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绣球草鞋的故事

2024-08-19 00:00:00马菁
新班主任 2024年8期

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五年级的学生要明确自己的信念,将自己未来的发展与祖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本次班会通过对比自己的鞋和红军草鞋最后的归处,将革命精神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立下远大志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班会过程

环节一:聊一聊自己的鞋

1.教师以自己的鞋导入,请学生上台介绍一下自己的鞋子。其他同学认真听完介绍,再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

(学生从材质、样式、颜色、舒适度、喜爱程度、价格、出处、品牌、满足哪种需求、意义、鞋子背后的故事等方面介绍。

关键词:舒适、昂贵、实用、母爱、回忆……)

2.师:很多年以后,这些鞋不穿了,会去哪儿?

生:扔到垃圾桶、烧掉、给别人……

3.师(小结):从大家的回答来看,大部分人鞋子最后的归宿都是垃圾桶。

【设计意图】以聊天的方式聊聊自己的鞋子,让学生有话可说,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我们的鞋子无论多么昂贵多么舒服耐用,最终归宿往往是垃圾桶”。

环节二:听一听草鞋的故事

1.教师出示一双绣球草鞋的图片,让学生自由提问。

学生发问:是谁穿的?是谁做的?怎么编织的?哪个年代的?为什么做这双鞋?在哪里发现了这双鞋?鞋子是怎么保存的?上面的绣球有什么用?它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2.师:这是一双保存在纪念馆里的草鞋。

生:为什么这双草鞋会出现在纪念馆里?

3.教师介绍这双草鞋存放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并通过展示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胜利结束。

4.课件播放这双草鞋的视频,教师提问,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1:这双草鞋为什么只穿了两次?哪两次?

学生反馈:第一次是回忆当时春秀送草鞋的情景,内心不舍……第二次是谢志坚觉得可能会牺牲,希望临死前能回到故乡,回到亲人身边。

提问2:看完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的场景,有什么感受?既然随时有生命危险,又舍不得亲人,为什么不选择退出战斗?

学生反馈:有国才有家,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必须要有舍小家保大家的大义。

提问3:听到春秀牺牲的消息时,谢志坚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会不会想如果当初选择留下,春秀可能和他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学生反馈: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家不太平,个人怎么可能过上安稳的生活?即使留下也不可能过上幸福生活。

提问4:后来,谢老也多次来到纪念馆,不仅仅是看绣球草鞋,还会在许多草鞋面前沉思……他会想到什么?

学生反馈:①每双草鞋背后都有送别和等待的故事——草鞋是亲情的象征;

②怀念生死与共的战友——草鞋是战友情的见证;

③回忆当年革命的艰辛——草鞋是理想信念、革命精神的象征;

④感慨和平年代来之不易——草鞋是一个国家一段历史的见证。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生动地再现绣球草鞋的故事,让学生在聆听中思考,明白绣球草鞋只是革命年代无数革命战士爱情的一个缩影,其实还有太多太多送别和等待的故事。他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舍生忘死。这双草鞋既是对长征历史的纪念,也是对先烈的缅怀,更是为了继承弘扬长征精神。

环节三:明晰鞋子归宿不同的原因

1.教师再次回到开课初时的疑问:为什么看起来非常简陋的草鞋,却被珍藏在纪念馆里?

学生反馈:①值得纪念——那段历史、那些革命战士、那种精神值得纪念;

②有价值——超出了草鞋本身的意义,不仅仅是拿来穿,而是赋予了一种内涵;

③有意义——不只代表个人感情,也象征着革命战士保家卫国、牺牲小我的精神,更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2.师:请用一个关键词形容这双草鞋。

生:顽强、伟大、有价值、有意义……

3.教师提问:简陋的草鞋被收藏在纪念馆,为什么你们昂贵漂亮的鞋子最终去了垃圾桶?

学生反馈:穿得很舒服,凝聚着父母的爱,这些只是对我们个人而已,而绣球草鞋却和一个国家的命运相连,是一个国家历史的见证,是长征精神的象征!

【设计意图】通过对鞋子不同归宿的对比,明晰草鞋背后的意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自己不努力学习、只追求名牌享受等行为进行反思,明白要把爱国爱人民,承担社会责任与自己的实际行动关联在一起。

环节四:想一想,选择决定人生

师(总结):有的人一生碌碌无为,有的人只满足于吃喝玩乐;有的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的人为了让所有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一辈子……你怎样选择,也将决定未来你的鞋会去哪儿!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让学生下决心将自己的未来与祖国的未来联系在一起,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并为之努力学习!

班会延伸

为了把主题班会课的思想落实,我设计安排了本次班会的延伸教育活动。

1.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剧《长征》,举行“我是长征精神传承人”主题征文和演讲比赛,在板报中设“红色记忆”专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和英雄壮举,感悟革命精神,筑牢精神支柱。

2.了解并收集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以不同的方式牺牲自我、建设祖国的实例,利用夕会时间分享交流,明确个人的人生规划。

3.树立理想志向,制订人生规划。学生有了中长期目标,也要有近期计划。每个学生将自己的近期计划贴在教室墙上,全班督促实施。

4.引导学生给10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更好地认识自己,展望未来。

班会反思

针对班上较多学生缺乏奋斗目标和动力、找不到人生的意义这一现象,我特意设计了这节班会。开课时我像朋友一样,以聊天的方式和学生聊最熟悉的鞋子,让学生有话可说。随后,我出示草鞋图片让学生质疑提问,吊足胃口后,再讲述绣球草鞋的故事。

通过对比鞋子的归宿,学生开始思考这双草鞋和自己的鞋有什么不同,逐渐明晰“精神、意义”这些看似抽象、遥远但和学生生活、生命成长息息相关的东西,借此对学生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弘扬长征精神。

“怎样让我们的鞋不去垃圾桶?”这里没有口号,没有灌输,只是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明白要把爱国爱人民,自己未来的发展与祖国的发展关联在一起,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水到渠成地实现了理想信念教育。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