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高校书院制融合了西方住宿学院和我国古代书院的特色,不同于学院专业管理模式的新型教育管理制度。以住宿区域划分学生的书院制则是书院制的一种形式,这种以住宿区域划分学生的模式,同样深刻地改变了以学院专业进行教育管理的传统模式,给高校开展学生资助管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脱贫攻坚实现之后,学生资助工作和精准资助仍然需要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书院制模式下进行精准资助的现状与挑战,并尝试给出解决方案,以便为更多高校在开展以住宿区域划分学生的书院制改革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书院制;学生资助;精准资助
引言
2017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该意见提出了进行书院制探索的意见,为教育部以及高校进行书院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此过程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以及相关部门发布了大量有关书院制的文件来支持和指导我国书院制的改革和发展。之后,教育部等部门陆续发布文件对高校进行书院制改革提出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全国各地高校,因地制宜,结合各自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了书院制改革。
一、书院制的历史
(一)我国古代的书院历史
历史上,我国书院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至唐朝,并在五代时期逐渐开始形成。古代传统书院在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之后,已经非常成熟和完善,各项功能齐全,具有教学、研究、生活等功能,既是文化教育的场所,也是师生生活的所在地。中国古代书院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一般都具有融教育、讲学、议政、藏书的功能,是我国古代教育智慧的结晶,因而,可以历经千年,如我们所熟知的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传承至今。
(二)西方住宿制学院的历史
除了国内有书院,在国外,也有融合自由教育、导师制、社区生活等的“英式书院”。这种书院产生在英国牛津和剑桥大学,此类住宿制学院,既推动了英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同时也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三)我国高校的书院制及类型
我国高校的书院制,可以追溯至本世纪初,经过20多年的积极探索和努力,也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根据杨国欣等的对书院制的调研报告,书院制的分类有以下几种:(1)按照学生覆盖开划分:有全体学生、低年级学生、部分专业或校区、精英学生;(2)按照学生分配至书院来划分:随机、按学院或专业、按住宿区域、择优选拔;(3)按照学生住宿方式:完全融合、大类融合或学科交叉、不集中住宿[1]。
目前作者所在高校,采用的是覆盖全体学生、按照住宿区域、完全融合的书院制。
二、书院制给精准资助带来的机遇
书院制改革之后,各支队伍能够回归主责主业。书院可以专心做好书院学生的日常管理。这将给学生资助带来一定的机遇。
(一)专心做好学生资助工作
从学生资助角度来看,做学生资助的部门能够专心做学生资助的工作,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可以不用承担学院的一些行政事务工作,因而,学生和书院的资助人员将有更多的精力处理自己的主责主业,进而,也将更有时间去了解学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可以更好地去开展学生资助工作[2]。
(二)书院制可以促进发展型资助
书院制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专业融合交流,进而可以开展更多专业融合方面的发展型资助工作。原本的资助工作仅仅针对学院或者学院某一专业开展,要进行专业融合方面的资助工作需要学院之间相互配合与协作。学院之间的配合协作需要相互的沟通,有一定的沟通成本。现在成立的以住宿区域划分的书院,一个书院内就有不同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因而,在书院内部,就可以独立开展专业融合方面的发展型资助。比如,理工科的学生普遍英语较差,而文史类的学生,理工科较差,且部分学校文科也会学高数等科目。因此,书院制改革前,需要理工科专业的学院和文史类专业的学院相互协作,才可以开展相关发展型资助。书院制改革后,书院内就可以开展理工科专业和文史类专业的发展型资助。
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而言,多专业学生的融合,培养学生有复合型的专业视野来看待问题,将更加适合社会的发展,降低在社会上的适应成本,更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3]。
(三)书院制促进资助诚信申请
书院工作人员进驻宿舍之后,工作区域就在学生的生活区域。此举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关注到学生的生活消费情况。由于工作人员的办公区就在学生住宿区,走访宿舍将更加方便,即使不走进学生宿舍内,见到学生的机会也将大大增加。这些将非常有利于观察申请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吃穿用等方面的状况。针对申请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工作人员只要留心去观察,就会比以往更加容易发现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而判断学生是否诚信申请。同样,对于发生了临时困难的学生而言,也将更容易发现和识别。总之,书院工作区安排在学生宿舍区,对学生申请资助起到一定程度的监督,将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促进资助申请的真实性。
三、书院制给学生资助带来的挑战
书院制的确给学生资助工作带来了一些正面的作用,同时,书院制也给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不少挑战。以住宿区域划分学生的书院采用“学校—书院—书院班级—宿舍”的管理层级,已经不同于以往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的层级模式,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样也产生了新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面的挑战
学生资助的基础与前提,是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书院制将原来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的层级模式改变成现在的“学校—书院—书院班级—宿舍”的层级模式,相应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流程也应与之相适应,要打破原来以专业班级评议与认定的模式。在专业班级的模式下,有专业班级班主任担任班级认定小组组长来进行评议与认定,专业班级的班主任往往是该班的任课老师,对于班级学生的经济情况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与此同时,专业班级同学经常在一起上课,彼此之间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于学生的衣食住行消费等经济状况会有相应的了解。现在全员书院制模式下,书院班级的同学不在一个专业班级,也可能不在同一个年级,在一起上课学习交流的时间可能相对较少,甚至出现完全不一起上课的情况,对于同专业同宿舍的同学消费情况可能有所了解,而对于不同宿舍不同年级专业的同学之间,相应地由于交流较少也不甚了解。在此背景下,如何准确精准识别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个挑战[4]。
(二)班级成员变动对精准资助带来的挑战
以住宿区域划分的书院,由于班级存在不同年级的学生,每一学年都将有一些学生毕业,同时有一些新生加入书院班级。这样的学生变动也给学生精准资助带来一定的挑战。除此之外,还可能发生学生因宿舍矛盾等原因产生的换宿舍甚至或宿舍楼,进而产生了书院班级成员的变化以及换宿舍或换宿舍楼后的学生在新的书院班级也将是一个相对陌生的个体存在。书院班级的成员的流动性与学院专业班级相比,明显较大。学院专业班级一般仅在转专业的年级有变动,但书院的班级可能每年甚至每月都有变化,这无疑对学生精准资助在认定或者资助资源的分配上有一定的挑战[5]。
(三)经济、学业双困学生帮扶方面的挑战
原先学工人员属于特定的某一个学院,针对学业困难学生,学工人员直接与学院教务老师或学院的专业课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协调即可。书院制改革之后,学工人员隶属于书院,不再隶属于某一个学院,因而对不同学院的教务老师和专业课老师做不到像在单一学院时那样熟悉。
书院和学院对于同一学生的信息掌握不同。具体而言,书院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掌握较学院而言相对充分,学院对学生学业的情况掌握较书院而言相对充分。而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往往伴随着学业困难,对于经济、学业双困难的学生的帮扶,需要书院、学院双院协同。具体到一个书院而言,要与多个学院协同,甚至十几、二十几个学院对接;对于学院而言,也是面临着同样的情况。在需要协同的书院、学院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做好经济、学业双困学生帮扶,是一个挑战。
(四)校友资助方面的挑战
毕业之后事业发展比较好的校友,怀着母校对自己在大学期间培养教育的感恩之心,往往会对母校进行捐赠,除了实物捐赠之外,也会有部分校友提出要捐赠奖助学金给在校学生。校友在感恩回馈母校母院时,怀着对教过自己的学院老师的感恩之情,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往往会考虑到优先校友本人毕业的学院,甚至是学院特定的专业。书院制打破了以前按学院专业设置班级的形式,同一专业学生分布在不同的书院。而校友资助在要求资助特定专业学生的情况下,通常做法,可以让学院来进行分配,但由于学生分布在不同书院,如何精准和公平地开展校友资助,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刍议书院制精准资助挑战的对策
(一)完善贫困学生的管理体系,确保精准识别
以书院制改革为契机,尽快建立健全起“学校—书院—书院班级—宿舍”四级管理体系,在四级体系之下,学校、书院、宿舍的管理体系是相对成熟和完善的,只有书院班级这一方面的工作较为薄弱。针对此情况,应尽快建立健全书院班级的运行机制,选拔书院班级的班主任(或者类似角色的教育管理人员),完善书院班级的日常管理机制。让书院班级成为书院班级同学们积极参与并认可的班级形式,书院班级的日常管理机制成熟之后,书院班级班主任(或者类似角色的教育管理人员)与同学们之间以及书院班级的同学之间的认识可以加深。新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之后,家庭经济困难的精准识别将会很大程度上提高,由于书院班级的同学们之间都在同一楼栋,在家庭经济困难识别方面,甚至可能比以前的管理体系之下精准度更高。
(二)加强顶层设计,保持书院班级动态稳定
以住宿区域划分学生的书院班级,因年级专业不同,班级成员流动性较大,除了在学生资助方面带来挑战之外,部分高校实际的运作中发现:不同年级学生安排同一宿舍,心理异常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因而,在制定宿舍分配方案时要加强顶层设计。在新生宿舍分配时,应首先考虑将同年级学生安排在一起,至于是否考虑同专业安排在一个宿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此外,在学生申请宿舍调整或者申请书院调整时,在安排新的宿舍时将年级作为一个考虑因素。
(三)健全书院、学院协同机制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学业困难,或者经济困难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甚至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等问题都存在同一个学生身上时,这往往就需要书院、学业双院协同开展工作。书院和学院应当在各自对学生情况掌握的情况下开展多维度帮扶。比如,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学生,由书院来主要负责学生的经济资助问题,学院安排专业老师或者将同专业学生成绩给书院,书院在本书院内部或书院之间协调安排成绩优异学生对学业困难开展学业帮扶。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心理问题学生时,同样是需要书院和学院加强协同处理,因此健全书院、学院双院协同机制,显得非常必要。
(四)健全校友资助机制
针对部分校友捐赠给特定专业的情况,可以由学院成立校友资助领导小组,并根据校友捐赠意愿和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资助申请流程。学院和相关书院协同做好校友资助资金的分配。同样也可以由学院将此类针对专业方面的资助协调学校学生工作部门统一来做。因此,可以实现校友进行专业方面定向捐赠的意愿,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帮扶特定专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结语
高校书院制改革是高校在参考我国古代书院,借鉴西方住宿学院制进行的改革与创新,是以人为本的体现,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进行书院制改革,势必会给高等教育以及高校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在我国实现全面脱贫之后,物质资助的意义,仅仅是其中一部分,更多地被赋予了深邃的价值。相比传统的学院模式,书院制模式下学生资助工作,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如何在书院制模式下,开展好精准资助,对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国欣,田志红,姚纲,等.高等学校推行书院制改革调研报告[C]//大学素质教育(2020下半年合集).河南科技大学书院制调研小组,2020:33.
[2]林冬冬,徐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育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01):90-93.
[3]高校”书院制”,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记者观察,2022,(16):58-60.
[4]王睿.以高校党建为引领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机制探析[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23,38(03):11-16.
[5]何小媚.“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辅导员育人模式的构建[J].学园,2023,16(10):16-18.
(责任编辑: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