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路径探析

2024-08-15 00:00:00时啸鸽
理论观察 2024年6期

摘 要:党的领导法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是一个久久为功、持续推进的历史过程。作为党内法规制度“1+4”基本框架中的重要组成板块,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既要充分考虑到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总体布局,同时也要综合考量党的领导法规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对此,可以从搭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建立高效的实施体系和形成坚实的保障体系三个方面着手,努力推动党的领导法规制度的发展登上新的台阶,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党内法规;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4)06 — 0024 — 06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1],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法规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支撑。为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党的领导法规,采用更加科学的分类标准,界定新时代的党的领导法规,并持续加强党的领导法规制度的体系建设。同时,必须明确党的领导法规的制定权限,加大执行力度,提升执规主体的水平,确保新时代党的领导法规的质量得以落实,从而提升党的领导水平,积累有益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经验。为此,可以从搭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建立高效的实施体系和形成坚实的保障体系三个方面着手,努力推动党的领导法规制度更好发展,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推进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建设,搭建完善的制度体系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2],完善党的领导法规制度是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的应有之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于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在强化和落实党的领导权职责、加快补齐党的领导法规的缺失内容和统筹推进党的领导法规“立、改、废、释”上下功夫,持续推进党的领导法规制度的完善。推进制度建设,搭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体系增砖添瓦。

(一)强化和落实党的领导权职责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党的领导权职责的落实,是中国共产党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规范党的领导权的主体行为。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和权威,同时规范党的领导权的主体行为,确保党的领导权的行使符合法律法规和党的章程。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尤其要重视党的领导法规制度,确保党的领导权的行使有章可循。党的领导权的行使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和党的章程,遵循程序规定,严格执行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和权威性。同时,加强党内监督,严格惩治违反党的领导权职责的行为,确保党的领导权的纯洁性和权威性。

其次,加强党的领导工作落实。这是实现党的领导权职责的必要条件。在加强党的领导工作落实方面,必须落实CfLODz7icCok0ORFfam3j59N6tu++wVYLhQ2+M74MzY=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具体措施,加强政策解释和宣传,确保党的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和考核,提升党的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确保党的领导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加强党的领导工作落实方面,必须注重实效,强化监督和考核,确保党的领导工作的有效性和实际效果。

最后,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经百年,但在不断变化的时代和环境下,党的领导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这既包括领导干部的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也包括党组织的组织管理水平和运作能力。一方面,要注重领导干部的培养和选拔。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领导干部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政治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让其具备领导和管理的能力。同时,要注重选拔优秀的领导干部,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机制,避免用人不当、用人失误的情况发生,确保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能够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注重党组织的组织管理和运作能力的提高。要加强对各级党组织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组织管理和运作能力,加强党组织和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党组织和基层组织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为落实党的领导权职责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加快补齐党的领导法规的缺失内容

“适应新形式新任务要求,党中央以及各地区各部门加快党内法规制定步伐,全方位、立体式推进党内法规体系建设。”[3]由下表1可知,在党内法规第二个五年规划中,相较于第一个五年规划中“党的领导和党的工作方面的法规”修改成为“党的领导法规”,并对此提出了一些需要落到实处的具体要求。在内容上,由“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方面的领导的表述变更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随着时代的变化,对于党的领导法规的认识正在一步步加深。第一个五年规划还有很多不成体系、模糊不清的表述,在第二个五年规划上,在原有基础上对党的领导范围和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对于推进党的制度化建设、提高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强党的领导和管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党内法规制度中的四大板块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把《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划分在党的监督保障法规版块之中。在党领导的重要领域上,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工作、宣传工作、组织工作、政法工作、机构编制工作、群团工作的领导陆续都颁布了相应的条例,同时修订了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和军队政治工作条例。尤其是要重视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中条例层面的内容,这是党的领导法规制度的支柱,对各方面工作起到统领作用。2023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对完善党的领导法规制度有了更清晰的指向,主要聚焦在党在各种组织、各项事业中的领导作用,党和国家机构履行职责全过程和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方面。

(三)统筹推进党的领导法规“立、改、废、释”工作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党中央提出了“立、改、废、释”工作,对党的领导法规也同样适用。即统筹推进党的领导法规的制定、修改、废止和解释工作,以保障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实施。“立规、改规、废规、释规”四个环节互相作用,缺一不可。

立规,加强新时代党的领导法规建设。这是维护党的领导、规范党员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党的建设新发展、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必要条件。在“立”的角度,要加强新时代党的领导法规建设,根据时代特点和工作实际,不断完善和更新党的领导法规。要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确保党的领导法规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要注重加强对党的领导法规的宣传和培训,让党员深刻理解党内法规的意义和价值,增强遵守党内法规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改规,强化党的领导法规的适应性和实施性。在“改”的角度,要注重对现有党的领导法规的修订和完善,使其更加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实际需要。要对党的领导法规的规章制度、内容、程序等方面进行全面cd2917641d7315594d9869301534efb9f7ac1bc6f8ce5a3fe225f71461f13ade评估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确保党的领导法规的适应性和实施性。要采取科学的立法方法和程序,坚持依法制定、公开透明、民主参与的原则,确保党的领导法规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废规,规范废止党的领导法规的程序。在“废”的角度,要注重对过时、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党的领导法规进行废止,为新时代党的领导法规的建设和实施腾出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要规范废止党的领导法规的程序,坚持依法废止、公开透明、民主参与的原则,确保废止工作的合理性和公正性。要加强对废止工作的宣传和解释,让党员和广大干部充分理解废止工作的必要性和意义,增强对新时代党的领导法规的认识和认同。

释规,加强党的领导法规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在“释”的角度,要加强对党的领导法规的宣传和解释工作,让广大党员深刻理解党的领导法规的精神内涵和实施要求,确保党的领导法规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要创新宣传方式和方法,以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和解释党的领导法规,让党员和群众深刻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党的领导法规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同时,要及时解答和处理党的领导法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为党的领导法规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二、强化党的领导法规执行,建立高效的实施体系

强化党的领导法规执行力度,建立高效的实施体系是保证党的建设、推进党的事业发展、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从加大宣传教育培训的力度、对法规实施效果及时开展评估和不断加强领导法规备案审查工作三个角度分析。

(一)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

党的领导法规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净化、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要加强党内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增加党员对法规本身的理解和认同。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党的领导法规宣传工作机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和考核制度。明确宣传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并制定相应的宣传计划。宣传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包括通过党的媒体、党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党内法规的内容、精神和要求;利用党的会议、讲座、宣讲等形式加强对党的领导法规的宣传和普及;通过制作宣传片、画册等形式加强党的领导法规宣传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其次,开展有针对性的党的领导法规培训。这是提高党员干部法律意识和遵守党内法规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党的领导法规宣传、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方式。结合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需要和党内法规的内容要求,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党员干部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如专题讲座、集中培训、在线培训、现场教学等。最后,加强党的领导法规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党员干部要熟悉掌握党的领导法规的基本内容和精神要求,对领导法规的理念、原则、政策、制度和措施有一个全面、准确地认识。可以通过编写党内法规知识手册、推广宣传海报、制作知识竞赛等方式加强党的领导法规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将党的领导法规知识融入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对法规实施效果及时开展评估

对党的领导法规实施效果及时开展评估,可以帮助党组织了解党员对法规的遵守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本文认为应从评估的必要性、评估的方法,以及评估的具体实施过程三个角度开展。

首先,评估的必要性。第一,维护党的领导法规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及时开展党内法规实施效果的评估,可以发现党员对党内法规的遵守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从而维护党的领导法规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第二,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党的二十大强调“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同时要求加强党内监督和惩治腐败。及时开展领导法规实施效果的评估,可以发现党员违反法规的情况,及时处理违纪行为,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第三,增强党员遵纪守法意识。通过开展党的领导法规实施效果的评估,增强党员遵纪守法的意识,加深党员对党的领导法规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从而有效减少党员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其次,评估的方法。第一,问卷调查法。可以设计相关的问卷,对党员进行调查,了解党员对党的领导法规的了解程度和遵守情况,同时也可以了解党员对党的领导法规的意见和建议。第二,实地检查法。可以派出工作组对党员进行实地检查,了解党员的实际行为是否符合党的领导法规的要求。第三,个案调研法。可以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党员违规违纪的原因和情况,以便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法规,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最后,评估的具体实施过程。第一,明确评估目标和内容。明确评估目标和内容,制定评估计划,明确评估的具体内容和范围。评估目标和内容应该与党的领导法规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相对应,重点关注党员的遵守情况和违规违纪行为的情况。第二,制定评估方案和计划。根据评估目标和内容,制定评估方案和计划,明确评估的时间、地点、方式和人员。评估方案和计划应该具体可行,能够保证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第三,采取相应的评估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评估方法,如问卷调查法、实地检查法、个案调研法等。评估方法的选择应该与评估目标和内容相适应,并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第四,收集、整理和分析评估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评估数据,形成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该包括党员遵守党的领导法规的情况、违规违纪行为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内容。评估报告应该客观公正,数据分析要有科学性和可信度。第五,制定改进措施和落实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落实方案。改进措施和落实方案应该具体可行,能够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增强党员遵守领导法规的意识和能力。第六,跟踪和监督评估效果。跟踪和监督评估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评估方案和措施。评估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跟踪和监督评估效果,以保证评估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三)不断加强领导法规备案审查工作

领导法规备案审查是指对党和国家制定的重要法规文件进行审查、备案和公布的工作。其目的是确保法规的合法性、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维护党和国家法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保证法规的正确实施和落实。为不断加强领导法规备案审查工作,需要从以下三个角度着手:

首先,规范审查程序和标准。加强领导法规备案审查工作,首先要明确审查程序和标准,确保审查程序和标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具体措施包括完善领导法规备案审查制度,明确审查流程和标准,并建立健全相关的审查机制和管理制度,确保备案审查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其次,强化信息公开和宣传教育。为了提高法规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需要通过加强信息公开和宣传教育来增强民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和实施领导法规公开制度,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渠道和平台,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最后,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为了确保备案审查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确保备案审查工作的公正性和合规性。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和完善领导法规备案审查监督和问责机制,明确各级主管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及时处理和解决备案审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纠纷。

综上所述,加强领导法规备案审查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法治的重要工作,需要从规范审查程序和标准、强化信息公开和宣传教育、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三个方面着手。通过加强领导法规备案审查工作,可以进一步提高法规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保障法规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促进国家法制的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多重角度结合,形成坚实的保障体系

推进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建设,除了搭建完善的制度体系、高效的实施体系,还需要健全有力的保障体系。保障体系是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制定和实施工作的基础,主要包括落实党的领导责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深化党的领导法规理论研究三个方面。

(一)落实党的领导责任

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落实党的领导责任是确保党和国家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落实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建设的领导责任是应有之义。首先需要明确领导责任主体和分工。这是一个清晰的组织结构和明确地职责分工的过程。在明确领导责任主体和分工方面,应当遵循“一岗双责”的原则,即既有制定党的领导法规的责任主体,又有执行和监督的责任主体。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确立领导责任的具体范围和层级,明确各级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责任体系。其次落实领导职责。要保证党的领导法规形成有力的保障体系,必须落实领导职责,确保各级领导履行其法定职责。这包括对党的领导法规的制定、执行和监督等各个环节的职责和义务。对此,我们应当采取有力的措施,例如明确领导责任主体的管理制度、职责分工的明确和完善、制定考核制度等措施,从而达到全面、科学、有效地落实领导职责的目的。同时,还需要对领导主体进行考核问责。这是一种管理手段,通过对领导主体的考核问责,促进其履行领导职责,同时确保其积极有效地推动党的领导法规的制定、执行和监督等各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领导职责的考核评价标准和问责制度,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对履行职责不力的领导主体进行问责,从而保证党的领导法规的有效实施。

总之,为了保证党的领导法规形成有力的保障体系,需要从明确领导责任主体和分工、落实领导职责、对领导主体进行考核问责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明确领导责任主体和分工是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为党的领导法规的制定、执行和监督提供明确的职责分工和统一的指导思想;落实领导职责是指领导主体应当积极有效地履行其法定职责,从而确保党的领导法规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的推进;对领导主体进行考核问责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可以促进领导主体积极有效地履行职责,同时保证其对党的领导法规的实施负责任。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方面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支持的。只有在落实领导职责的基础上,才能对领导主体进行考核问责;只有在明确领导责任主体和分工的基础上,才能够落实领导职责。因此,我们应当全面、科学、有效地推进这三个方面的工作,从而构建一个健全的党的领导法规形成的保障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证党的领导法规形成有力的保障体系,我们还可应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例如,加强对制定、执行和监督等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检查,推进领导责任主体和分工的明确和完善,建立健全领导职责的考核评价标准和问责制度,促进各级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履行其法定职责,推动党的领导法规的有效实施。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党的领导法规形成有力的保障体系,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工作,落实领导职责,加强监督和检查,对领导主体进行考核问责等措施,从而确保党的领导法规的有效实施,促进全面从严治党。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党的领导是至关重要的特征,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也是确保党的领导法规形成有效保障体系的关键手段。优秀的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举措之一。

首先,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党的领导法规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必须遵守的规范,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法律武器。要保证党的领导法规的有效实施,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要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必须注重思想政治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看待问题,加强党性锻炼,不断增强忠诚、纯洁、担当的政治品质。同时,还要注重专业能力培养,提高工作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努力构建一支懂党性、懂专业、善管理的工作队伍。

其次,加强研究队伍建设。党的领导法规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作为支撑。要加强研究队伍建设,必须注重学术思想建设,加强理论研究,提高学术水平。同时,还要注重实践经验总结,加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努力构建一支理论联系实际、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研究队伍。此外,还要注重培养青年人才,为研究队伍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加强研究队伍建设,提高其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才能为推动党的领导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和智力保障。

最后,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党的领导法规的实施需要有一支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后备人才队伍作为补充和支援。要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注重基础教育和基本技能培养,强化理论学习,加强实践训练,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注重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教育,努力构建一支勇于担当、有理想抱负、具备专业素养和扎实基本功的后备人才队伍。此外,要加强对人才的激励和保障,不断提高人才的待遇和地位,使之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人才的关心和支持,从而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为党的领导法规的实施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总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保证党的领导法规形成有力的保障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要从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加强研究队伍建设、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入手,注重思想政治建设和专业能力培养,为党的领导法规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深化法规理论研究

加强党的领导法规制度理论研究工作是保证党的领导法规形成有力地保障体系的重要途径。从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法治国家三个方面来分析加强党的领导法规制度理论研究工作的必要性和方法。

首先,以党的领导法规基本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党的领导法规是党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理论基础出发,加强对党的领导法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我们对党的领导法规的本质、特点、作用等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全面理解党的领导法规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我们还需要对党的领导法规的制定、实施、解释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和完善制度。

其次,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党的领导法规制度涉及政治、法律、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加强党的领导法规制度理论研究工作,需要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这需要我们将政治学、法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融合起来,进行系统化地研究。例如,我们可以借鉴法律学中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党的领导法规的法律性质和法律效力等问题;同时,还可以借鉴政治学中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党的领导法规的政治性质和作用等问题。这样的跨学科研究,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党的领导法规的本质和作用,为制定和实施党的领导法规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持。

最后,从法治国家视野出发。加强党的领导法规制度理论研究工作,需要从法治国家视角出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中,党的领导法规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应该在法治国家的框架下得到充分的保障和限制。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党的领导法规时,不仅要注重党的领导作用,还要注重法治原则的贯彻落实,保证党的领导法规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例如,我们可以从法治国家的角度出发,研究党的领导法规与宪法、法律等法规的关系,从而保证党的领导法规制度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综上所述,加强党的领导法规制度理论研究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实现党的领导的法治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以党的领导法规基本理论为研究基础,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法治国家视角出发,全面深入地研究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为党的领导法规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持。

〔参 考 文 献〕

[1]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69.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3]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8-19.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