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锦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考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1.诗歌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的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现代诗用白话写成,且较少用典,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鉴赏时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想象,构建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不是实指,有比喻或象征意义,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挖掘形象的内涵。
2.散文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渲染、借景抒情等几种,常用的结构技巧有对比、衬托、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鉴赏表达技巧(艺术表现)时,重心应放在判断文章运用了哪些手法上,兼及表达效果的分析。考生可以采用元素解读法,分类、拆解、转写散文的艺术表现方式。
3.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者的关系如下: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人物是主题的载体,塑造人物形象是为了反映主题;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为人物出场搭建舞台、营造背景、映衬主旨,社会环境与表现主题思想有关。高考命题中的小说因为篇幅短小,往往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截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或捕捉人物性格特征的某个方面,或揭示某个社会主题。在具体分析小说的艺术手法时,考生要先从宏观入手,切分层次,梳理小说情节,据此分析小说选材的“以小见大”。然后微观研判,分析人物和环境,一般由这一个延伸到这一类。最后综合分析,总结归纳,把握主体意图与艺术手法。
4.剧本
阅读剧本时,考生要欣赏剧作家设计冲突、安排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戏剧冲突是主人公与别人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意志、性格间的冲突。其中,意志冲突是由于人物之间目的不同,性格冲突是由于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所持态度、所采用手段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物)、主人公自己与自己的冲突(主旨)、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冲突(环境)最终都指向情节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