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描述
新学期,班里转来了一位新同学小杰。很快,我就发现小杰与众不同:别人拿起书本时,他拿着文具玩;别人认真听讲时,他突然大声提问;别人三五成群时,他独自一人玩耍。一次课堂上,小杰故意向前桌的同学扔橡皮头,前桌的学生忍不住与他吵了起来。我简单调解了一下便继续上课,课后将小杰叫到办公室,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做?同学们会不喜欢你的,你不想交朋友了吗?”
小杰突然大喊:“我本来就是这样!我就是有多动症!他们本来就不喜欢我!”
分析诊断
我向原班主任了解情况,得知小杰患有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即我们常说的多动症。他多动好动,总在课上课下捣乱;冲动易怒,总是与别人发生冲突;不专注,听讲不认真,总是和老师唱反调。我查阅资料后发现,患有ADHD的儿童由于神经发育障碍,大脑奖励系统失衡,导致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较低,缺乏内驱力,总是觉得自己无法完成任务,达成目标后的成就感不强。现实中,老师和同学不自觉地以普通学生的标准要求小杰,他显然无法达到这个标准。在狭隘的评价环境中,小杰没有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所以发出了“我就是这样”的呐喊。
辅导过程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虽然是生理性的,但是后天的教育和环境也会影响患者的行为表现。虽然我无法让小杰像普通孩子一样专注地完成任务,但我能做的就是打开他的内心,帮助他树立规则意识,提高自我效能感,更好地融入集体。
(一)换位思考,转变思维方式
我发现小杰虽然“破罐子破摔”地说“我就是这样”,但其实他内心是向好的。我也慢慢发现了一条走进小杰内心的路径:以平和而坚定的态度让他冷静下来,引导小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建立他的秩序感。
一天,班长冲进办公室说:“老师,不好啦!小杰和桐桐打起来了!”我赶紧跑到教室,只见小杰双目通红,脖子上青筋暴起,双手紧紧掐着桐桐,桐桐动弹不得。我连忙将两个人分开,把他们带回办公室,轻声询问:“来,先擦擦眼泪,告诉老师,为什么要打架?”桐桐激动地说:“下课的时候,我跟同桌在看立体书,小杰说他也想看,但是我们还没看完,我就说等我们看完给他,他不肯,就来抢我的书了。”“是这样吗?小杰。”小杰红着眼睛,点了点头。为了更好地了解小杰的想法,我让桐桐先回教室。
我没有直接批评小杰,而是先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慢慢冷静下来。我说:“小杰,那本书是什么样的?”
“里面的动物可以活动,还可以站起来。”
“很好玩对不对?那肯定大家都想玩。”
“对呀,我特别想玩。”
“但是,这本书是桐桐的,你玩之前有没有问过他呢?”
“我问了!但是他们就是不让我玩,我都问过了还不让我玩!”
说到这里,我明白了,小杰“唯我独尊”的想法又来了。在长期的行为偏差中,他默认自己可以在家里和班级行使“特权”。必须让他转变思想,于是,我对小杰说:“你挂在书包上的玩偶特别漂亮,可以给老师带回去玩一下吗?”
“不行!那可是我最喜欢的熊猫玩偶!”
“可是,我特别喜欢,而且我都问你了!”
小杰沉默了,他意识到问题了。
我开导他:“每个人都有喜欢的东西,但是别人的东西不是你喜欢就一定能拿到的。去跟桐桐道个歉吧。”小杰点点头,低着头走出办公室。
当天晚上,我又与小杰的家长沟通,与他们共同商量家庭教育“三增三减”策略,帮助小杰建立秩序感。
首先是增加陪伴时间,减少上网时间。儿童缺乏自制力,极易沉迷于网络游戏,长时间玩网络游戏会损害儿童身体健康,孩子还可能模仿网络游戏中的不良行为。所以我提议,家长要减少孩子的上网时间,用更多高质量的陪伴来充实孩子的生活,如亲子共读、周末踏青等。
其次是增加鼓励教育,减少“棍棒教育”。小杰的爸爸管孩子不是骂就是打,小杰很害怕爸爸。我向小杰爸爸推荐了家庭教育类书籍,建议他转变教育方式,通过正面管教和奖励机制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我和家长一同为小杰制订了奖励积分表,通过鼓励教育增强他的自我价值感。
最后是增加专业帮助,减少隔代溺爱。小杰的多动症是一种生理性行为障碍,父母改变教育方式还不够,小杰的父母和爷爷奶奶都应该认识到孩子的特殊性,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进行系统化训练,按照专业要求矫正偏差行为。
(二)融入集体,矫正偏差行为
经过一番努力,小杰的秩序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要矫正小杰的偏差行为,帮他融入班级,还需要继续努力。我为小杰量身制订“独行侠”变身计划,一步步引导他主动向好。
1. 根据兴趣设岗,增强效能感
针对小杰喜欢看书和知识面广的特点,我在班中特别设立了“科普大使”岗位。每周五班会课上,小杰做3分钟的科普小讲座,向同学们科普一个小知识。小杰成为“科普大使”后,非常尽职尽责,一心扑在书中寻找有趣的科学知识,课间不再捣乱。他还会自己设计讲座题目,在小讲座上与同学们答题互动。小小的岗位大大增强了小杰的自我效能感。
2. 分层教学,增强存在感
多动症儿童难以集中注意力,一个简单的学习任务对他们来说都很难。所以,小杰总是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常规任务,在学习活动中存在感很低。对此,我精心设计了分层次、分阶段的教学策略。我将学习任务分为基础任务、提高任务和拓展任务3个层次,让小杰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面对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我帮助他将其分解成不同阶段的学习小任务,让小杰够得着。以“探究身边的汉字故事”这一小组活动为例,小杰在小组内分到的任务是制作一张“生活中的汉字王国”小报。我协助小杰将这个任务分解成4个小任务,让他分阶段完成(见下图)。
[任务主题][任务分解][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书写内容][装饰小报][“生活中的汉字王国”小报]
由于每个阶段的小任务所需时间较短,小杰能及时完成,当他完成自己这部分任务后,第一次和小组同学一起站上讲台分享。
3. 在活动中融合,增强幸福感
多动症儿童往往存在社交障碍,为了促进小杰与同伴正常沟通,我设计了多样化的活动。
①“小状元”争霸赛,展示个性。我举办了“小状元”争霸赛,开展科学知识竞答,为小杰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改变他在同学心中的形象。
②“百老汇”情景剧,融入集体。小杰总是独自一人,想交朋友却不得其法,只能通过捣乱吸引大家注意。情景剧表演需要进行大量排练,可以大大增加小杰与同学的沟通机会。同时,全班同学为了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的过程也是小杰拉近与同学之间的距离、融入集体的好时机。
(三)分项评价,满足个性需求
对于特殊儿童的评价,教师不能聚焦学习成绩,而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课堂表现、日常习惯等方面,以非纸笔的任务性评价作为学业评价的补充,形成特殊儿童成长档案。
1. 课堂学习分层评价
如果以普通儿童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小杰,小杰很难在群体生活中获得成就感。因此,我为小杰制订了一套特殊的评价体系,以期最大程度激发小杰的成就感。以四年级语文学习中的“阅读与鉴赏”任务为例,普通学生的要求为“能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长难句;把握并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小杰的要求仅为“能认识课文生字词,独立读完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
2. 日常行为具体评价
长期的行为偏差让小杰在学习方面的效能感很低,所以要在小杰的其他行为表现中发现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例如,表扬他“你刚刚主动捡起垃圾”,而不是表扬“你是个爱卫生的孩子”。我根据小杰的行为特点制订了行为习惯表扬表(见下表), 从三个方面表扬小杰具体的积极行为。
3. 学业水平非纸笔测评
对于小杰,如果只以书面成绩作为衡量标准,就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特别为小杰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增加闯关式非纸笔测评。
以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识字写字考核为例,普通学生可以通过看拼音写词语等书面方式考核,但这对小杰来说缺乏趣味性,他学不好也不愿学。根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我为他设计了“汉字九宫格”闯关游戏。
汉字九宫格
测评目标: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知道形旁表意,声旁表音。
测评内容:抽取九宫格中的声旁与形旁,请在5分钟内组合成新字,读出新字并组词,组合得越多越好。
这种趣味闯关方式既能激发小杰的学习兴趣,又很好地检测了他对形声字的掌握情况。
现在的小杰交到了好朋友,课堂上会努力跟上老师的节奏,即使走神也能在老师的提醒下及时调整。我很庆幸,在他向我怒吼“我就是这样的”时没有批评他,而是以行动告诉他“你可以不是这样的”。(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常溪小学)
责任编辑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