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听取了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的发言,强调“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你们是先行者,要把这个路子蹚出来。要继续推进共同富裕,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张家港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改革,当好“先行者”,率先蹚出一条具有张家港特色的路径。
以改革“促发展”
激发农村经济强劲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张家港坚持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持续建强农业人才队伍,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打造现代农业“新高地”。推进“三高一美”示范基地建设,永久基本农田内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22.25万亩,粮食年产量达4.46亿斤。创成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99.65%。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累计引培各级农业龙头企业78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15∶1。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累计培育省级乡村休闲旅游农业“一园两基地”11个,永联村获评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打响农业特色品牌,“常阴沙大米”“凤凰水蜜桃”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沙洲优黄系列黄酒荣获江苏省“苏韵乡情百优乡产”荣誉称号。
探索集体经济“新路径”。全面完成土地确权、股权固化、政经分开等农村改革任务,率先启动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构建“政府引导、财政出资、国企运营、村集体参与”的国企联村合作发展新模式,组建村级联合发展公司73家,上榜江苏首届“百强股份经济合作社”名单29家、位居全省第一。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模式,组建张家港联创市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推动优势资源向经济一般村集聚。
激活人才驱动“新引擎”。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和姑苏乡土人才评选工作,累计培育“头雁”32人、姑苏乡土人才18人。创新开展“共同富裕先锋合伙人”选聘工作,组织168名驻村第一书记、法官、金融特派委员、美村规划师等下沉一线。在全省首创校地合作“定向委培”模式,委托扬州大学培养涉农专业本科生,累计向基层输送毕业生253名。实施退役军人村干部培养工程,累计退役军人“积分进村”155名。创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实训基地2家、累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283人。
以改革“惠民生”
推动发展成果城乡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必须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张家港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抓好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普惠事项,在共建共享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速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深入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机制,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加快农村供水老旧管网改造,提高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平,全域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燃气进村入户、“光网乡村”等工程,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全面推行“路长制”,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获评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高标准推进全国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实施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和“平安前哨”工程,培育“5G+智慧乡村”应用示范。
推动人居环境“提质增效”。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立市、镇、部门挂钩联系制度,累计创成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乡镇1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1个。开展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培育省特色田园乡村11个,创成省传统村落3个。坚持“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组团式开展乡村建设”,稳步建设“长江之境”乡村振兴“4+N”示范片区,形成4个跨镇域示范片区和14个跨村域乡村振兴片区,打造展现长江沿线生态风光的美丽村庄样板。
促进公共服务“提标扩面”。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建成全省首批国家级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开展精准扩面参保提效行动,五大保险参保率均在99%以上。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获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达“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乡村全科医生拥有量达标率、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覆盖率连续三年保持100%。
以改革“强治理”
凝聚乡村善治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协同推进机制”。张家港充分发挥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探索农村善治之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营造乡村振兴的和谐氛围。
坚持党建引领、头雁领航。高标准推进全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双引双融”特色路径。严格落实中央“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制定实施《张家港市新时代加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年)》,推进村级带头人“海棠薪火”双百培育工程,连续举办4届村级中青班,选优配强村级带头人。创新实施“小区域·大党建”模式,形成村党组织与辖区内各类党组织共驻共建共治的基层治理格局。编制村(社区)党建工作指引,推行党支部“堡垒指数”和党员“先锋指数”积分管理,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动员力、号召力。
突出群众参与、多元共治。巩固拓展村民自治国家级试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江苏省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三大试点”成果,构建“代表大会议大事、党群议事议难事、小组议事议琐事”的自治体系,村(居)民议事会覆盖率达100%、议事成果转化率超90%。推动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学法用法示范户行政村(社区)实现全覆盖。推广“工分制”“示范户评比”等群众评比机制,探索村民保洁队等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形式。推进集成指挥系统改革,基层网格治理覆盖率达100%。推广使用基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进乡村”案例成功入选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
培育文明素养、新风正气。用好遍布城乡的五级文明实践阵地矩阵,累计获评全国文明镇4个、全国文明村5个。推广使用张家港美丽乡村管理平台,引导全民参与“净美家园”系列活动。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常态化开展“村村演”、“月月映”、“周周演”、“天天说”、全民阅读等活动,每年举办群众文化活动3000余场,在全国首创“书香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建成农家书屋140个。运用村民议事厅、红白理事会等多种方式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农民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作者系中共张家港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