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阅读课堂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2024-08-15 00:00:00孙爱萍
公关世界 2024年16期

摘要:目前,人们对于中职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视度增强,教师需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展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进而获得良好的阅读课堂教学效果。文章以“职教高考”为背景,研究了中职英语阅读课堂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情况,分析了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应用策略,充分明晰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优势: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中职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在研究中发现,应用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整合、系统性呈现教学内容,建立英语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更能够适应职教高考下中职英语教与学的需求。

关键词:中职英语;阅读课堂;项目教学法

引言

2019年,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明确要求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职教高考”制度,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职教高考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对中职教育教学的影响愈发明显且积极,普通高考不再是义务教育学生的唯一出路,未来发展也将变得更加多元。项目教学法是在肯定中职学生拥有基本学习能力的同时,通过项目式的设计,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在系统性更强的教育引领中不断突破学习瓶颈,实现更高的学习目的,提升教学效果。所以,本文主要分析中职英语阅读课堂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一、项目教学法优势

中职学生既具有普通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具有在专技课与文化课同步开展的过程中,开始正式为职业生涯发展做准备的特殊环境中学习的特殊性。英语作为中职教育中的“文化课”内容,是参加“职教高考”的基础,结合国家对职教改革提出的要求以及职教高考中对英语等文化课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教师运用项目式教学法可以在系统性相对更强的教学活动中,培养中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尤其在项目成功的情况下,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随之增强,项目式教学意义更加突出。2020年1月,教育部和山东省联合发布《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山东省先行先试,率先探索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全面构建从中职、专科、职业教育本科、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打破夏季高考的独木桥格局,形成职教、普教并行的高考双车道。从2022年(2019年入学的高中段学生)起,山东省开始实施“职教高考”制度,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职业技能考试成绩在录取中所占权重原则上不低于50%。语言能力是“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中职英语阅读课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职教高考的目标指导下,中职英语教师应高度重视创新英语阅读课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文化素养逐步提升,为参加职教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中职英语阅读课堂往往强调实用性和应用性。项目式教学法通过设定与现实生活或职业场景紧密相关的项目任务,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英语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而项目式教学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进行个性化设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项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满足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通过设计具有实际意义和趣味性的项目,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英语阅读的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主动性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在项目式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分析和讨论等多种方式来完成项目任务。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量和语法水平。同时,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此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要求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协作、沟通和分享,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1]。在职场中,团队协作和沟通是不可或缺的技能。项目式教学法的应用也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的发展。项目教学法更适应国家对职教改革的要求以及职教高考对文化课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项目式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学习英语阅读知识,提高英语水平,为将来的升学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项目教学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可充分考虑、尝试应用“项目教学法”,将英语阅读置于项目环境中,以完成项目任务方式,推进项目完成的同时,推进教学计划[2]。

二、中职英语阅读课堂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一)立项分析

1.学情及教材分析

教师分析学情基础及教材内容的特点,是实施项目式教学法的关键。教师需扮演多重角色,既是学情诊断的专家,也是教材内容的解读者与重构者。教师通过了解学情及教材,方便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教育引领。

学情分析方面,教师应采取多维度、动态化的视角,全面审视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兴趣偏好、认知风格及心理特征。特别关注学生在英语阅读领域的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及可能存在的困惑与挑战,确保项目设计能够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同时,认识到学生群体的多样性,理解不同学生在消费观念、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为项目活动提供个性化与包容性的空间。

教材分析则侧重于挖掘教材资源的内在价值,将其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紧密结合,明确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师需深入理解教材的设计理念、编排体系及每个单元的核心主题,尤其是其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意识及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整合教材内容,设计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富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旨在通过项目式学习,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及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2.目标及计划制定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开展英语课程教学时,(1)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2)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3)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生的年龄相同,认知发展程度相似,但参与学习的形式不同。教师可以参考普通高中认知发展特点,制定项目目标与计划。

教师在确定以项目教学法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之上,教师还应进一步制定各环节目标、阶段性学习成果目标等,方便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引导教学[3]。如在学情了解阶段,教师在分析学生当前的消费观念后,应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并在开展项目活动时,从“分层”的角度出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从思想层面保证组间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布置小组项目任务。教师可以针对本课内容和核心教育目标,选定几个项目主题,供不同小组学生选择。比如,教师从“当代中职学生的消费观”“探寻钱‘出逃’的路径”“信息时代下,我们应如何守住消费的底线?”等,引导学生针对选定的项目主题自行制定项目推进计划。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系统,将项目推进计划嵌入系统中,以程序设计、推进的方式,辅助项目教学任务的执行、监督,同时便于后续的项目总结、出具研究报告,以及引导学生反思项目研究过程和学习成果等。

(二)项目实施

1.跟踪调查

当学生的主体性在项目研究活动中得以充分体现的情况下,学生已经能够形成较强的学习自觉性。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点将项目实施、推进、研究、总结等工作交给学生,真正相信学生能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表现良好。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通过精心设计的项目任务,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学习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意识。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应实施有效的跟踪调查策略,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与实施方案,鼓励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同时,利用信息化教学系统建立项目模块,为学生提供一个便捷的数据记录与分享平台,既方便学生随时回顾与反思,也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各小组的项目动态,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反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模拟职场环境,让学生提前适应未来的工作挑战,学会从“企业”的视角出发,深入了解市场动态与行业趋势,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并学会制定与执行计划,逐步达成自我提升与成长的目标。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情感需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与情感关怀,确保项目教学法能够在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中有效实施。

2.形成评价

在学生将项目研究数据逐步录入信息化教学系统后,教师可以定期查看学生录入的信息,对比项目推进情况与学生做的阶段性总结,分析学生总结是否精准、是否完整及贴切、能否真实反映上一阶段项目研究的特点及具体内容和成果等。同时,判断各个项目环节推进,是否满足研究需求,能否推动整个项目向着学生预期的方向发展等。

在教师作出评价的同时,学生也可以在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分享模块,与组内或者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沟通,彼此借鉴,审视本小组项目推进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哪些问题,并思考: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纠正错误方向?学生在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系统操作,都会留下相应的印记,方便系统抓取操作信息、给出客观评价[4]。同时,方便教师了解项目推进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推动项目发展。

项目教学评价表如表1所示。

(三)项目总结

在项目实施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阶段性的项目总结内容及最终的项目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性的发言。尤其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寻找可提升之处。

教师可鼓励学生从多个维度审视自己的学习旅程,包括但不限于任务完成质量、团队协作效率、问题解决策略以及个人成长感悟等,帮助学生识别自身在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及思维方式上的优势与不足,为后续的学习与发展明确方向。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应引导学生超越项目本身的局限,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职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反思在模拟职场环境中的探索与体验,学生应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市场运作机制、企业运营策略以及个人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职业认知的强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能激发他们对未来职业道路的热情与憧憬。此外,项目总结还应成为语言应用与实践的深化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进行项目汇报、成果展示及经验分享,以此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技巧及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分享会”等形式,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进一步巩固英语在职业发展中的桥梁作用。

综上所述,《意见》(上述提到的文件简称)中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同时更要因材施教,面向人人。各中职院校领导及一线教师都要在此基础上,坚定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坚持以职业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充分结合中职学生特点,结合教育信息化2.0计划实施情况等,持续创新教学模式,可借助项目式教学法等持续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5]。

结语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施,不仅顺应了“职教高考”制度改革的趋势,也为提升中职英语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养开辟了新的路径。通过立项分析阶段的精准学情与教材把握,以及目标与计划的科学制定,为项目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有效跟踪与适时指导,以及形成性评价的引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索欲,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升[6]。为进一步优化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建议教师继续深化对学情与教材的研究,不断创新项目设计,确保项目内容既贴近学生实际又富有挑战性。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与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评价,形成师生共评、生生互评的良好氛围。

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VR虚拟现实教育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初探》(课题编号:ZYB50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董慧.浅谈阅读课堂上的中职英语词汇教学[J].考试周刊,2019,(36):129.

[2]李小红.翻转课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中职教学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29):434-435.

[3]沈爱侠.培养中职英语课堂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与探索[J].英语广场,2019,(06):161-162.

[4]李桂萍.以生为本强调高效——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思考[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01):20.

[5]唐韩峰.基于“共同体”的中职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中外交流,2021,28(10):114-115.

[6]毛晓燕.创客教育背景下中职英语课堂建构探讨 ——以阅读课为例[J].英语广场(下旬刊),2020(12):125-127.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