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韩明向的长寿秘诀

2024-08-20 00:00:00王世宏
保健与生活 2024年15期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内经》

这段话的意思是黄帝向岐伯问道:“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而动作就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使其达到正确的标准。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

韩明向,第四届国医大师,今年84岁高龄,16岁开始学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已有60余载。他先后任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主任、院长、名誉院长等。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韩明向大师首创“虚-瘀-衰老”理论,并深谙《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访谈开始即向记者谈及长寿养生秘诀。

起居有常,持之以恒

“起居有常”出自《素问·上古天真论》,是中国古代养生学的重要范畴,是强身延年的重要途径,即日常生活有一定规律并合乎人体的生理机制。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作息有时等。

韩明向大师指出,要想健康长寿,需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且要持之以恒。韩明向大师介绍:他每天早晨5点半至6点即起床,每天早晨都会打太极拳或练习八段锦半小时;中午休息半小时;晚饭后散步,每天走8000~10000步,晚上一般10点前就寝。生活非常有规律,起居时间相对固定且持之以恒。

乾隆寿享89岁,是历代帝王中的长寿者。有一位外国使节在日记中这样描述乾隆的神采风姿:“观其风神,年虽八十三岁,望之如六十许人,精神矍铄,可以凌驾少年;饮食之际,次序规则,极其严肃,殊甚惊异。”可见乾隆皇帝的长寿也得益于饮食、作息遵循极其严格的规律。

东晋医学家葛洪在《抱朴子·极言》中指出:“定息失时,伤也。”生活规律破坏,起居失调,则精神紊乱,脏腑损坏,身体各组织器官都可产生疾病。

获得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名科学家,也在分子层面较好地揭示了细胞内生物钟的工作机制。研究证实,人体内生物钟与自然界的昼夜规律相符,按生物钟的规律作息,有利于身体健康。因此,日常生活应注意保持作息的规律。

饮食有节,从不偏食

韩明向大师说饮食养生方面应注意节制,不偏食。他平时什么都吃点,但不多吃。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食治》中说:“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又指出,“夫在身所以多疾者,皆由……饮食不节故也。”说明合理的饮食对保持身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饮食不节是多种疾病发生的直接原因。

《素问·脏气法时论》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所谓“五”,就是指多种食物,合理搭配谷果肉菜,无令有偏,以使其气味和谐,有利于补益人体精气,从而有助于健康长寿。

近日,国际期刊《自然》的子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探讨了饮食偏好与大脑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数据来自英国生物库的181990名参与者,平均年龄为(70±7.7)岁。研究者将所有参与者汇总为4种饮食偏好亚型:①无淀粉或低淀粉饮食。很喜欢水果、蔬菜和蛋白质,但不怎么喜欢淀粉类食物。②素食饮食。更喜欢蔬菜、水果,但不爱蛋白质。③高蛋白和低纤维饮食。超爱零食和蛋白质,但不爱吃蔬菜、水果。④均衡饮食。啥都吃,不挑食。研究结果显示,与其他三种亚型相比,饮食均衡的人表现出更好的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水平,幸福感最高,心理健康状况最好。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首要准则即为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强调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合理搭配,以实现平衡膳食的目标。平衡膳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并降低与膳食相关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不妄作劳,劳作有度

韩明向大师介绍,他一直从事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始终保持忙碌的状态,勤动脑可让自己的思维更敏捷。如今他还坚持每周上三四个半天的门诊,每次接诊30个患者。当然,他也提醒,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使自己过度劳累。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想要长寿其实很简单,就是让自己始终保持忙碌状态,并且为人生设定一些目标。研究人员对6000名中老年人进行长期跟踪记录后发现,那些始终保持忙碌状态的人普遍比无所事事的人要长寿。

恬淡虚无,病安从来

韩明向大师说,养生心态上要“恬淡虚无”,保持内心的清净,不受外物干扰,有利于延年益寿。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句话告诉我们,心境要清静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于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

韩明向大师以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救治大量患者,情系百姓健康,桃李满天下,赢得了中医药领域的最高荣誉“国医大师”的称号,但他特别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总是乐呵呵的。韩明向大师医术精湛,求诊者络绎不绝,他都用心诊治,待患者如亲人,毫无居高临下的感觉。记得在一个会议上看到他时,当时韩明向大师刚从会场出来,我说想采访他,他说“好啊”, 我都觉得天寒地冻,不忍心现场采访,准备另约时间,但他不顾外面寒冷爽快地答应了请求。

研究发现,决定寿命长短的关键因素,就是心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也会延缓衰老,使人看起来更加年轻。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不是没有道理的。

养生妙招,齿宜常叩

韩明向大师至今仍有一口好牙。他说这得益于他长期叩齿的好习惯。他十几岁时,就跟父亲学习叩齿养生,一直坚持数十年。

“叩齿”是传统中医养生术之一。古人认为齿健则身健,身健则长寿。很多古代名人都坚持叩齿养生。唐代名医孙思邈清晨叩齿三百下。明朝有位长寿者叫冷谦,他的长寿秘诀就是“每日睡醒时,叩齿36遍”。苏东坡也有叩齿健身的习惯,他曾说:“盘腿而坐,叩齿36下,当会神清气爽。”乾隆皇帝的长寿秘诀之一也是“齿宜常叩”。

养生妙方,调理延年

韩明向大师是延缓衰老研究的开拓者,其在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延缓衰老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期间,主编了《现代中医延缓衰老学》。另外,基于“虚-瘀-衰老”理论,他还创制了新药宁清泰(原名寿星宝)用以治疗老年慢病及延缓衰老,获政府奖励。

在谈及一些名贵中药材的养生功效时,韩明向大师特别提及人参和三七两味药。韩明向大师介绍,他曾研制的人参针剂用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当时有个急性左心力衰竭的危重患者,病情十分危急,他启用了人参针剂,连续推注5针后,患者转危为安。中医“独参汤”方也常用于临床急救。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相传欲试上党参,但使二人同走,一含人参,一空口,度走三五里许,其不含人参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其人参乃真也。”由此,人参的补气功效可见一斑。

韩明向大师每天服用人参3克。他认为人参很适合气虚、阳虚的人服用,而痰热等体质者不适合服用。

除此之外,他每天吃三七3克,将三七纳入膏方中服用有十余年,单独服用三七也有五六年了。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韩明向大师说他曾患有腹壁脂肪瘤,服用含三七的膏方后,体检发现腹壁脂肪瘤消失了。

这也与韩明向大师主张的“虚-瘀-衰老”理论不谋而合,补虚损、祛瘀血健康又延年。

不过,韩明向大师特别提醒,无论是人参还是三七,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辨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