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杰是我班上的一个小男孩,很有礼貌,但是经常上课睡觉,不交作业。面对这种情况,我督促他上课听讲,下课后给他补习,也经常和他的父母沟通他的学习情况,但是孩子的学习状态并未好转。
正当我一筹莫展之际,偶然看到了《给孩子的五顶学习帽》一书,其中“白色学习帽:学习内驱力”中的“建立目标感”一章给了我启发。阅读这一章后,结合自己的经验,我总结出了以下六个步骤。
第一步,让孩子自己确立目标。比如阅读课外书、学习学科知识、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等。要先和孩子沟通,确保孩子认同这个目标,激发孩子的主动性。我和小杰沟通,了解到他的目标是提高语文成绩。
第二步,将大目标拆解为小目标。第一步确定的目标一般比较大,我结合小杰的实际情况,和他商量出切实可行的小目标。1.重新学习汉语拼音,背诵声母和韵母。2.复习课文中的简单生字,做到能写会认。3.能连贯地读课文。4.每天和父母共读一篇课外文章。逐一达到这些简单可行的目标,孩子更有信心,更可能产生学习内驱力。
第三步,与孩子约定提醒信号。当小杰坚持不下去时,我就抛出和他约定好的信号。比如:当他在课堂上分心时,我用敲击桌面的方式提醒他;当他没有阅读时,我用一颗心碎的贴图提醒他;当他没有及时完成作业时,我用“坚持就是胜利”的便利贴提醒他。这样充满趣味和鼓励的提醒方式,是他乐于接受的。
第四步,让阶段成果清晰可见。针对低年段的孩子,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糖果、贴纸、文具等孩子感兴趣的奖品,根据难度对目标进行排序,每达到一个目标就给孩子相应的奖励。比如,当小杰及时完成作业或背诵任务时,就奖励他一个“墩墩贴”;当他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时,奖励他小红花;当他在期中或期末考试取得阶段性进步时,奖励他“进步之星”奖状并大力表扬,将这一消息告诉其父母。孩子在为目标努力的过程中备受激励,从而更加主动地向目标靠近。
第五步,及时调整目标。教师如果发现学生难以实现目标,就要及时调整目标。比如,因为识字有限,小杰的阅读兴趣不高,父母也因为工作繁忙无法每天亲子共读。针对这一情况,我及时调整目标,由原来的每天共读一篇文章减少到每周共读3篇文章。当小杰的父母无法共读时,我就在课后陪他一起读,给他讲解一些课外知识,鼓励他多识字、多读书。慢慢地,他越来越主动,有时还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读。
第六步,及时鼓励孩子。当孩子达成所有的目标后,用孩子喜爱的方式举行祝贺仪式。小杰在这一学期取得了很大进步,我为他设计了“进步之星”颁奖仪式。我提前布置教室,黑板中央用彩色粉笔写上“祝贺小杰被评为‘进步之星’”。班会课上,我播放了一段精心制作的视频,回顾小杰从学期初到学期末的点点滴滴:从课堂上心不在焉到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从作业潦草到字迹工整;作文从几行字到写满格子……我说:“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小杰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努力和坚持。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祝贺小杰同学荣获‘进步之星’称号!”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小杰走上讲台领奖,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 利用“六步法”,小杰从小目标的达成中获得“我能行”的成就感,从而产生“我要学”的动力。小杰的目标感树立起来后,学习状态越来越好,变得更加自信活泼了。(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官士墩小学)
责任编辑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