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重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要求教师遵循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个体差异性,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分层教学在落实素质教育、深入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依据自身对核心素养培养的独特价值和作用在教学模式、手段多元化的时代中锋芒毕露,而将分层教学应用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更加明显地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对高中数学课堂具有重大价值.本文基于分层教学价值分析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凸显,要求教师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形式和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数学,全身心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紧跟教师教学进度,构建完善数学知识结构,实现综合、全面提升和发展.基于高中数学教学活动运用分层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分层教学优势,为学生构建针对性、全面性的课堂,实现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1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价值
1.1 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兼顾学生个性发展
高中阶段学生在教育环境、家庭环境、自身智力、知识基础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个体实际情况制订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案,针对能力强的学生有所侧重,基于能力弱的学生也能帮助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使不同层级的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中向核心素养过渡,逐渐形成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如此,分层教学对不同层级的学生有所侧重,不仅可以弥补学生学习上的不足,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优势,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学生逐渐形成独属于自己的学习、思维模式和习惯,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1.2 精准把握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多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评价形式,忽视了学生之间的能力、个性、思维等方面的差异,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并且统一的评价模式对学生全面发展现状而言具有片面性,教师难以综合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层面和程度,仅能把握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难以明确其综合能力发展程度和提升情况,影响后续教学针对性.而分层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分层、学生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得到个性化发展,还能基于自身能力获得针对性、全面性和客观性的评价,促使学生基于全面、客观、综合的评价有目的地完善自身能力和思维等方面,不仅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还能使教师精准把握学生学习程度和学习情况,进而调整后续教学手段和模式.
1.3 大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高中数学相比于小学、初中数学,难度出现质的飞跃,抽象性、复杂性逐渐增加,而教师教学强度也在不断增加,但基础较弱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逐渐由困难转变为艰难,导致学生进步缓慢甚至停滞不前,长时间持续这一现象和问题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参与程度,导致学习效率、课堂质量较低.而分层教学能够区分能力较强学生和能力较弱学生,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开展针对性教学指导,使不同层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发展,逐渐提升能力较弱学生的数学素养,由量变转化为质变,使学生真正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2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2.1 运用分层备课方式,铺垫分层基础,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学科蕴含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教学内容,并具有较强复杂性、抽象性和困难性,而学生能力各不相同.所以,落实分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分层备课,明确备课的主要任务,为顺利开展分层教学活动铺垫坚实基础.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分析教材,把握教材中的主线任务和重难点内容、普通知识,基于三个深度探索教材教学内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侧重点;其次,以教材对学生能力、思维等方面的侧重点为分层标准,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层级;最后,基于学生层级能力重新制定课堂教学侧重点,为顺利开展分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 “导数的运算”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高二数学必修二中的教学内容,课程围绕基本初等函数导数、导数四则混合运算法则、简单复合函数导数展开,以计算方面的知识为主.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分析教材,明确课程主线是“导数相关的运算”,明确掌握导数公式和导数四则运算法则的运用,并以逐步识记相关公式为教学重难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是基础教学内容,侧重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运算素养、数学抽象素养的锻炼和培养[1];其次,教师要以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运算素养、抽象素养水平为标准将学生划分成三个层级;最后,根据学生层级设计侧重点.如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侧重于对导数运算的灵活运用和推理;能力中等的学生可以侧重于对导数公式的识记和运用;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侧重于对导数方式的深度理解和掌握.以此,实现分层教学备课,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深层次掌握教学内容,更加高效地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2.2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良好氛围,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教师要确保学生能够迅速接受这一新型教学模式,避免学生因分层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落实分层教学时要营造良好氛围,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性格爱好灵活设计教学内容,为提升学生对分层教学的接受程度,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分层教学,培养团队意识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学生数学知识学习难度,使学生感受分层教学的价值,增强其感受,提升学生对分层教学的真正接受程度,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深层次探索、学习数学知识,不断启发自身思维,从而逐渐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 “等比数列”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高二选择性必修一中的教学内容,围绕等比数列概念、通项公式等内容展开,对学生逻辑推理素养、数学建模素养等方面具有较强培养作用.教师在落实分层教学活动时,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生分层基础上,将同一层级中的学生划分成多人小组,使学生逐渐适应分层教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时,能力较弱层级的学生容易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对于此,教师可以对班级全体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等差数列相关知识,并具有一定学习经验,可以在带领学生回顾等差数列相关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进行类比学习,通过比较、分析、整理、归纳的过程明确“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异同,由此及彼地开展学习活动,基于能力较强的层级学生,教师要提出额外任务,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联系生活实际,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连接点较少,但通过跨学科也可将高中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充分锻炼能力较强学生和其知识储备,实现数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2].对于中等层级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基于归纳、推理出来的异同之处,运用数学语言总结出“等比数列”相关理论知识.而能力较弱学生即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比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深层次分析和比对,深度理解“等比数列”,并能相对灵活地运用即可.培养不同层级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后续提升自身能力提供基础.
2.3 完善数学评价活动,体现分层优势,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高二时期的学生处于高中数学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不仅承接高一教学内容,还要连接高三教学内容,距离高考更近一步,所以,教师要不断调整高二阶段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断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基于学生的转变基于及时疏导、鼓励和安慰,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避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深度、效果和生活状态等,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深层次提升和发展.而评价活动的完善是关注、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和策略,也可基于不同层级的学生提供不同学习建议和指导,促使不同层级的学生完善自身学习方法、数学思维、核心素养等.基于分层教学的落实,教师要完善评价活动,将分层教学融入评价中,构建分层评价活动,不同学生制定不同评价标准和要求,并给予针对性建议,促使学生的学习成效在分层教学活动中实现质的飞跃,树立数学学习自信,以成就感的激发调整学生心态.
例如 “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高二选择性必修二中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分层教学已经掌握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甚至部分学生基于教材向外拓展,基于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评价,教师从学生的字里行间和自评取向分析学生情绪、心态等方面.如倾向于自我否定的学生缺乏自信,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倾向自我夸赞的学生隐含骄傲、自豪因素.教师要给予不同学生的评价倾向基于针对性反馈,如对于自我否认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高一至高二的学习历程和进步程度,为学生树立自信,对于骄傲自满的学生教师可以委婉地提出建议,如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促使学生正视自身优势和劣势,培养反思思维[3].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激励学生,教师还可展示核心素养要求,并引导学生基于学习历程对核心素养要求完成程度进行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确自己的进步和发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核心素养,并在后续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发展.
2.4 构建任务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分层,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的坐标表示”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高二必修一中的教学内容,课中围绕空间向量及其线性运算、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等内容展开[4].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基于学生分层情况,设计不同层级的任务,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设计不同微课,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推动学生深层次探索教学内容.对于能力较强层级学生,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向学生展示多种坐标和图形,让学生基于所学知识和直觉思维抽象出横坐标、纵坐标、相关公式等内容任务,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对于能力中等学生,教师可以设计类比任务,让学生基于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计算出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并出示证明;运用平面向量进行坐标运算的方法等任务,使学生在类比、归纳中掌握本课知识,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生能力.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知识整合任务,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整合向量相关知识,并标注自己的理解,而后将整理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新知学习中,尝试探索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坐标表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5].
3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运用分层教学,需要教师以核心素养作为指导思想,科学分层备课、开展小组学习、完善评价活动和设计分层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与自身匹配的课堂中高效学习数学知识,实现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祝光.深度体验视域下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评价维度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21(S2):77-82.
[2]张定强,梁会芳,杨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三角函数”教材内容变革[J].数学通报,2021,60 (12):4-7.
[3]李健.新课程背景下概率与统计的变式教学探析[J].数学通报,2021,60(12):37-40.
[4]冯帆,沈同,葛洵,等.教学互动分析系统的比较研究 [J].喀什大学学报,2021,42(06):106-113.
[5]林松.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数学分层教学实践与探索[J].高考,2023(1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