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迹
在神舟十八号飞行乘组中,1989年出生的李聪被本次任务的指令长叶光富评价为“思维敏捷、性格活泼、理解能力强、动手能力强”。
今年35岁的李聪出生在河北邯郸,成为航天员之前,他是一名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带着对蓝天的向往,经过层层选拔,2009年李聪进入空军航空大学成为一名飞行学员。他苦练飞行技术,初教机和高教机训练结业均是第一名。李聪暗下决心,“我一定珍惜这个机会,做一名优秀的航天员,早日飞向太空。”2018年,李聪参加了航天员选拔,在现场和聂海胜拍了一张合影,这时李聪真切感受到航天梦越来越清晰。经过初选、复选和定选层层选拔,2020年9月,李聪入选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然而,航天和航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要学习的内容却有天壤之别。
随着学习训练的开展,李聪意识到,原来灿烂耀眼的光环背后,要经历一番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砺和淬炼。时间紧迫的同时,空间站任务需要学习的知识量更大,两年半学完了八大类上百门课程。对飞行员出身的航天员来说,载人航天是个全新的领域,尤其是涉及大量基础学科的航天理论学习是难啃的硬骨头。“要想飞得精,飞得好,理论学习很重要。”李聪说,晚上看书做题经常不知不觉就过了半夜12点。航天员选拔是优中选优,要想早日实现飞天梦想,必须门门课都达到优秀。“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他给自己树立了这样的标准。
除了理论学习,还有生存训练。沙漠里,李聪所在参训小组遇到下雨,晚上气温接近零摄氏度,大家冻得睡不着,躺在帐篷里,胸前烤着火,背后凉飕飕。白天,热辣辣的太阳烤得皮肤疼,水也不够喝,嘴干得脱了皮。大海上,气温36℃,返回舱密不透风,李聪穿着密不透气的舱内压力服,跟进了蒸笼一样;返回舱被海风吹得左摇右晃,他又热又晕,衣服被汗水湿透。地下室没有窗户,李聪和队友要在那里度过不眠不休的72小时,其间还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测试。李聪和队友们相互鼓励,想尽办法对抗困意。他们靠着顽强的意志和团队帮扶,挺了过来。也因为这些训练,李聪对这次任务充满了底气和自信,“相信我们一定会很快适应太空环境,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顺利、高效、圆满完成任务,以实际行动建功伟大新时代。”2024年7月3日,他完成了个人首次太空行走。
关键词
不懈努力 磨砺淬炼 建功立业
“人”为我用
信之弥坚,行则愈远。中国航天事业能领跑世界,得力于航天工作者的团结协作,携手前行。人生成长也是如此,困难面前团结互助、取长补短、提醒鼓励,才能走得更远。对于自己的首次太空旅程,李聪充满底气和自信。完成6个月安全、顺利、零差错、零失误的飞行,是一项挑战,也是目标。李聪和队友们会圆满高效地完成后续任务,将“丝滑”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