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老龄化视角的可持续社区教育服务设计探究

2024-08-15 00:00:00周飞
公关世界 2024年16期

摘要:新时代下的民众生活水平日渐提升,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也随之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社区教育是应对老龄化的重要手段,现已有不少地区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服务工作,并获取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但和老年教育需求还有着不小的差距。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各地都应把握好社区教育服务的优势,针对社区教育现存的不足,结合老年人的教育服务需求设计课程内容与数量,确保居民需求获得更高程度的满足,大幅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基于此,本文对社区老年教育的作用进行探讨,指出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可持续社区教育服务面临的困境,提出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可持续社区教育服务设计策略。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老年教育;社区教育服务;可持续设计

引言

近些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社会的养老压力大幅提升。当下社会中,人口红利不断减少,老年大学数量少、报名难,医疗支出额越来越高,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较大阻碍[1]。世卫组织在2002年提出积极老龄化的概念,也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强调应提升对老年人教育的重视度,保障老年人的各方需求获得充分满足。尽管各地都对积极老龄化有一定的认知,但在具体社区教育服务开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较大的困境。因而,需要充分认知积极老龄化,站在可持续角度开展社区教育服务设计工作,突破当下的发展困境,使老年人切实地接受与自身需求相符的教育,大幅提升其幸福32a2b063ab49936d6e4fe6454129e91a9c79a51a64469eea1cdb381e057f7bd1感。

一、社区老年教育的作用

近些年,老年人逐步成为社区教育的重点对象,老年教育属于社区教育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的社会中满足老年人教育服务需求显得非常关键。社区老年教育可使老年人教育需求获得满足,生活得以丰富,对社区文化建设、居民素质提升都可起到显著作用。

(一)促进社区民众综合素质提升

参与社区老年教育活动,可促进老年群体个人素质、生活质量的提升,成为享受科技发展成果的一员。很多老年人都感到孤独,且有很多的闲暇时间,若是缺乏和现代社会的接触,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感觉自己和社会格格不入。借助社区教育引导老年人掌握新知识、形成新的观念,了解经济形势,利用现代工具,学会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真正地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只要社区老年群体的综合素质获得提升,社区民众整体素质也可得以提升,这对优秀社区的建设非常有利[2]。

(二)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

社区是重要的文化阵地,若是不引入先进文化,就容易被庸俗的文化占据。社区老年教育有助于让先进文化占据社区文化主流地位,促进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使老年人的文化需求获得更高程度的满足。先进文化弘扬需要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参与,老年群体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将文化弘扬活动由老年学校转向社区,可使社区民众生活得以丰富。很多社区老年群体中,聚集了众多会琴棋书画的人才,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老年人的文化品位也会越来越高,使得社区居民提升归属感,社区的文化也随之繁荣发展[3]。

(三)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

接受过教育的老年群体可更好地摆正自己的心态,办事果断公正,渴望和谐安定,面对社会问题时不会有过激的反应,可在民众和政府间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还可成为民主和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并带头帮扶困难群众。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可提升老年群体的素质,使老年人在社区家庭成员、邻里矛盾化解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大是大非面前老年群体可形成强大的引领效用,使社区的矛盾得到及时的化解,为和谐社会的建构奠定良好基础。

二、基于积极老龄化视角的可持续社区教育服务面临的困境

(一)教育渠道相对有限

以往的老年教育开展过程中,基本是老年大学单一开展,高校、社会组织尚未将自身在老年教育中的支撑作用发挥出来。不少城市已建立多个老年大学,也有很多老年教师,但教师待遇普遍不高,素质参差不齐,老年教育需求无法获得有效满足。同时,部分地区对老年教育重视度不高,相关部门的沟通不足,社区老年教育开展更是相对滞后,无法形成强大的老年教育合力。

(二)参与群体不够全面

虽然不少老年人都已提升对社区学校课程的兴趣度,也积极参与其中,但只有一部分老年人真正加入课程学习中,大多数社区教育课程都有供不应求的问题,很难覆盖所有老年群体。城市中心的社区和安置小区相比,前者的老年人社区教育参与程度明显更高,老年人的参与动力也更加充足。收入水平较低家庭的老年人,社区教育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此类老年人基本是以传帮带的形式学习,社区教育在他们眼中等同于老年活动中心,他们普遍对社区教育不抱有很高的期待[4]。

(三)课程设置过于单一

社区老年学校由于设施建设不完善、师资匮乏等众多因素影响,开设的老年教育课程过于单一,基本是短期授课形式。从大部分社区的老年教育课程设置来看,基本属于文艺休闲类,法律知识、信息技术等课程设置严重不足。大多数城镇老年人都不够了解营养知识,农村老年人对此方面的知识更是掌握得非常少,因此膳食结构和饮食行为不够健康。对于信息技术使用方面,老年人明显和年轻人有较大差距,老年人和年轻人有巨大的数字鸿沟,正是如此老年人难以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性。此外,大多数老年人缺乏法治意识,特别是农村的老年人,对法治知识的了解甚少。因此,单一的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很难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四)学习体验相对较差

社区老年人若是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自然会减弱社区教育活动的参与意愿。如今大多数社区老年教育课程评价过于形式化,导致社区教育者无法对老年人的意见有清晰地了解,老年人的课程参与感也相对较差。同时,大部分社区教育课程并无设置课后解疑环节,服务设置不够完善,很难精准判断老年人的知识掌握程度。遇到无法理解的知识,老年人难以找到教师答疑,学习效果会大幅降低,自然会形成挫败感。

三、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可持续社区教育服务设计策略

老年教育延伸至社区,不仅是老龄问题积极应对的关键举措,也是学习型社会构建的重要保障。新时代背景下,不断提升对社区老年教育的要求,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之趋,结合社区教育实况,探索切实可行的社区老年教育服务革新对策,推动社区老年教育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加大积极老龄化理念宣传力度

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是满足自我发展需求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渠道。(1)必须把握好社区的宣传作用。应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墙、社区电子屏幕等开展老年教育价值宣传活动,使得社区民众可充分认知积极老龄化理念,特别是引导老年人转变自身的老龄化;(2)将互联网的作用充分利用起来。社区应利用好各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有效宣传积极老龄化理念,使更多人对积极老龄化形成正确认知,并自觉地关注与支持社区老年教育;(3)积极建设社区文化队伍[5]。积极组织社区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教学、志愿服务等活动,促进老龄化思想的有效传播,借以语言和行为引导更多老年人加入社区老年教育阵营。例如,可专门构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心理辅导,在老年人相关帮助之下实现共同进步。

(二)以社区为中心推动老年教育发展

大、中城市的老年教育发展状况相对较好,但真正参与老年教育的群体比例不高,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缺乏受教育的机会。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新城市建设数量持续增加,众多老年人由于身体因素无法长途跋涉,导致无法接受老年大学的教育。以社区为单位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可为更多老年人提供教育参与机会,让很多有意愿接受教育但受身体、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无法接受的老年人,可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近些年,开办社区教育中心的地区不断增加,在老年教育资源缺口巨大的形势下,可通过社区教育资源来弥补资源不足的问题,让更多老年人可安全便捷地接受教育,大幅提升老年人的受教育率,在此基础上老年教育也可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不断增加社区教育资源供给

(1)注重健康教育。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越高,社会活动的参与动力也XmKxsZFlMew7prJe0Ic8RQ==将更加充足,因而在设置社区老年教育课程时,应引入疾病预防、心理健康、营养学等知识教育。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将现有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利用互联网平台宣传健康知识,开展健康知识科普的讲座,安排志愿者到居民家中宣传健康知识,使得老年人可切实提升疾病预防意识和能力;(2)注重数字技术教育。社区老年教育应着重促进老年人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老年人和年轻人间不再存在数字鸿沟[6]。社区应注重营造老年人数字技术应用环境,通过老年人网站、论坛等的设置,使老年人提升数字技术接入水平,对数字环境更为熟悉。还需注重数字技术应用的培训。部分老年人由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感觉自身和社会格格不入,给自身的受教育成效产生不利影响。应注重通过激励措施鼓励老年人积极应用数字技术,让老年人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不再是被动化,而是能够自觉应用。如可通过积分制形式来鼓励老年人,浏览一条信息记录一积分,而这些积分可用来兑换奖励;(3)注重法律知识教育。老年人若是能掌握更多法律知识,可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利用法律手段来捍卫权益,因而此类课程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

(四)关注老年人的教育发展需求

社区老年教育服务要始终体现以人为本,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老年人获得良好的体验。需要结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来设置课程内容,不仅要充分激发老年人的学习兴趣,还可使其在社会生活参与需求获得满足。除了老年人普遍感兴趣的书法、国画、武术等课程内容的设置外,还应引入营养健康、信息技术等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课程,还需根据社区的实况打造独具特色的课程内容。如农村社区的老年教育,应增加养殖技术等课程,更为契合农村民众的发展需求。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使老年人可掌握技术利用方式,信息的获取速度也将更快,知识结构更新效率高,更好地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同时,还可通过文化活动、专题讲座等形式,促进社区老年教育服务质量提升。此外,应尤为注重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老年人提升学习自信心,不再产生被社会抛弃的念头,可在新时代社会中找到自身的价值。

(五)加强社区老年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若要保障社区老年教育工作可实现稳步开展,打造优秀的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尤为重要。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场所,下派到社区的干部越来越多,也在较大程度上改进社区工作质量。各地都应把握好机遇,加强社区教育机构的建设,打造包含专职、兼职、志愿者在内的优秀师资队伍,使得社区教育服务需求获得更高程度地满足。专职人员主要负责社区老年人日常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兼职人员需结合老年教育需求来聘用,志愿者可从社区退休干部、教师等群体中选择,让这些有能力的人可在社区教育中继续发光发热。只有构建一支热爱教育、甘于奉献的老年教育师资队伍,才可更好地保持社区教育的持续性,满足老年人的受教育需求。为使得社区老年人教育工作推进更加顺利,还应定期组织教育管理人员参与培训活动,使其掌握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

(六)为老年人学习提供全程服务

老年人在社区教育活动参与过程中,可不断提升自我认知,在与他人的交流沟通之下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对自身的身心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地方可建设教育学分体系,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获得的学分、证书等,都可依据学分体系的标准来转换成学分,有效激发老年人的参与热情。当然,积分体系的积分可用于兑换礼品、荣誉证书外,也可作为老年人惩罚的依据,如一段时间内未积累一定的积分,可给予老年人适当的惩罚。同时,还可设置课程评价体系,老年人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可在评价平台中提出反馈意见,也可相互交流沟通,有任何疑问都可及时和讲师沟通。需要注意的是,学习评价平台的建设必须结合老年人的特性,尽可能设置较大的、明亮的字体,让老年人可更好地寻找到需要的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社会老龄化趋势愈演愈烈,为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身心健康水平得以提升,必须提升对老年人教育的重视度。通过以往的老年教育情况来看,基本是依托老年学校,教育渠道过于单一、课程设置不够完善、老年群体覆盖范围较窄等,导致了老年教育效果和预期有较大交叉。因此,需要针对老年教育服务的不足,站在积极老龄化视角开展教育改革活动,充分把握好社区教育的优势,营造良好的社区教育氛围,丰富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切实做好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内外能力,建立起一个人人为师的学习型社会, 推进和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

本文系1.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十四五”规划课题《终生学习视域下老年教育提升生活质量的研究》(项目编号:SCX23004);2.江苏省社会教育规划重点课题《终身学习视域下江苏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SS-B-2023002);3.常州大学课题《终身学习视域下社区老年教育的困境和发展路径研究——以常州市为例》(项目编号:CDGZ202202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若旭,朱吉虹,南佳宁.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可持续社区教育服务设计研究[J].设计,2024,37(07):52-55.

[2]常艺涵,徐从德.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老年教育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4,(05):43-47.

[3]江红.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开放大学老年教育办学实践与思考[J].辽宁开放大学学报,2024,(01):16-21.

[4]伍清玲.积极老龄化视域下老年教育发展路径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4,(04):32-36.

[5]王斓蓓,蔡蕤西.积极老龄化视域下社区老年教育养教结合发展路径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04):1-6.

[6]俞丽亚,叶正茂.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教育助力社区文化提升的路径[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34(06):37-40.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