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迎接学校检查,班级购买了绿植,检查过后就被遗忘在角落,无人关注,任其自生自灭。这种现象说明,绿植在很多班主任的心中只是装点教室、美化环境的摆设,而非教育学生的载体,这不免让人有些遗憾。为此,我在班级管理中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以“备、选、护、融、延”5个阶段性的活动,让小小的绿植成为育人活动的载体。
精备新绿:班级绿植的“启蒙之旅”
开学前一周,我在班级群中发布了这样一则通知:亲爱的小朋友,你们想在学习环境中增添一抹绿色吗?你们愿意成为绿植的贴心管家吗?植物是不是也需要像我们一样吃饭睡觉呢?它们有没有眼睛和耳朵呢?让我们一起精心准备一盆绿植吧!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它、照顾它,建议大家制作一个“绿植养护手册”。开学时,请带着你们的绿植和养护手册参加班级“最佳绿植”评选,相信你们的精彩创作会让我们眼前一亮!
看到通知,孩子们开始挑选自己钟爱的绿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制作养护手册,忙碌且快乐。在评选的刺激下,孩子们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释放,养护手册的制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手工活动,还是一个全面的学习过程。孩子们通过收集资料、整理信息和设计手册,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研究、组织和表达能力,还激发了自己对植物最本真的爱,这种热爱将成为他们未来探索自然、保护环境的一部分。
生命之选:学生与绿植的“精神契约”
开学第一天,“最佳绿植”评选活动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孩子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介绍自己选择的绿植,有些同学还利用课件展示精美的养护手册,为自己的绿植拉票。
小喆是班里的“植物小达人”,他带着一盆黄杨出场,一言不发地站在讲台上。同学们好奇地看着他,等待他介绍。小喆默默地打开视频,展示了黄杨在四季更迭中表现出的顽强生命力以及象征意义。台下的同学听入迷了,仿佛能感受到这棵黄杨背后的生命力和神秘。小斌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他手里的玉树叶子闪闪发光,令人眼前一亮。他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描述玉树的“厚脸皮”特质,引得全班同学笑声不断。在他幽默的演讲中,同学们知道玉树不仅是一盆植物,还是一个有生命、有趣的角色。最后登场的是然然,她带来的红掌如同一个幸运使者。她把红掌放在教室中间,告诉同学们它将为全班带来好运。她的声音充满了自信和温暖,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她对红掌的热爱。
“最佳绿植”评选活动不仅是一场简单的展示,还是一个关于植物与人类情感互动的故事。每个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都学会了关注、热爱和责任,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绿色世界的无限向往,在内心深处也与绿植签下了“精神契约”。同时,在了解植物的生态特性和象征意义的基础上,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都得到提升。
护绿分队:班级绿植的生命守护者
在“最佳绿植”评选结束后,那些被选中留在教室的绿植成了孩子们的新宠。我把学生按各自负责的绿植组成“护绿小分队”,要求他们制订详细的养护计划,并为每盆绿植设计个性化名片,学期末根据各小分队的“护绿”情况颁奖,优胜者将被评为“护绿天使”。
这一学期,班级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课间能看到一些有趣的场景:有的同学像交通警察一样守护着走廊上的三角梅,确保它们能充分享受到阳光的照耀而不被嬉闹的同学碰到;有的孩子专心致志地给绿萝浇水,小心翼翼地清洗每片叶子;还有的孩子在教室里静静地观察君子兰……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小依和小宁发现月季花上有一条毛毛虫,她们本来胆子很小,很怕毛毛虫,但为了保护心爱的月季花,毫不犹豫地采取了行动。她们快速把毛毛虫捏起来,尖叫着、蹦跳着将它送进了垃圾桶。同学们看到她们滑稽的样子,忍不住哈哈大笑。
给植物晒太阳、浇水、施肥、除虫等,这些体验不仅让孩子们加深了对植物的关注和理解,还把他们对植物的感情化成行动,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融绿时光:学生与生命的“深情对话”
经过一学期的“护绿”行动,学生对绿植有了更深的了解。在颁奖典礼上,每位“护绿天使”都用独特的形式和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讲述着他们与绿植之间的故事。
欣欣把兰花的成长过程画成了连环画,她站在领奖台上微笑着说:“我的兰花可真是个小美人儿!它告诉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耐心和坚持都很重要。我每天都和它聊天,我开心的时候,我感觉它也很开心。”然然接过奖章,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她深情地朗诵起自己写的诗:“我的红掌叫‘火凤凰’,就像我的小伙伴一样。我看它长大,开出了红艳艳的花,我觉得自己像个小魔术师一样。”潇潇说:“植物虽然没有眼睛和耳朵,却能感觉到我们的爱。我每次给它们浇水,夸赞它们,它们就会长得更好,真是太神奇了!我现在更喜欢和植物一起玩了。”磊磊获奖后,自豪地说:“我以前觉得自己不够厉害,但养护太阳花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太阳花的坚强和美丽让我学会了勇敢和坚持,现在我觉得自己也可以像太阳花一样绽放自己的美丽。我还写了一首歌,现在我唱给大家听听……”
通过与植物互动,学生不仅学到了技能和知识,还养成了倾听、理解和感恩的重要品质。此时的他们,已经与植物相融。
延绿世界:跨越文化的“植物奇遇”
“延”即延展之意。在班级里,学生不仅积极参与护绿活动,还参与了绿植文化研究活动。他们分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个特定的绿植文化主题,如中国的盆景艺术、日本的苔藓景观和欧洲的室内花园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比较、研究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植物种类和养护方法,深入探讨了各国独特的绿植文化。例如,他们发现中国盆景艺术强调自然与哲学的结合,日本苔藓景观则体现了极简和谐之美,而欧洲室内花园致力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绿色生态环境。以上探索和实践,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从全球视角审视和理解生态系统和文化多样性,促进了他们跨文化研究与交流。
通过这5个活动,学生明白了,绿植不再仅限于装饰,而成为环境教育、项目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资源。在养护绿植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跨文化理解能力,还习得了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关键技能。因此,班级绿植可以为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成长提供重要支持,帮助学生成为尊重生命的人。(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临平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