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动力、风险与路径创新研究

2024-08-19 00:00:00张学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21期

[摘 要]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数智技术的发展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变革的重要力量。推动数智技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数智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提供了动力支撑,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交互性与渗透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的智慧化与自动化,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多样化和精准化。同时,数智技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也面临风险,数智技术弱化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话语主导地位,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运用数智技术能力尚待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积极回应数智化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价值定位、模式创新、平台打造、制度供给等层面优化数智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建设。

[关 键 词] 数智技术;思想政治教育;转型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1-0009-04

随着全球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代表的数智化发展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变革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1]数智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内在关联性,一方面,数智化正向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成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助推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能有效维护数智化运行的良性秩序。数智化技术变革是当前教育的时代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学科,需要积极回应数智化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价值定位、模式创新、平台打造、制度供给等层面优化数智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建设。

一、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

数智技术变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推动着教育教学模式和认知实践方式的结构性变化。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认清数智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内容、场景、规律的深刻影响,更要深刻把握数智技术迭代更新所带来的机遇。数智技术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增权赋能,大大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方式、内容生产、传播场景等方面的变革。

(一)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交互性与渗透性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技术发展,悄悄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力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将技术与课堂教学、课后学习相结合,加深了思政育人的交互性和渗透性。从空间上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在实实在在的物理空间中进行,主客体的交流多采取面对面的在场形式。数智技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超越了传统的交互模式,打造了虚实同构的教育场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助于各类App、小程序等,为大学生提供了线上学习通道,随时随地学习,有效弥补了传统物理空间下教育场域的局限性。从时间上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多是即时性教育,时间上较为固化,数智技术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时间上的局限性,提供了全时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均可以全时段、全场域地参与教育活动,这大大提升了思想政治育人的交互性与渗透性。

(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的智慧化与自动化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议题设置的固定化相比,数智技术不仅能将传统的理论资源形象化,还可以将跨学科的思政资源进行整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智慧化和自动化。首先,数智技术以智能化的方式呈现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学生更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意义上这些理论多以书本呈现,主要用于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固化。数智技术下,通过视频、图片、文字、声音形成的数据流的方式呈现,增加了理论学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其次,数智化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依托技术将众多蕴含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大思政”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涉及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蕴含于人文、社会、自然等各学科。数智技术能有效整合海量且多样、动态化的信息数据,高效提取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后,数智技术能挖掘更多社会实践资源引入思政课堂,丰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数智技术能有效整合、归类社会实践资源,科学高效地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效果。

(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多样化和精准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场景、方式都比较单一,难以满足现代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多样化的需求。数智技术打造了虚拟网络空间,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网络媒体教学场域,更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精准化。首先,数智技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达到预期效果,不仅要符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也要符合现代大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的需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3]。随着数智技术的发展,数智技术催生全社会对创新思维、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以及个性化人才的需求,也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更多关注受教育者的需求、个性化特征,以多样化的育人模式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其次,数智技术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多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很难做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精准匹配到不同需求的学生个体,而在技术层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则具备了更多的可能性。数智技术依托大数据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舆情动态分析,能较为精准地掌握学生的需求,从而在教育内容上实行精准供给,还可以根据不同群体需求及时调整教育内容的匹配。

二、数智技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潜在风险

数智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搭建的全新智能化教育平台,大大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交互性、智能化、多样化和精准化。但目前这一技术仍然在发展优化期,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存在着现实隐忧。

(一)弱化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话语主导地位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绝对主导作用,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者,也是教育过程的管理者,教师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做好具体知识的传播,还要从言行举止上做到引领示范,对学生言传身教。数智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二元结构关系被解构为“教育者—技术—受教育者”三元结构,技术介入教育过程对教师主导地位构成了挑战,一方面,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信息优势被消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信息来源大多依赖教师提供,而数智技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获取信息渠道便捷,甚至会出现学生掌握的信息比教师还要丰富,教育者的信息优势不再明显;另一方面,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被平等、开放、互动式的教育模式所取代。相比较于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而言,数智技术下,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和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更加强了师生之间平等、互动的开放式教育,导致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

(二)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发挥

数智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利的网络教育平台,有效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时空上的局限性,但技术本身的局限性也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效能的发挥。一方面,数智技术消解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有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教育者有计划、有逻辑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意识形态理论教育的过程。理论教育要想取得预期效果,需要教师讲清楚理论背后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并采取有效方式才能被受教育者接受,这一理论传授过程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数智技术的出现使受教育者不再过多关注传统理论学习,而有着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甚至出现“潜水”等消极学习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效果。其次,数智技术抑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教育者不仅可以从理论层面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科学引领,也可以从微观层面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情感交流,能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数智技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有着数智媒介,教育中的线下面对面交流时而被线上所取代,难以形成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人文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师生共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能量发挥。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运用数智技术的能力尚待提升

数智技术的运用能力对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发挥至关重要,如果运用不科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掌握数智技术水平不高。数智技术作为新时代科技革命的产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不能完全掌握现代化的数智技术进行高质量的信息传播,一些教育者对现代化的媒体工具、平台的使用并不熟练,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数智化转型。另外,学生信息识别能力有限。就受教育者来说,高校学生尽管对获取信息的技能掌握整体良好,但对数智技术下信息来源的多样化、信息参差不齐、真伪信息并存等问题缺乏辩证思维,不能及时有效地获取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高质量信息资源,从而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实际效果。

三、数智技术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路径创新

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必须适应环境新变化,理性把握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立足现实,多管齐下,从确立价值前提、创新协作模式、打造数字平台、推进制度供给等方面优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路径。

(一)确立价值前提:设定数智技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转型不仅要推进数智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融合,更重要的是做好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科学设定数智技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前提,夯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引领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守牢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底线。

首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数智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规律的,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形成正确思想道德认知为目标的育人活动,科学技术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和路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数智技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可以抛弃其原本的价值定位,而是以数智技术作为工具,赋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新的元素、新型互动模式、新型评价体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这种转型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导向,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逻辑,着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青年,把数智技术的优势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能。

其次,坚持以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推进数智技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作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取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基础。数智技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技术的力量,用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的技术产品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更充分地关照高校学生群体微观精神世界的多样化需求,在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基础上,以数智技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最后,将价值理性贯穿于数智技术开发、应用的全过程,发挥数智技术在意识形态引领中的积极作用。数智技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既需要重视技术的工具理性,又要重视对技术的正确引导,避免对技术的过度依赖而导致价值理性的丧失。因此,在数智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推送和传播进程中,要加强把关,加强对不良社会思潮、错误言论、低俗价值观等信息的过滤。

(二)创新协作模式:构筑数智技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建格局

数智技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需要从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实践模式和管理模式等层面,推进数智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充分激发数智技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首先,创新数智技术下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思想政治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程,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数智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融合的主要方式是构建现代化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这就意味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成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必备技能,教师需要精心打造智慧课堂,促进数智化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改革,创新智能备课、智能授课、智能出题、智能阅卷、智能辅导的新形式,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呈现立体化、智能化的形态。

其次,创新数智技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模式。数智时代,信息遍布每个角落,数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会为学生推送大量学习资源,打造数智化的学习空间。从学习模式上看,学生要善于运用数智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与多元学习模式的协同共进;要善于将传统的课堂学习与移动化、碎片化的网络学习相融合;要善于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追踪自我学习路径,探索智能反馈型学习模式;要通过数智技术赋能,拓展思政学习的空间和领域,如借助智能化平台、微党课、移动视频等学习党史知识。

最后,创新数智技术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新时代,要推进数智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的多元化、技术化发展路径。一是要促进数智技术与辅导员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将数智技术运用到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能提升日常管理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二是借助数智技术做好学生思想预警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预警工作是高校思政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智技术融入思政,能借助大数据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及时发现高风险问题,提前进行干预,开展思政工作,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能。三是数智技术能优化高校思政工作评价模式,促进思政教育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智能化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是以大数据为基础,侧重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内容以及过程的全面评价,更注重学生的多样性、个体化特征。

(三)打造数字平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空间

数智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必须要重视对数字平台的打造,在技术平台的支撑下,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地“活”起来。

一方面,要优化和挖掘数据资源。数智时代,数据资源尤为宝贵,掌握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也就意味着会走在时代的前沿。思政教育者要善于通过对大数据资源的深度挖掘,能更清晰地展现出受教育者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动态图景,从而发现现行思政教育中的矛盾与问题,制订出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如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具体情况的数据采集、目标检测与效果检测等。

另一方面,要夯实基础硬件与软件。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要大力推进数智技术硬件和软件的具体应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化和感染力。如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虚拟技术(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技术创设智能化拟态场景,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化的学习场域;借助机器学习、网络学习、物联网、云计算等创建平台,打造安全畅通的信息化学习空间;基于数智技术整合各级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数据库,并细化为学生数据库与教师数据库,成为思政教育的公共服务平台等。

(四)推进制度供给:健全数智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

一是要强化法制规范机制。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守和健全相关法律规范,强化底线思维,遵守技术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应当坚持诚实守信、健康文明的网络道德规范,形成网络思政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还要提高思政教育主体的智能安全意识,健全智能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智能安全保护能力;还要开展网络智能空间的安全治理,健全法制规范,有效打击和应对网络安全事件和违法犯罪活动。

二是要规约技术伦理机制。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伦理挑战,数智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也不可避免出现技术伦理问题。人机共存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基本伦理原则。要坚持隐私原则,数智技术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然产生相关数据,会给教育个体带来隐私安全威胁。因此,需要保护教育个体隐私不被侵犯,健全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对侵犯隐私的惩戒以及问责机制;要坚持平等原则,杜绝因数据偏差导致的算法预测结果的偏误现象,就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而言,教育个体的差异性比较明显,在算法设计时就需要更多尊重个体差异性,做好兼收并蓄;要坚持透明原则,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充分了解并参与规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沟通、对话中产生价值共鸣,而这些价值信息的传递不能被技术所遮蔽。

三是要健全人才队伍机制。数智技术赋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表面上看,是教育和技术的实践,实质上是对人本身的考验。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是具备数智素养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这对教育者的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具备引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和修养学习的能力,还要具备对数智技术的运用和把控能力,学校管理层面也需要更多融入数智化技术,科学运用信息思维进行管理和决策。因此,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着重培养理论扎实、“三观”正确、本领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打造具备数智思维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和管理者队伍,共同推进数智技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47.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3]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1.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