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经济因为能够有效减少城乡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所以成为各国政府着力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抓手。而日本故乡税政策是利用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案例,它在推动乡村内生发展和改善乡村居民生活等层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我国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但另一方面,它也存在着给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之间带来新的不平等等负面效应,需要注重防范。
关键词:日本故乡税;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引言
现代化以城市化和工业化为特征,意味着资金、劳动力和技术等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都逐渐脱离农村和农业,进而向着城市和工业集聚,因此其必然导致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中叶开始就不断通过综合性立法规划和加大财政投入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些针对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倾斜性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乡村振兴,但其主要依赖于中央或地方最高一级政府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和支持,在提高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方面作用相对有限。数字经济是指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有效使用数字技术,并把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进而提升经济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减少城乡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因而最近几十年来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着力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抓手,而在具体实践上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相关政策。
为了应对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我国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并把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作为重要的政策取向,因此研究各国利用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并探析其对我国的启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由于在农业生产方式和乡村社会现代化发展历程上的相似性,日本的乡村振兴政策对于中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1],而“故乡税”借助于数字经济的赋能在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故乡税政策的基本机制、实施效果及相关弊端进行分析,探究其利用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机理,进而总结其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日本故乡税政策概论
(一)日本故乡税政策的基本机制
日本故乡税虽然名称带着“税”字,但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强制性税收,而是一项针对由居民个人直接负担的个税和住民税的税收减免制度[2]。具体而言,在该制度下,居民个人可以直接或通过特定网站等方式向除现居住地以外的任一市、町、村等日本地方自治体政府(不一定是自己原生故乡)捐赠一定款项,并从受捐地方政府处获得捐赠证明。之后,在扣除必须自我负担的2000日元后,捐助者在本年度的个税和次年度的住民税中可以免除或返还相应额度的税款,不过个税和住民税的免除额度设有一定比例的上限。由于地方政府往往都有土特产品等回礼,因此,对于捐赠者而言,基本等同于以2000日元购买了相应回礼。但是对于各地方政府而言却意味着税收的争夺,特别是对于经济最为发达的东京都各级政府而言,该制度导致了税收的大量流失。
(二)日本故乡税政策的发展历程
1.缘起
故乡税政策的最初构想来自2006年时任福井县知事西川一诚提出的“故乡捐款扣除”提案,西川指出,乡村和小城镇等地方政府花费大量公共开支所培养的年轻人最终都前往大都市工作并在当地缴纳个人所得税和住民税,这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因此他提案为鼓励他们捐钱给故乡,允许相应捐款在个人直接纳税中进行扣除。随着城市化发展,特别是东京都的一极独大,日本内部地区和城乡差距也不断被拉大,它使乡村发展活力严重不足。这是其自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所面临的最为关键的发展问题。因此,西川的提案获得了民众和舆论的极大支持,但由于该提案涉及各地政府之间的税收转移问题,所以并非可以轻易决策,也没有立即转化为国家政策。直到2007年5月,日本中央政府才成立“故乡税研究会”,召集各地知事、相关专家和社会组织等来共同研讨西川的提案,之后经过总计9回的研讨,该研究会于2007年10月正式公布了《故乡税研究会报告》。然后,以此为基础日本中央政府在2008年税制改革大纲中列入故乡税,并在获得国会通过后于2008年4月正式开始实施。
2.发展概况
日本总务省每年会发布故乡税相关的详细数据,自2008年实施以来,日本故乡税的申报总额和件数都不断获得增长。具体金额来说,最初7年相关数值较小,从2008—2014年,分别为81.40、76.98、102.18、121.63、104.10、145.64和388.52亿日元,而从第8年的2015年开始则飞速跃升,整体金额于2015年达到了1652.91亿日元,是2014年的4倍多。之后更是大幅增长,其中有5年的年度增长额都超过了1000亿日元,到最新公布的2022年已经达到9654.06亿日元。
自2008年开始实施,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故乡税政策取得了极大成功,而这实际上与故乡税政策对于数字政务和数字经济的借助密切相关[3]。首先,日本政府在政策的宣传、推进和操作上,都极大程度地利用了数字化手段。作为故乡税政策的主管部门,日本总务省在其主页上设有专门的故乡税政策板块,对制度的设计初衷、具体的实施过程、各年度的实施状况以及典型的成功案例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特别是关于具体情况提供了精确到市町村的统计数据;其次,为了便利化故乡税的捐赠和申报,日本总务省不断简化程序和完善相关机制。就机制层面而言,故乡税政策在2015年进行了重大改革,一方面是在相应税收中全额免除的捐赠额度相比之前提高了一倍,另一方面是推出了“一站式特别申报制度”,即只要符合相关条件的话,通过网站填写简单信息即可完成申报。所谓相关条件指的是捐赠对象不超过5个地方政府以及没有特别的税收申报,而这些是很容易达到的。就实际操作而言,故乡税政策积极拥抱数字经济。各级政府都和主要的购物网站进行合作,在其上设立专门的故乡税板块。利用相关模块不仅可以计算具体捐赠金额的相应免税额度,而且可以在其上直接选择相应地方的故乡税捐赠回礼。因此,自2015年开始日本整体的故乡税数额实现了飞跃式增长。
二、日本故乡税政策的效果与弊端
(一)效果
日本故乡税政策实质上更接近于慈善捐赠和税收转移支付的结合,由于能为乡村地区注入发展资金,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日本乡村地区的各方面发展。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故乡税促进了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
作为重要的资金来源,对于人口过疏化老龄化严重的市町村,故乡税是极大的财政收入,比如,北海道的部分偏远地区其故乡税的收入远远超过财税收入。而这些收入为当地的社会民生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随捐赠证明一起寄送的回礼是影响市民选择捐赠对象的重要因素,并且因为可自由在相应购物网站上选择,所以整个故乡税缴纳流程实际上类似一个B2C(商家到消费者个体)的团购流程。也正因为这样,故乡税的涌入不仅带来了资金,而且极大地带动了受捐赠地方作为回礼的相关特色产业[4]。
2.故乡税催生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方面,如上所述故乡税政策的实施为受捐赠地区提供了发展资金,带动了特定产业的兴盛,这本身就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内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市民在捐缴故乡税时可以指定相应捐款的用途,因此各地方政府都事先在总务省相关网站上列明受赠资金的特定规划项目及具体方案。为了使得这些规划吸引人,各地方政府往往使出浑身解数。这大大推动了它们之间的竞争,强化了它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
3.故乡税有利于受灾地区的救济和恢复
故乡税政策实质接近于捐款制度,因此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民个体的良善意愿。而每当发生重大灾害时最容易激发个体的利他精神。故乡税政策很好地为市民的良善意愿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因此在发生日本东北大地震的2011年以及熊本县地震的2016年等年度,受灾当地都获得了众多故乡税捐款。并且,发生重大灾害时,总务省和相关购物网站的相关故乡税模块里往往都会开通针对受灾地区的一键直达渠道,这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对这些受灾地区的故乡税捐赠[6]。
(二)弊端
1.过度的回礼竞争给许多地方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故乡税的回礼本意是为了表示感谢和借机宣传当地的特色产品,但是由于其对市民的捐赠地选择影响极大,因此各地为了获得故乡税收入展开了激烈竞争,积极开发各种迎合市民喜好的特色产品和服务,并且不断提高相关回礼的数量和价值。而过度的回礼竞争不仅有违慈善捐赠的利他主义本质,还给地方政府带来了极大的行政和财政负担,也违背了故乡税政策平衡城乡差距,帮扶偏远地区的本意[7]。
2.减少了大城市政府的财税收入,并对其财政预算和相关施政带来了负面影响
故乡税的另一面就是转移支付,受捐赠地方的故乡税收入实际上是大城市的税收损失。而一来部分税收是第二年汇算后退回的,二来故乡税捐赠的具体数额完全由市民个体自主决定,使得大城市政府无法预估具体税收变动。因此,对于大城市的预算编列和具体施政都带来不小的困扰。
3.在市町村之间造成新的发展不平衡
由于农林渔牧产品等自身资源不足或者缺乏特色,以及不擅长营销等原因使得许多市町村不仅在竞争故乡税捐赠时落入下风,甚至反而可能导致税收的流失,结果造成了各地之间新的发展不平衡[8]。
4.在纳税人之间造成新的不公平
因为高收入纳税人可以捐赠更高额度的故乡税,而基于同样的返还比例,其实质上获得了更高的税收减免,而且高捐赠者还能获得更高价值的回礼。但不论捐赠额度高低,2000日元的不减免限额是一致的。因此结果就是在纳税人之间带来了新的不公平。
三、对我国的启示
当下我国也面临着推动乡村振兴,减少城乡不平等的重要战略任务。而中日之间在农业和农村等层面有众多的相似性,因此作为日本应对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政策,故乡税具体的实践经验和相关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和吸取。
首先,如同故乡税政策在其实施中所显示的,数字经济可以极大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公平性。日本故乡税政策获得极大发展正是因为其对数字政务和数字经济的应用和凭借。无论是政策的宣传和说明,还是具体的实施和推进,故乡税政策对政务平台和电商平台的利用程度都很深。而故乡税的有效推进意味着该政策的本意,即在应对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资源要素配置不合理不公平问题上获得了相应成效。换言之,故乡税政策凭借数字经济的赋能改善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推动了社会发展的公平性。
其次,从日本故乡税的实践来看,其相比于传统的依赖中央政府直接补贴的财政转移支付,故乡税这样的依赖众筹的间接税收转移更能激发地方发展的内生动力。对地方政府而言,相比于直接向上级政府要补贴,直接诉诸社会大众,其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显然更多,但也因此更能激发地方的社会内生发展动力。
最后,故乡税政策本质上是慈善捐助和转移支付的结合,其背后很大程度上涉及财税资源的零和博弈,有效地推进意味着极大的利益调整。并且如同在其实施过程中所显现的,利益调整容易引起新的不平衡和不公平。这需要在具体制度和机制设计上加以规制和防范。
结语
推动乡村振兴和减少城乡不平等本质上需要吸引在外的资金、劳动力和技术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回流乡村。日本故乡税政策凭借数字经济的赋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相应资源流向乡村,改善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推动了社会发展的公平性。就这点而言,它对我国的乡村振兴政策和实践有其借鉴意义。
本文系浙江省社科联研究一般课题《战后日本乡村振兴政策史研究》(项目编号:2021N9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曹斌.乡村振兴的日本实践:背景、措施与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 2018, (08): 117-129.
[2]郭佩.乡村振兴的别样路径——日本“故乡税”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社会保障, 2022, (05): 76-77.
[3]宋健敏.从中央政府的地区财力平衡措施到地方政府的互联网众筹工具——日本故乡税简介及启示[J].公共治理评论, 2018, (02): 67-76.
[4]李淑一.日本乡村振兴模式:“故乡税”的实践与启示[J].当代农村财经, 2022, (09): 29-33.
[5]武靖国.日本“故乡税”经验及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J].地方财政研究, 2023,(10): 97-112.
[6]刘标胜.日本故乡税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启示[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01): 1-5.
[7]郭佩,刘莉.日本乡村振兴的别样手段:故乡税制度的实施路径、效果及争议[J].世界农业, 2022, (08): 41-50.
[8]王猛,李昀蔚.日本“故乡税”推动城市要素向乡村流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2-11-7(007).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