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让生态课程落地生根

2024-08-19 00:00:00钱君
新班主任 2024年8期

基于幼儿园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我们以幼儿的自主发展为主,围绕着“本真”的环境创设理念,尝试将户外环境创设作为一种鲜活的课程来探索,创设质朴、自然、童趣的生态式户外环境,建构自由、开放、系统的生态式课程,开展真实、科学、多样的生态式教育。

细致谋划,合理布局——创设生态式环境

我园一直力求创设自然、童趣的户外游戏环境,以幼儿的视角,给幼儿美的感受。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规划,游戏空间最大化

为了进一步扩大幼儿的活动空间,我们将只有散步功能的草坪改造成体能训练场:“快乐园”里,幼儿可以在小山坡下玩娃娃家,在小山坡上爬坡、钻洞,玩“野战营”游戏,小山坡旁的小木屋不仅成了小小木工房,还可以成为“野战医院”;“攀爬区”里,木质架上悬挂轮胎、麻绳、爬网以及爬杆等,幼儿可以自由攀爬;“平衡区”里,有绳索桥、吊环、坡度不一样的专用滑道等,这些材料让幼儿摸索出了更多创造性玩法和探索性活动。我们还设置了平地器械运动区、大型户外建构区、玩沙玩水区等,并将一物变百物的低结构材料投放在区域中,满足幼儿不同游戏情景需要。种植园地,我们因地制宜,全方位规划,将种植园地的灌溉系统进一步优化,同时根据地理阳光条件种植不同的植物,让幼儿有了研究植物与生长环境关系的机会,发挥了种植园地的生态课程价值。

(二)人文关怀,户外环境人性化

为了充分挖掘幼儿园每个角落的教育价值,我园进行了以下构想:首先,设置“童乐长廊”。用钢化玻璃打造融生态种植、欣赏、休憩、游戏为一体的多功能长廊。下雨天,幼儿可以在长廊里采风、写生;太阳出来时,幼儿可以在玻璃屋顶下探索影子的秘密。其次,设置“童心画廊”。在玻璃长廊中提供画架、小黑板、粉笔、颜料、毛笔、石头、树叶等多种绘画材料,为幼儿创设艺术表现空间。最后,种植“童话绿植”,在教学楼的楼顶、栅栏种上爬藤植物,户外周围种植各种果树、风景树,在炎炎夏日给幼儿送去阵阵凉意,同时,又给幼儿提供了一年四季观察植物生长变化及采摘果实的条件。

(三)聚焦生命,构建生态资源库

一花一世界,一园一花海。我园在户外种植园地栽种不同的植物,让孩子们在四季如春的“百草园”与“百果园”内播种、浇水、施肥、观察、收获,丰富的种植课程悄然生长。幼儿园组织家长成立自然材料收集小组,定期带领幼儿到园外收集树枝、树叶、瓜果、农作物等。幼儿园的每一条走廊上都会有孩子们的种植区,土豆、洋葱、大蒜、山芋、青菜,这些蔬菜都被孩子们悉心照料着;鱼、虾、蟹、螺蛳,各种水生动物被带进饲养区中;孩子们用各种观察工具在草丛里寻找不起眼的小虫子;树叶、树枝、干果等都是幼儿创作的材料。

(四)设置留白,学习历程个性化

如何让幼儿的学习被看见?幼儿园设置了“户外留白区”,并在留白区的主题墙上设置调查板块、探索板块、图画表征板块、心情板块等,幼儿可以将“我的发现”“我的问题”“我的分享”呈现在主题墙上,留下每一次学习经历。

深入实施,组织推进——构建生态式课程

(一)亲近自然,激发欲望

麦田、蔬菜园、果园等多样化的种植园使得幼儿园的种植课程更加丰富。作为生态课程的重要内容,种植活动让幼儿在更多的生成活动中获取新经验。幼儿园计划种植葡萄、桃、梨、柿子、石榴等二十余种果树,共计近百棵,以此支持幼儿园的种植课程。此外,幼儿种植的蔬菜、水果丰收了,幼儿园可以用这些丰收的蔬果开展美食活动。幼儿在种植课程与美食课程的结合中,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二)关注生活,习惯养成

幼儿园在户外环境中设置生活区域,尝试开展“基于户外游戏的一日生活自主课程”,把生活技能自然渗透到户外的具体情景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实践、互助合作、协同发展,逐步获得各种生活技能。如,在户外开辟自助点餐区,准备便于幼儿取放的水杯、点心,让幼儿学会自己清洗水杯;实行班级值日制,引导幼儿主动整理种植园地、“快乐园”、“童心长廊”等,培养责任意识。

(三)自主运动,快乐游戏

幼儿园一直以来秉持“自主运动、快乐游戏”的教育理念,尝试开展“基于户外游戏的自主式游戏课程”,提倡在生态的环境中拓展幼儿运动空间,让幼儿在自主挑战的运动中获得快乐。幼儿园以幼儿的兴趣为起点,充分利用生活材料,开辟了平地器械运动区、户外大型建构区、玩水玩沙区、坡地运动区、角色生活区等。在同一区域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满足各年龄段幼儿的游戏需求。同时,提供多元辅助材料,满足幼儿动态发展需要。

(四)生态区域,自主探索

幼儿园坚持将幼儿的困惑、发现、创造作为游戏的拓展点,关注幼儿的游戏进程,尝试开展“基于户外游戏的生态区域课程”,以“情景再现”为切入点,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快乐发展。如,在户外“高邮特产”特色区域中,以“朋乐美食屋”为背景,再现制作麻油馓子的场景,融入揉、搓、拧、挑等动作,让幼儿在情景游戏中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同时,在游戏中追随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准确做出价值判断,生成新的教育点,在预设和生成中构建丰富多元的生态课程。

(五)真实游戏,丰富体验

自课程游戏化实施以来,我们一直秉承“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让幼儿在真实的游戏中真快乐、真成长。如在户外表演区中,以高邮的历史文化为依托,引导幼儿结合语言区创编台词;美工区制作服饰、道具;音乐区选择音乐;数学区制作门票、卖门票等,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资源整合,积累经验——实现生态式发展

(一)促使幼儿形成生态认识

我园充分利用农村幼儿园的环境资源,建成了绿色生态格局:小山坡、假山、亭榭、“童心长廊”等。我们鼓励幼儿关注园内环境变化,支持幼儿探索,并积极参与自然环境建设,把整个幼儿园建设成一个和谐、统一的生态系统,形成完整的园内生态链,促使幼儿形成生态认识。

(二)促进幼儿树立生态意识

幼儿园倡导探究式、生态式教育,强调“做中学”“学中乐”。在此过程中强调,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主动了解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多样性,动植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人类之间的关系。如,通过开展“树叶的故事”“湖边的芦苇”“长在土里的农作物”等活动,让幼儿意识到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初步萌发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三)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生态实践

大自然是生态教育最直观的课堂,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测量,初步感知生命的多样性,发现生命的变化。如,在户外科探区举行一场“种子大聚会”,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记录,满足幼儿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生态课程的落地生根需要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的引领,立足幼儿园实际,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优化户外环境,如此,幼儿园才会被创设成幼儿生活的家园、游戏的趣园、绿色的田园、成长的乐园。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郭集幼儿园)

责任编辑 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