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诸多优秀历史文化内涵,对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红色文化为基础,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探讨,分析了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指出思政课教学方面的困境,提出了多种方法和策略,以促进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效果。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弘扬,红色文化教育成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是弘扬中国精神、培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必要性
(一)挖掘红色文化的本真意蕴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人民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的斗争和奋斗。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不仅是中国革命的历史遗产,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文化资源。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中国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崇高精神,这些都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最好示范和教材。将这些优秀的精神力量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刻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帮助其养成自立自强、自强不息的优秀品格。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对中国道路、中国特色、中国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培养爱国情怀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实现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
红色文化的学习,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和传承,更是对当代价值观念的引领和树立。在当今社会,各种价值观念纷繁复杂,学生们往往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迷失方向。而红色文化的传承,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令其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在教育实践中,思政课作为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让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育中,可以使学生对历史有更深入地了解,令其更加自觉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通过红色文化的教育,学生们能够更加坚定自己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仰,将这种信仰内化为自己行动的动力,从而更好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责任和使命。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支撑,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接触理论IuluUQR5c9yobYHKgrrlgHAEgLWPD1zNXy5u9P5QQ6s=知识的同时,也要通过具体的案例、生动的故事来激励学生,让其在学习中感受到共产主义的伟大,感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红色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将其融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光荣传统,让红色文化的火种在每一个年轻人的内心燃烧起来,指引其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1]。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面临的困境
(1)当前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评价缺乏明确的指标和标准,教师的主观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容易受到个人喜好和情感因素的干扰,难以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实践教学的效果。一些思政课教师对于红色文化的理解认知不够深刻,无法将其有效地融入实践教学中。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政治观念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但由于思政课教师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不足,无法将其贯穿于实践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受到限制。此外,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组织和评价机制的限制下,倾向于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简化实践教学环节。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地发展。同时,教师们对于实践教学创新的意愿也不足,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活力和创造性不足。因此,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评价需要加强客观指标和评价体系的建设。应该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2)高校思政课教学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师生双方主要以课堂讲授、学生听讲的形式进行交流,缺乏互动和氛围营造。教学内容大多局限在文本解读和历史事实介绍上,对红色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和当代意义进行讨论的机会较少。因此,学生缺乏对红色文化的深刻了解和体验,教学氛围显得较为单一和枯燥。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中,师生主要以单向传授知识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低。而在红色文化教学中,学生应当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通过思考、探讨、表达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互动,共同感悟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发展脉络。然而,由于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制约,学生参与度普遍不高,导致红色文化内涵的传授和理解受到了一定的制约[2]。
(3)在高校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往往被边缘化,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更是少之又少。很多院校仅把思政课作为一门理论课来讲授,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系统规划和安排。这就导致了学生只能通过书本上的知识来了解红色文化,而无法深刻体验和领会。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往往需要一定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支持,例如,需要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或者进行社会实践等。然而,一些学校的资源条件有限,无法提供给学生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机会,导致思政课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虽然一些思政课教师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比较被动,往往只是简单布置一些任务或者作业来完成实践教学的要求,缺乏系统性地组织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打造教育基地
建立专门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重要性,传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高校在选择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时,应该注重挖掘地方的历史文化内涵,确保能够有力地传达红色精神。
革命老区是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这些地方承载着革命先辈的光荣历史,是革命斗争的热土。学生在革命老区能够亲身感受到那些英勇抗战的场景,了解那些志士仁人的感人事迹。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革命的艰辛和伟大,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红色旅游景区也是理想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这些景区以红色历史文化为主题,通过展览、表演等形式展示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让学生在欣赏风景的同时,也能够了解革命的光辉历史。这种融合了游览和教育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愉快的旅行中汲取知识,也更加生动地展示了红色教育的重要性和魅力。
在这些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中,学生将接受系统的红色教育课程,包括红色精神、革命斗争等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加深对红色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学生也将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与模拟革命斗争等,通过亲身体验来感悟红色文化的力量。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红军、老前辈为学生们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那段光荣历史的真实与深刻。这种直接的接触和互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令其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的伟大精神。
(二)优化传播载体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强大的电子信息系统,它拥有独特的快捷性和兼容性,可以快速传播大量信息。因此,利用互联网向学生传播思想政治信息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起到了关键作用[3]。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往往以纸质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主,内容单一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利用互联网可以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展现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红色文化,并产生出学习的热情。例如,通过播放红色电影、纪录片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红色历史的悲壮与壮美,激发对国家的信仰和革命精神的认同与理解。
互联网是一个信息汇集和传播的平台,通过搜索引擎、学术论坛、网络课堂等途径,可以获取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历史文件、革命先烈事迹、红色故事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运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设计,使思政课更具有深度和广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扰,如低俗、暴力、迷信等,影响其健康成长和正常学习。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教育其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学校和家庭也应该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网络教育管理机制,监督和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保障其健康安全地获取信息。
(三)创新教学方式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而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应当被更多地传承和发扬。为此,高校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红色精神融入各类学科课程中,如历史、政治、哲学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红色文化的精髓。
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中国革命历程中的重要节点和人物。例如,可以详细解读新四军的独特作战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分析红色文化内涵,揭示红色精神的核心是坚定的革命意识和崇高的爱国情怀。这些历史事件和文化内涵的讲解,可以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激发其对于历史的热爱和对于祖国的热情。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红色文化的应用能力,高校需要采取结合实际案例和问题解决等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关于红色文化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和力量。通过将红色文化的精髓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工作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传承红色精神,这种教学模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也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乐观的态度,并且学会团结协作,共同战胜困难。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不仅能够学会理论知识,还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对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完善师资队伍
在高校中选拔具有红色文化研究背景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分析红色精神,这些教师不仅能够深入研究红色文化,了解其历史渊源和精神内涵,还能够将这些知识和经验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红色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在教师们自身具备了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后,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令其在学习中汲取正能量,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红色文化传承能力,高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研讨会。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们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分享教学方法,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将红色文化融入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愈发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和魄力。除了在课堂中传授知识,高校还应鼓励教师走出课堂,走进红色教育基地,亲身感受红色精神的魅力。通过参观红色革命历史遗迹、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教师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红色精神的伟大和崇高,进而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这种亲身体验能激发教师们的教学热情和责任感,令其更加深入地理解红色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五)丰富实践活动
(1)高校可以邀请各界红色文化研究专家和革命老兵等开展讲座和讲解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这些专家和老兵身临其境的亲历经历,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红色历史的悲壮和伟大,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拓展自己的思维和眼界,并对红色历史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因此,高校应该积极组织这样的讲座和讲解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与专家和老兵面对面交流,进一步加深对红色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培养其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模拟实践活动。比如,可以组织模拟红色革命场景表演,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到表演中,感受革命先辈们的牺牲与奉献,让红色历史变得更加生动和具体[5]。
(3)开展各种相关主题的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红色革命根据地,亲身感受那段红色历史的沧桑与传奇。这样的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其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学生们通过走访红色革命根据地,感受着革命先烈们的豪情壮志,能懂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价值观,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结语
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基于红色文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弘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引领其走向真、善、美的人生道路,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正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因此,应当不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使之成为鼓舞学生前行的力量源泉。
参考文献:
[1]赵云,陈柯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探析[J].时代报告,2024,(02):95-97.
[2]盈松男,廖雪.推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J].吉林教育,2023,(35):43-45.
[3]李永歌,王卫兵.“大思政课”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四维审视”[J].教育探索,2023,(10):73-77.
[4]陈根.盐城红色文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分析[J].办公室业务,2023,(06):35-37.
[5]肖成俊,王恩春.红色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探析[J].时代报告,2022,(06):94-96.
(责任编辑:袁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