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思政”理念的基础日语课程改革探索

2024-08-19 00:00:00赵碧琼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21期

[摘 要]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科学、全面,基础日语系列课程作为日语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具有课时多、教学内容丰富等特点,但是依然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明确指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因此,采用了OBE和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相融合的方式,以基础日语系列课程为载体,对日语教学进行改革探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育德”“育人”的教育目标。

[关 键 词] “OBE+思政”;基础日语;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1-0077-04

一、引言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又称为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以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的课程体系的建设理念,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传统的教育理念相比较,OBE理念以学习成果和学习需求为导向,反向设计课程体系、课程目标、毕业要求等,以最终目标引领教学过程,通过学习结果的评价来提升教育质量。评价不仅仅是知识的评估,还包括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的评价,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而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和技能。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要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日语专业作为文学类专业,要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基础日语课程是日语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具有课时多、授课时间长(开设学期为1~4学期)、教学内容丰富等特点,且包含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对于学生奠定坚实的日语基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近年来提出的OBE教育理念是以成果为导向的、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理念,更加符合当代教育的趋势和国家、地区的发展需求。另外,基础日语课程中涉及的大多是与日语语言、日本经济、日本文化等相关的话题,属于单向输入,如果仅依靠教材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很难达到德育效果。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用日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国精神,形成双向输入,才能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在OBE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基础日语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二、基础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

合理的教学计划是课程教学的前提,科学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效果的重要保障。根据OBE理念,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应充分了解国家发展战略、人才需求等,明确通过本科四年的日语教学应达到什么样的培养目标,进而确定“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因此要在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培养目标。

基础日语一般分为4个学期,每个学期的课程目标应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如第一学期的课程目标应倾向于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日语的文字和发音,学习词汇语法和课文,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等。第4学期除了掌握必备的语言知识外,还应了解日本文化、经济、文学等相关知识,对日本进行全面了解,还要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基础日语的课程目标的阶段性不明确,成果导向性不强,无法为日语教学提供指引,会导致教师在教学时难以进行整体规划与把握,依赖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此外,很多基础日语教师在授课时偏重于词汇、语法等的学习,容易忽视听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对其运用。

(二)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在基础日语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充当课堂的主体,充当支配者的角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形成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1]这导致学生的主动性不足,学生局限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课过程中虽有互动,但大多数仅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简单的问与答,问题不够深刻,缺乏积极的参与和交流,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传统课堂更注重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往往会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

学生之间也缺乏交流,不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团队精神。久而久之,学生缺乏学习能动性,一味等待教师“投喂”,很容易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不了解学生情况和学习需求

大部分教师在接到教学任务之后,首先会想到了解课程教学内容、教材等,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这导致精心准备的教学资料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之间的出入较大,授课内容过难或者过易,都不利于学生掌握日语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之前,要详细询问学生的学习需求,除了学习词汇、语法、课文等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强化哪方面的能力、补充哪些与日语相关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灵活制订教学计划,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欲,逐步实现个性化教学。

(四)过于重视语言文化的教学,思政内容融入生硬

中国外语类教育教学的重心时常放在外国语言、外国文化上,反而忽视本国文化的教学,导致学生在实际运用时会有“想表达而难以表达”的现象。[2]针对这种情况,基础日语已基本实现了课程思政全覆盖,教学大纲、教案讲义、课件等都加入了思政内容,但是有些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处于孤立状态,在教学中为了达到课程思政的硬性要求,教师将与教学无关的思政内容生搬硬套,脱离专业课的背景,空谈国家大政方针[3]。这不但达不到教学育人的目标,反而演变成为了思政而进行思政,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五)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不够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各样的线上教育平台、教学App、公众号等可以轻松获取。课堂教学作为不可替代的教学形式,获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如部分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陈旧,仍然依靠板书或者简单的课件进行教学,课堂缺乏趣味性等。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逐步延伸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成为每一位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大纲,融入“OBE+思政”理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明确提出外语类专业旨在培养能够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发展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各种外语语种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并强调外语类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外语基础知识及能力之外,还要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等。

最终学习成果既是OBE的终点,也是其起点,学习成果应该可清楚表述和直接或间接测评,因此往往要将其转换成绩效指标。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毕业时应获得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日语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计算机和第二外语的运用能力,具有正确的“三观”等,但是没有明确体现OBE理念的成果导向原则,未规定本科四年的学习将要达成的目标、证书要求等;素质要求较为笼统,未明确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

因此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国家、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等多方面的需求,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市场和行业职业要求、学校定位和发展、学生个人和家长期望。[4]除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等公共基础课程之外,应对专业课进行分类,根据课程性质或者课程类别分别确定知识技能目标和思政目标。例如在学习基础日语课程时,首先应了解日本文字的来源、中国汉字与日本文字的起源、日本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同等。在学习日本文学课时,要了解相应时期的中国文学的成就及特点,实现双向输入。在明确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下,根据课程特点归纳总结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思政目标,具体体现在课程教学大纲中,按照成果导向原则,确定每一阶段、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在教案讲义中体现,按照目标要求进行教学,通过每一阶段的教学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实现协同育人的目的。如基础日语Ⅰ的课程教学目标分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日语的起源、发展及语言构成;(2)了解日本社会、文化及基本礼仪,具备初步的日语常用会话能力;(3)准确掌握日语发音及其书写,熟练掌握单词的发音、拼写及使用方法;(4)熟练掌握助词、助动词的基础用法及各类句型的构成,逐步构建基本的日语语法体系。

思政育人目标: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升华,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此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对每一课的授课目标、效果达成和思政教学做了详细的分解。以基础日语Ⅰ第一课为例,通过调查,班级里大部分学生都是零基础且对日语了解不多,因此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明确日语的语系;(2)明确汉语和日语的关系及日语的起源与所属;(3)学习日语文字的构成。在讲到汉语和日语的关系以及日语的起源这一部分时,有机融入平假名由中国草书简化而来,片假名来自楷书的偏旁盖冠这一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日语和汉语的关系和相似之处,不仅有利于今后的学习,还有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融入“OBE+思政”理念的基础日语教学设计

1.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OBE理念特别强调学生学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输出而不是输入,主张研究型教学模式而不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强调个性化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需求、学习轨迹等,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了解学情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制订基础日语Ⅰ授课计划之前,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教学目标和需求为导向,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零基础学生的比例,学生对日语及日本文化的了解情况,对日语学习的期许、疑惑和学习目标等,通过调查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个性化需求,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制订贴合实际情况的授课计划,构建个性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2.组织课程组成员研读教材,集体备课。基础日语用的是《新编日语》系列教材,课程组成员有3人,教师认真研读教材之后各抒己见,提出教学的重难点、优点及不足之处。《新编日语》系列教材难度适中,词汇、语法及阅读素材丰富,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学生扩大知识面,但是有些内容稍显陈旧,教师提出补充新的知识点和阅读材料,便于学生及时掌握学科前沿知识。

3.将传统与先进的教学方式相融合,取长补短,不断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在与时俱进,但是部分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先讲解单词、语法做造句练习,再由学生讲解课文,教师补充相关知识点,纠正错误,最后进行课后练习,虽然教学内容丰富,但是教学方法过于刻板,教师充当了主体,学生被动学习,仅靠课文及课后习题无法展示学习成果,证明自己所学。

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不是完全摒弃,而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合理加入先进的教学方式。在基础日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线上慕课资源、教学视频及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使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具有创新性。

基础日语课程组教师依据OBE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输出的原则,结合线上教学资源和平台,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课前,学生完成学习通发布的预习作业,提前了解背景知识,学习重难点。课中,学生分组讨论,团队合作,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利用日语学习微信公众号、MOOC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资源,将具有时代性、趣味性的日语知识有机融入课堂中,发掘思政元素。课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超星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训练,学生完成之后在课上进行发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形成学习闭环,既遵循了OBE理念的重输出原则,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要不断提高科研能力,结合学科前沿成果,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注意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密切关注社会与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日语人才。

(三)制订基础日语教学效果的评价考核机制

OBE的教学评价聚焦在学习成果上,而不是在教学内容以及学习时间、学习方式上。基于此,制订了“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对学生整个学期过程性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进行过程性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目标达成度等作为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本课程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第一,制订科学、客观、专业的评价标准。第二,重视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形成一个先后有序、环环相扣的闭环系统。第三,关注教学行为,教师及时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清晰、准确的口头和书面表达都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备因素。第四,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目标达成度等作为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第五,将“以学生为主体”作为育人原则,倡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同时认真参与评教活动,促进教师进行自我反思。

同时,课程组教师探讨将思政教学的效果纳入评价体系,主要从学生在线学习思政理论、参与课程思政教育活动、日常活动讨论、主题调研、小组合作等方面测评思政综合表现,使得基础日语思政教学与考核相互闭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此外,还进行了学生互评和教师互评,以此促进教师进行反思,有针对性地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四)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水平和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

在对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团队合作的优势,共同探讨、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教学与科研相互依托,以教立研,以研促教。[5]教师要想提高运用教育技术的水平,需要在积极了解现代教育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有困惑时可以寻求同行的帮助,或者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并且在日常教学中多实践、多总结,通过实践和探索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手段,更新教学理念,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日语系组织教师以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深入研究OBE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日语输出。鼓励教师除了用PPT和板书授课外,研究学习通、慕课等教学平台的功能,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基础日语课程组成员共同建立资源库,包含日语教学和思政教学资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需要自行选择,能兼顾教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同时组织日语教师同思政课程的教师交流学习,增强课程思政的意识,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掌握新时代大学生的兴趣特点、成长规律,从基础日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入手,明确课程的德育功能,将日语类思政教育落实到具体的任课教师身上,探究辅以课堂讨论、情境模拟、角色体验及在新媒体平台建立交流群等方式,力求全面促进学生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参与深入的思考,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

四、结束语

基于“OBE+思政”理念的基础日语课程改革是根据当代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的转变做出的尝试与探索。以基础日语课程为载体,基于OBE教育理念中的成果导向和需求导向原则,确定知识技能与思政教学目标,对教学设计进行创新。了解学情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研读教材之后制订教学计划,每一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展示成果。组织日语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学习交流,提高思政教学能力。根据教学内容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建立思政案例库,让学生在学好日语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用日语讲好中国故事,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需求的、德才兼备的日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锋.OBE教育理念下的“基础日语”教学改革策略探索[J].韶关学院学报,2022,43(8):92-95.

[2] 徐宁馨.课程思政视域下《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改革构想[J].才智,2023(13):69-72.

[3] 王宝山,袁斌霞,李敏,等.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10):88-90.

[4] 覃勇,徐咏,唐毓纳,等.基于“OBE+思政”理念的基础机器人课程建设与改革[J].河池学院学报,2023,43(5):55-62.

[5] 田敏.高校基础日语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以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7):73-74.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