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释放银发经济新动能

2024-08-15 00:00:00杭海
群众 2024年15期

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有力支撑,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挖掘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渠道。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对发展银发经济进行了具体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银发经济既是民生实事的“新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新赛道”。江苏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加快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江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重点领域,准确把握银发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在坚持发展老龄事业、不断强化基本养老服务保障的同时,重点推动社会需求大、产业基础好的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发展老年产品制造业。江苏老年产品制造业基础雄厚,发展态势良好,46家企业的62类产品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要丰富老年产品供给,升级助听器、矫形器、假肢、轮椅等辅助器具,发展移位机、爬楼机、护理床等产品,加快养老服务机器人等智能终端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的集成应用。积极推进公共空间无障碍建设,推动老旧小区和家庭适老化改造。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江苏养老服务业发展较早,养老机构中72%的为社会力量建设或运营,涌现出一批连锁企业、知名品牌。要扩大居家养老助老服务供给,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扩面增效,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强化老年健康服务,提升失能护理服务能力,发展老年病、慢性病中医药服务,开展认知障碍早期筛查干预。强化老年人文体旅服务,加快发展老年人力资源服务,依法合规发展养老金融业务。培育发展抗衰老产业。加快发展绿色健康食品产业,依托各地“长寿之乡”开发特色品牌长寿食品,研发生产营养补充食品、易食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积极培育抗衰老产品和服务,加强基因技术、再生医学、激光射频等技术研发应用,推进相关药物、设备、检测试剂、化妆品原料研发。

激发市场活力,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一批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着力建链补链强链。江苏健康养老服务、康复辅助器具、生物医药等领域产业链逐步完善。要培育打造一批产业链核心企业,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迈向中高端。着力壮大市场主体。江苏银发经济领域逐步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强、综合实力过硬的龙头企业,其中常州钱璟康复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岚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要建立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发挥国有企业优势,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引导传统企业进军银发经济,积极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强化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推动集聚发展。江苏各地积极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推动银发经济特色发展。南京医药、养老服务产业集聚度高,无锡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迅速,常州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创新发展,苏州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泰州加快培育大健康产业集群。要继续坚持因地制宜,优化银发经济区域布局,打造银发经济生态圈,建设一批细分行业示范园区,积极创建国家银发经济产业园区。

激活市场需求,充分释放老年消费潜在的“新活力”。加强需求侧培育,坚持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充分释放银发消费活力。加大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加强品牌战略管理,遴选培育一批银发经济“江苏精品”。加强银发品牌媒体宣传,通过编印推广产品目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场景清单、举办专题展会等方式,推介一批优秀产品和服务,搭建品牌宣传、产品展示、渠道对接的平台载体。完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老年产品、服务和技术标准体系和行业认证标准体系,加快完善产品、技术、服务标准,对老年产品和服务开展质量测评、验证和认证,以标准体系规范各类市场主体行为,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银发消费。推动老年产品和服务纳入促消费政策范围,鼓励举办老年购物节、提供适老产品定制,培育银发消费习惯,挖掘银发消费潜力。推广无锡、连云港等地建设适老生活体验中心的做法,推动各地依托社区、养老机构打造沉浸式老年用品体验平台。维护合法权益。加强银发经济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健全老年服务和产品市场准入、退出、监管制度等,广泛开展老年人识骗防骗宣传教育活动,依法严厉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诈骗犯罪,筑牢老年人消费“防火墙”。

坚持创新驱动,努力提升产业发展迭代的“高能级”。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老年产品和养老服务领域的运用,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技术攻关,打造一批集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技术研发、资源共享、企业孵化等于一体的银发经济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深度应用,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需求。强化企业创新。积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面向居家、社区、机构等场景,研发设计各类适合老年人的产品与服务。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发创新平台。深化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将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关键核心技术成果转化为银发产业生产力。强化人才培养。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增设银发经济相关专业,加大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开展养老护理等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及评价。深化产教融合,支持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支持银发经济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和高等院校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

完善服务体系,持续优化符合省情实际的“支撑力”。截至2023年末,江苏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8.45%,人均GDP超过2.1万美元,已经达到银发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建设重点项目。建立省级银发经济重点项目库,统筹使用好各级财政性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工具,引导各类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政府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银发经济重点项目,支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产业专项基金、产业子基金投资符合条件的银发经济项目。强化要素保障。强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财政投入,稳步拓展政府购买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持续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稳步扩大政策覆盖面,探索将居家护理设备、康复辅具租赁、家庭适老化改造等纳入支付范围。科学编制供地计划,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分级做好养老服务设施和银发经济产业项目用地保障。完善金融服务。畅通银企对接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银发经济产业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发挥省级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政策功能,大力推广“苏服贷”“苏信贷”“苏贸贷”等金融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银发经济企业融资。健全数据支撑。以数字社会建设为牵引,依法依规开展老年人生活和健康相关数据的有效归集、安全管理、开放应用,推动数据要素赋能银发经济发展。做好安全防护和风险控制,持续整治违法获取和泄露老年人信息行为,确保老年人数据安全。探索银发经济发展统计制度,建立银发经济发展信息定期公布制度。

[作者系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正厅级)]

责任编辑:孙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