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科学健身

2024-08-20 00:00:00陈会兰
保健与生活 2024年15期

今年的8月8日是我国的第16个全民健身日。我国人口已进入老龄化,健康是关乎老年人乐享老年生活的基石。运动对预防慢性病和提高老年人身体健康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刊特邀专家谈谈老年人如何科学健身,下面大家一起来了解相关知识。

什么是健康?

“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4个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据调查,真正达到健康标准的人仅占5%,疾病人群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虽然有许多不适的症状,但无器质性病变,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中间阶段)。

健康与慢性病对人的影响

健康对人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在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88%,慢性病已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慢性病指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不是由细菌、病毒和其他致病微生物引起的,而是由人体中微小损伤长期积累形成的一大类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骨关节病等疾病的总称。导致慢性病的因素主要有膳食营养不均衡、饮食不安全、饮酒过量、吸烟、运动不足、疲劳过度、超重/肥胖、生活方式不良、环境污染等。有研究指出,在导致慢性病的原因中,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气候因素占7%、个人的生活方式占60%、其他占8%。因此,慢性病也被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目前,慢性病高发和老龄化问题给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我国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在慢性病预防中,强调三级预防: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二级预防(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临床预防),预防伤残、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有研究认为,做好一级预防,就能使高血压发病率减少约55%,脑卒中、冠心病减少约75%,糖尿病减少约50%,肿瘤减少1/3,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

目前,慢性病的干预手段有风险评估、最佳治疗决策选择、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睡眠指导和生活方式指导。普通大众最看重和关注的是治疗,但慢性病仅仅依靠临床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最好的治疗方法还是提高患者自身康复能力。比如,运动是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慢性病的健康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认为,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最有益于健康,而久坐的生活方式则是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国内外都提倡大众要树立“终身体育”的健康生活观念,通过运动促进健康。

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体力活动指南提倡:中老年人在1周内至少应做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者1周至少做75分钟的较大强度活动,或者中等和高等强度活动综合起来达到对等的量。如果想获得更多的益处,每周应进行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至少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的时间至少10分钟。每周至少应进行2天针对主要肌群的力量练习。除非有特殊健康状况表明其不适宜运动,否则这些建议适用于所有人。这些建议也适用于与行动能力无关的慢性非传染病患者,例如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当老年人因健康条件不能达到建议的身体活动量时,也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积极参与身体活动。可以说,对所有人都是“动则有益”,对于很多慢性病的防治而言,运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调查,我国80%以上的人运动不足,更多的人需要“动起来”。

研究认为,适度运动可以起到以下作用:改善心肺功能、降血压、改善脂代谢、降低血液黏稠度、增肌减脂、控制体重、改善骨密度、提高平衡能力、提高健康体适能、预防多种慢性病、提升竞技体适能水平、健心、健脑、提高独立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有研究认为:合理饮食与运动是干预慢性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但需要通过较长的时间来体现。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持之以恒。

对于老年人,一般推荐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就是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够保持一定节奏的运动,并保持较长时间的运动。常见的有氧运动有健步走、跑步、骑自行车、跳广场舞、爬山、游泳、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有氧运动是维护心肺功能、降低慢性病发病率、促进健康的最主要的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可提高心肺功能,调节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改善糖代谢、脂代谢,调节内分泌系统,减少脂肪,提高骨密度,等等。

运动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运动时要注意地点、时间、运动强度等的选择。

1.地点:首先考虑安全、便利的环境,尽量避免场地过硬、地面不平、车辆较多等不利因素,以保障人身安全,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2.时间:不要空腹运动,避免发生低血糖休克;饭后不宜马上剧烈运动,最好能间隔1小时;运动最好在睡前1~2小时结束,以免影响睡眠;在城市里,相对早上来说,下午或傍晚空气质量好一点,适宜进行运动;在打雷、大风、大雨、雾霾、高温、高湿、过冷等不良气候环境中,不宜进行户外运动。

3.运动强度: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运动过度主要表现为疲劳,对运动负荷的不适应、体能下降、睡眠不好、食欲下降、反复感染、生理紊乱、体重下降、热情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动力不足、焦虑、精力不足等。

对于体重较重、膝关节不好的患者,可以选择对膝关节冲击性较低的运动,比如游泳、健步走等。

游泳时的注意事项

游泳前进行热身运动,这样可以避免在水中出现抽筋的情况。

游泳时不要太饿。空腹可能会使人体力不支,甚至是虚脱溺水;可能会感到腹部不适,造成呕吐。

特殊时期,如感冒、发热、女性经期等不能游泳,否则身体的抵抗力会变差。

健步走的注意事项

健步走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否则不但没有健身效果,还有可能造成身体损伤。健步走的步频是2步/秒、速度为5~8千米/小时。

适当的、有规律的、速度相对较快的健步走可以改善健康,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很好的运动方式,但是也要注意健步走的姿势是否正确。

老年人健步走可以选择公园、湿地等场地,应保证场地内道路宽敞、车流量较少。

健步走不同于跑步,健步走爱好者需要准备一双合脚的健步鞋,保证在健步走期间脚部的舒适。

很多老年人会选择在傍晚或是夜间进行健步走,此时光线不足,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故而应当穿橙、黄、红色等辨识度较高的服装,很大程度上可减少意外的发生。

运动时踝关节损伤后的注意事项

让受伤部位不要活动,进行一定的安全保护。

(1)休息。

当出现运动损伤时,应立即停止不必要的移动,充分休息,避免加重出血和肿胀。

(2)冰敷。

伤后72小时内可以冰敷(一定不要热敷),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冰敷每次持续15~20分钟,间隔1~2小时可酌情反复冰敷或者持续至肿胀缓解。

(3)加压包扎。

用弹力绷带或者软敷料外加绷带加压包扎,可以止血及减轻肿胀,但注意不要包扎得太紧,否则会影响患处的血液循环。

(4)抬高受伤关节。

抬受伤关节高过心脏,有助于静脉血等回流,以减轻肿胀。最后,如果出现了关节变形、开放伤口等,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到医院就诊。

哪些有氧运动适合在家做呢?

在家中可以做室内有氧运动,下面为国家体育总局推荐的18法。

◎懒猫弓背

手扶椅背弓弓背,拉伸脊柱背不累,像只猫咪伸懒腰,肩背放松不疲惫。每组6~10次,重复2~4组。能提高胸椎灵活性,改善肩背不适,防止驼背,预防和延缓肩部和腰部劳损。

◎四向点头

四向把头点,锻炼颈和肩,动作很简单,贵在每天练。每组5次,重复3~5组。能放松颈部肌肉,预防颈椎病。

◎靠墙天使

背部紧靠墙壁,外展打开双臂,贴墙缓缓而上,徐徐回到原状。每组6~10次,重复2~4组。能提高肩部灵活性和肩胛部稳定性,缓解肩部紧张。

◎蝴蝶展臂

双肘平举要到位,向内收紧别怕累,像只蝴蝶展翅飞,改善含胸和驼背。每组进行10~15次,重复2~4组。能改善圆肩驼背姿态,提高肩关节力量。

◎招财猫咪

手臂一上一下,交替重复多下,勤练加强肩部,肩肘功能不差。每组进行10~15次,重复2~4组。能增加肩袖力量,帮助肩部塑型。

◎壁虎爬行

身体稳定向前压,双手扶墙往上爬,上下重复需多次,配合呼吸练肩胛。每组6~10次,重复2~4组。能提高核心肌群稳定性,改善协调性,强化上肢力量。

◎“4”字拉伸

单腿“4”字往上翘,保持姿势固定脚,身体前压深呼吸,经常练习腰胯好。在臀部有明显牵拉感的位置保持20~30秒,完成3~5组。能拉伸臀部肌肉,提高髋关节灵活性。

◎侧向拉伸

双手上举两交叉,身体侧弯向旁拉,左右交替做伸展,松解腰部顶呱呱。弯曲至最大限度,保持2秒,每组6~10次,重复2~4组。能拉伸躯干侧面肌肉,改善肩颈部和腰部紧张。

◎站姿拉伸

单腿站姿抓脚面,腿在躯干靠后点,降低难度扶椅背,缓解腰部紧和酸。保持拉伸姿势20~30秒,重复2~4组。能改善下背部紧张度,预防腰部和膝关节劳损。

◎左右互搏

坐在稳定椅子上,双手交叉顶内膝,大腿向里手抵抗,身体前倾不能忘。

每次保持用力3~5秒,然后放松2~3秒,完成6~10次,重复2~4组。能强化内收肌力量,提高髋关节灵活性。

◎靠椅顶髋

站姿双脚同肩宽,躯干前倾后顶髋,微微屈膝不向前,双臂贴耳尽量展。完成6~10次,重复2~4组。能激活人体后侧链,强化身体后侧的力量,改善圆肩驼背情况。

◎坐姿收腿

坐稳椅子身不晃,双手扶在椅面上,屈膝收腹腿并拢,保持2秒回原状。完成6~10次,重复2~4组。能提高核心力量,提高身体控制能力。

◎足底滚压

单腿赤脚踩球上,双手扶稳身不晃,顺时逆时各3圈,慢慢滚压足底爽。每组进行8~10次,重复2~4组。能放松足底,促进足部血液循环。

◎对墙顶膝

双手扶壁分腿立,前脚距墙2分米,脚跟不动缓顶膝,保持拉伸多受益。每组进行8~10次,重复2~4组。能拉伸小腿后侧肌群,增强柔韧性,降低运动时出现损伤的风险。

◎单腿拾物

手扶椅背单腿站,膝关节微屈一点点,身体前倾像拾物,稳稳控制防跌绊。每组进行8~10次,重复2~4组。能增强身体平衡和稳定能力,加强下肢核心力量,缓解下肢紧张。

◎足踝绕环

保持脊柱正当中,稳定身体不晃动,转动足踝内外侧,练习过程无疼痛。向外侧慢慢转动足踝10次,然后向内侧转动足踝10次,重复2~4组。能加强踝关节力量,提高踝关节灵活性和柔韧性。

◎单腿提踵

单脚扶住墙面,保持平衡往上提,慢慢下落需牢记,防止跌倒增腿力。每组练习10~15次,重复2~4组。能锻炼小腿肌肉,提高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稳定性。

◎触椅下蹲

双脚与肩同宽站,向后下蹲屈膝慢,双手向前水平伸,触椅站立重复练。每组练习10~15次,重复2~4组。能增强下肢核心力量,拉伸背部肌肉。

总之,可以说“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需要科学”。人体健康是由个人先天遗传、后天生活及行为方式、医疗、环境、气候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个人生活方式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普通人需要树立“终身体育”的健康生活观念,只要逐步养成运动的习惯,尽可能利用碎片化时间运动,减少久坐行为,就能通过运动促进健康。自律性较强的人如果能做好“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生活规律、定期体检”,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健康、提高生存质量,把慢性病发生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