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江苏是全国发展的缩影,2023年GDP超过韩国,人均GDP也达到了高收入国家水平,但在民生领域,依然存在不少短板弱项。甄别清楚当前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切实解决,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人民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
把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美好生活的源泉,是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最可靠的依托。全会提出,要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我省有8000多万人口,做好就业促进工作是头等大事。
首先,着力破解结构性矛盾。当前,一方面年轻人就业难,另外一方面很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招工难”。我省“招工难”前10工种中有7个为制造业,缺口达2.2万人。长远看大中专院校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育人模式,短期看要有针对性开设技能培训班,让人岗更加适配。其次,积极创设和挖潜新的工作岗位。既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也要兜底帮扶特殊困难群体就业。再次,推动产业升级。通过产业升级提供更多中高收入岗位,开发更多中高薪就业机会。同时,持续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新一轮稳岗政策,持续做好就业再就业培训,积极推动长三角跨区域人力资源协作,建好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
高度重视收入分配工作
从小处讲,收入分配事关生活品质、社会需求和经济增长;从大处讲,收入分配事关国家性质、社会和谐稳定,甚至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我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同等收入水平的其他国家。全会提出,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作为东部发达省份,江苏理应作出积极探索,通过收入提升带动消费,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先,推动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梯度转移。我省很多地区,特别是苏北苏中部分地区农村还有不少剩余劳动力,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技能,帮助他们转移到生产效率更高的第二、第三产业,可以大幅增加劳动收入。其次,切实扩大一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深化企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更加健全,工资收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再次,加大二次分配调整力度。鼓励社区和村集体组织加大对组织成员的分红力度,积极探索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实施分红。按照基本生活需求,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与此同时,优化三次分配,鼓励先富群体积极向公益组织和特殊贫困群体捐赠。
加快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人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动力。人口问题,关乎经济持续增长、国家繁荣兴盛甚至民族存续。对江苏而言,人口问题同样关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我省一些地区出现了中度甚至重度老龄化,其结果是劳动力不足,社会发展失去活力,经济发展失去后劲。为此,既要亡羊补牢,又要未雨绸缪。全会提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首先,完善生育激励机制。例如生育二孩、三孩的,可给予指定医院费用全免的支持。建立健全二孩及以上孩子家庭补助机制,加大对多孩家庭购置大户型住房贴息、减税力度。其次,有效降低养育成本。完善生育休假制度,降低儿童医保费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鼓励大型用人单位率先创办托儿所、幼儿园,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再次,优化人口公共服务。适应人口流动客观规律,加快推进医保省级统筹等政策,促进城乡、区域人口合理集聚、有序流动。
系统谋划教育综合改革
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对个人和家庭来说教育是百年大计,对国家和民族来说是千年大计甚至万年大计。几十年来我国在教育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痛点、堵点、难点依然不少。特别是大城市,幼升小、小升初择校压力大,中高考压力大。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我省科教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有理由在教育改革上作出积极探索。
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办好各类各阶段教育。首先,改革义务教育招生方式。义务教育阶段探索推行“大学区制”,按就近原则,多校划片,电脑派位。其次,调整普职比例。扩大普通高中录取比例,部分中专学校向综合高中转型,提升职业教育质量,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互转。人才成长是一个过程,要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给予更多选择机会,引导他们终身学习、不断进步。再次,深化育人模式改革。高度重视学生身心健康,按规定配齐专职心理老师,建立健全家长课堂,调整到校时间和自习时间,增加室外教学活动,把假期真正还给孩子。摒弃“唯分数”导向,深化高考录取方式改革,重点考察学生平时综合表现、基础学科和特长学科,给高校更多招录自主权。引导用人单位唯才是举。在进行人员招聘时,设置一定的专业和学历门槛无可厚非,但是要打破“第一学历”歧视,重点考核学生的品德和能力。加强青少年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科学合理规划学业和职业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引导学生科学制订人生规划,做好教育和就业衔接工作。
切实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做好社区治理工作,是完善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社区发展和居民幸福。全会提出,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总体来看,近些年社区软硬件环境越来越好,但还存在一些老旧住宅小区基础设施破损、配套不全,没有物业管理机构入驻或物业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社区治理涉及市政、交通、城管、环保、消防、市场监管和安全生产等部门,执法力量很难全都延伸到,市场主体也不希望频频面对多头管理。
首先,更新改造老旧小区。系统、连片、持续改造和提升老旧小区品质,尽力配套好各类设施。通过更新改造,让老百姓安居、宜居。其次,完善物业管理法规。细化物业管理的各项政策和标准,明确监管部门,加大监督力度。通过奖优驱劣,打造优秀、品牌物业管理公司,持续提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水平。推动商品房小区普遍设立业主委员会,让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再次,持续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基层治理工作千头万绪,需要综合执法力量介入。可以借鉴推广南京市秦淮区红花街道等基层综合执法改革经验,扩大综合执法改革覆盖事项,优化综合执法审批权限和执法流程,通过软环境的提升让人民群众更“乐居”。
(作者单位:江苏省政府研究室)
责任编辑: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