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别名凉瓜、锦荔枝等,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苦瓜传入中国的确切时间尚未明确,但普遍认为是在北宋时期由东印度和东南亚一带传入,也有说是郑和带回的。据明代费信著《星槎胜览》记载,三保太监当时带去许多蔬菜、菜种以及鱼肉之类,也带回不少稀罕物种,如燕窝、鱼翅、榴莲等;另外“有一等瓜,皮若荔枝,如瓜大。未剖之时,其臭如烂蒜;剖开如囊,味如酥油,香甜可口。”这“一等瓜”即苦瓜。明代朱橚撰写的《救荒本草》中记载苦瓜:“锦荔枝即癞葡萄,蔓延草木。茎长七、八尺,茎有毛涩。叶似野葡萄,而花又开黄花。实大如鸡子,有皱纹,似荔枝。”说明苦瓜在中国至少有600年的栽培历史。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提到南方人甚食苦瓜,表明当时在中国南方苦瓜已经普遍栽培。
苦瓜的苦味来源于其中的苦瓜苷等物质。苦瓜疙疙瘩瘩,外表丑陋,内里却碧翠透明,虽然苦,但不会将苦味传给其他食物,因此被誉为“君子菜”,有着“不传己苦与他物”的特性。文人雅客写诗赞赏苦瓜:“口苦能为偈,心清志方操。”
每逢天热,苦瓜便会成为桌上常客,而且往往只是洗净切片生吃。生苦瓜入口清爽,嚼之脆嫩,品尝起来苦尽甘来,叫人不自觉地平心静气,清热解暑。若是吃不了生苦瓜,想用蘸糖解苦,便能体会到“又甜又苦”的复杂感觉。
苦瓜入菜丰富多样,苦瓜牛肉、虾胶酿苦瓜、苦瓜焖黄鱼等,家常做法还有苦瓜炒饭、苦瓜粥、苦瓜酿肉……苦瓜酿肉是将苦瓜切成厚片,挖去里面的瓤,焯水(水中加油,可以保持苦瓜的翠绿色)、过凉水、塞肉,放入油锅煎至两面金黄。苦瓜清新,肉香浓郁,鲜嫩多汁,清热下饭。
苦瓜不仅可以做菜,还能做饮品。广东以凉茶著名,苦瓜也在人们手中变成茶饮。传统的苦瓜茶是“苦上加苦”,以苦瓜和莲子心做原料。现在将苦瓜和柠檬茶结合,清凉爽口,冰凉上头,吃到苦瓜丁才会感到“微苦,清凉感油然而生”。
如今有种苦瓜通体白皙如玉,名字正是白苦瓜。白苦瓜晶莹剔透、色白如玉,果实色白、肉厚、汁多、幼嫩,比绿色苦瓜更脆,口感清爽。白苦瓜的苦味比绿色苦瓜更淡,所以味道温润,不用浸泡去苦即可直接食用。总厨高帅将白苦瓜与黑猪肉搭配,烹制出“白苦瓜焖黑猪肉”。白苦瓜采撷于云南,取颜色洁白、晶莹的苦瓜,保证熟得恰到好处,新鲜天然。黑猪肉切片煎后,与白苦瓜一同放入浓汤焖煮。这道菜肴里,汤色浓白,黑猪肉肉质紧实多汁,风味浓郁,白苦瓜脆爽清新,两相结合,口感层次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