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训诂 明句读

2024-08-19 00:00程鸣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4年32期

学习任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考生尝试阅读未加标点的文言文,提高句读能力。中国古代的文章、书籍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古人阅读时,不仅要断出一句完整的话的结束之处(通常用圆圈表示),还要断出一句话中语气停顿之处(通常用点表示),“语绝为句,语顿为读”便成为文言文断句的重要规则。“句读”其实就是对文中或句子中意义单元的切分。高考文言文断句题,主要是考查考生是否能真正读懂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文段)的领会,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意思都清楚明白,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具体来说,可按“四步骤”操作:第一步,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第二步,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考生需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在文言文复习中,考生要以教材为本,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第三步,对每一个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再加上恰当的标点。第四步,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意思表达不清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如果内容不合情理、不合逻辑,就需要疏通文意,再进行断句。

知识整合

1.抓标志

有一些文言虚词是句读的语言标志,我们可以抓住这些语言标志来进行断句。(1)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虽然”“然而”“无论”“至于”“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2)发语词和句首的语气词“夫”“盖”“其”“唯”“斯”“盍”“且夫”“若夫”“乃夫”等以及表敬副词“窃”“请”“谨”“敢”等,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前面可断句。(3)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噫吁嚱”等,前后都可断句。(4)常用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5)句末语气词“也”“矣”“哉”“乎”“焉”“兮”“耳”“耶(邪)”“与(欤)”“而已”“也与”“也邪”“矣哉”“也哉”“也已”“也已矣”“焉耳矣”等,后面可断句。(6)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何如哉”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据此断句。

2.知语法

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一般在中心词前。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的准确率。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考生可以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根据“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这一思路,对句子成分进行划分。对于主语省略的情况,考生可以先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3.辨句式

(1)利用文言文中的感叹句、骈偶句、问答句、对应句等,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正确断句,从而理解句意。(2)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也可以帮助我们断句,例如“……者,……也”这种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何……之有”“唯……是……”等宾语前置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无乃……乎”“得无……乎”等固定句式,还有“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何以”“于是”“然则”等复音虚词。记住这些固定句式或词组,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4.察对话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用“曰”“云”“言”等字,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根据对话的内容,就可以进行准确断句。

5.明修辞

古人写文章一大特点是十分讲究对仗工整,好用对偶、排比、反复、对比、顶真等辞格。句式整齐,四六句多,是文言文的又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进行断句。

考题连线

(2024年新课标Ⅰ卷)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为将而降A降而为之B效死C以战D虽欲浣E涤其污F而已G缁之素不可复白。

【解析】“为将而降”表示李陵作为将领却投降了敌人,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应该在“降”字后断句;“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表示李陵投降后仍然为敌人效力,所以应该在“战”字后断句;“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表示即便想洗净污点,但已经染黑的白丝无法再变回白色,所以应该在表示转折的“而”前断句。

【答案】ADF

(2024年新课标Ⅱ卷)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魏君贤A人B是礼C国人D称仁E上下F和G合H未可困也。

【解析】“魏君贤人”表判断,意为魏国的君主是个贤明的君主;“是礼国人”中的“是”是句首语气词,前面断开;“称仁上下和合”,表示国家上下都称赞他仁德,内部团结和睦,宾语“和合”后断句;“未可困也”意为“现在还不能去攻打他们”,“未”表判断,前面断句。

【答案】BDH

(2024年全国甲卷)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刘备为吕布A所袭B奔C于操D程昱E以备F有雄才G劝操日图之。

【解析】“为……所”表被动,“袭”是动词,“刘备为吕布所袭”是一个被动句,所以从“袭”后断开;“奔于操”承接前边主语“刘备”,“奔”是谓语,“操”是宾语,结构完整,所以从“于操”后断开;“以”是“程昱”的谓语,“备有雄才”是宾语,“程昱以备有雄才”句子结构完整,所以从“有雄才”后断开。

【答案】BDG

拓展延伸

1.把握古籍体例

古籍文献自有著述体例,只有明确古文献的体例,才有利于句读的准确划分和标点,否则就容易出现误读或难解的现象。如司马迁《史记》有自加夹注之例,他为说明上文的某人某事,会随手顺文写出夹注。如《项羽本纪》:“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这样标点虽然无误,但语气不够连贯。这是因为“为人牧羊”四字是司马迁说明楚怀王在民间工作的“夹注”。因此应标为:“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

2.尊重并稽核史实

有些句读单从文字上看,并无讹误之处,但细核史实,则出入颇多。如《史记·陈涉世家》:“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这一标法,似葛婴所徇之地即蕲以东的铚、酂、苦、柘、谯诸地,但稽核相关史志文献,其实五地均在蕲之西,与葛婴徇蕲以东无关。因此应在“徇蕲以东”断句,意思是:陈涉攻下蕲后。分兵二路,命葛婴攻蕲以东为一路,而陈涉则攻蕲以西的五地为另一路。其恰当标法应是:“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