家玩,总是玩得满头大汗。老奶奶从漆黑的茶壶里,倒出一杯汤色红润的茶水递给我,这便是老鹰茶。制作老鹰茶的传统工艺十分烦琐,但我喜欢喝老鹰茶,想留住儿时的味道,就专门找老奶奶学了老鹰茶的制作方法。

这篇故事讲的是两个老奶奶,儿时是玩伴,长大后却成为情敌,不相往来。但因为孙儿想学做老鹰茶,就如一根线,把两个老奶奶重新牵到了一起,仿佛回到两小无猜的岁月。这锅老鹰茶讲的不只是姐妹情深,还有小孩子那深切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