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它不仅可以食用,还能做“海绵”刷碗搓澡。丝瓜在古代别名布瓜、天丝瓜、天罗絮、蛮瓜、虞丝等。这些名字有的根据丝瓜的特征“结实如瓜状,内结成网”而得来,有的则可能是依据用途命名,如布瓜,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国记载“用蜀中贡余纸先去墨,徐以丝瓜磨,余渍皆尽,而不损砚。”还有的根据产地命名,如蛮瓜,李时珍因此说“始自南方来,故曰蛮瓜。”但它的起源地至今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丝瓜的原产地是中国,有学者则认为丝瓜产自印度,后传入中国。
可以确定的是,丝瓜在宋代就出现了。南宋初期对丝瓜的记载和应用多为捣汁服用等简单用途,南宋湖南安抚使刘昉所著的《幼幼新书》中记载,将丝瓜捣成汁后与硫磺、槟榔一起外敷,是治疗热毒疮的良方。宋人杜北山《咏丝瓜》云:“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温革《分门琐碎录》,内有种艺篇“种菜法”云:“种丝瓜社日为上。”自明代以后,丝瓜迅速传播。明代《救荒本草》首先对丝瓜的形态和用途作了阐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丝瓜的描述更为详细。
丝瓜大致分为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普通丝瓜也称无棱丝瓜、水瓜,通常表皮光滑,没有明显的棱角,呈长圆柱形,颜色多为深绿色或浅绿色,有时带有白色条纹。肉质较为柔嫩,口感丝滑,适合快炒、做汤或蒸煮等多种烹饪方式。有棱丝瓜又称广东丝瓜,表皮有明显的棱角,肉质比普通丝瓜更为紧实,口感略带嚼劲,适合蒸、煮、炒等烹饪方式,尤其在蒸酿或蒜蓉蒸等做法中表现出色。
丝瓜瓜顶的黄花一枯萎,即可采摘做菜。等丝瓜熟透,内瓤的维管束会干枯硬化,就咬不动了。丝瓜嫩滑多汁,烹饪以清淡为主,可以清炒、做汤或与鸡蛋、虾仁等食材搭配,以保留其自然风味。丝瓜汤尤为鲜甜,极易下饭。
不过,不同地区亦有不同地区的特色。如广东,就用烙的方式烹饪丝瓜,称为“水瓜烙”。水瓜烙制作方法简单,适合家庭快速制作:首先,将丝瓜切成厚度适中的圆片,不宜太薄,以免烙的时候碎裂。接着,撒上适量的盐和其他调味料,可以按个人口味调整。然后,将丝瓜片均匀裹上一层干淀粉或者面粉,有助于保持丝瓜片的形状,并且在烙的过程中形成脆皮。其后,在平底锅中加入适量的油,油热后放入丝瓜片,用中小火慢慢烙至两面金黄,注意翻面,避免烙焦。最后,捞出烙好的水瓜片,放在厨房纸上吸去多余的油分,即可装盘上桌。水瓜烙外皮酥脆,内里保持丝瓜的清脆和柔软。又如重庆,用丝瓜顶端黄花做菜。用丝瓜花将调好味的糯米粉包裹起来,形成一个个的小团子,类似于包饺子,让包裹好的团子自然发酵,之后大火蒸至熟透,即可食用。这道小吃模样可爱,味道酸辣软糯。
总厨高帅采用广东丝瓜烹制的丝瓜肚条煮鲫鱼,酒至酣畅饮用一碗,身心俱舒。这道菜肴为堂做,食客不仅可以欣赏烹饪表演,还能嗅到香味,增添用餐兴味。奶白鲫鱼汤煮开冒泡,夹起猪肚和丝瓜放入锅中,丝瓜随着汤底一起翻涌。撇去浮沫,接着下鲜切鲫鱼片,撒下一把白胡椒。鱼汤鲜美,猪肚柔韧,丝瓜清香软糯,入肚后脾胃俱是暖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