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促使了居民消费升级以及诸多行业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国内旅游业基于旺盛的民众旅游需求和巨大的旅游浪潮,在当下的发展中已经创造了诸多新的旅游业发展和出游记录,这充分表明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新时期下旅游业这一综合性产业下属的各类产业环节,也都需要做到结合新时代旅游需求实现自身产业升级发展,其中处于旅游产业链核心地位的酒店业亟需做好营业优化和管理创新,保障酒店服务和管理工作能够满足旅游业新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就结合现有行业情况和相关文献资料,采取文献研究、数据分析等多样方法,针对旅游新趋势下的酒店管理创新进行研究,论述并总结具体的酒店管理创新策略,以期能够对现阶段酒店管理产生较好影响。
关键词:酒店管理;酒店经营;旅游业
引言
旅游业是一项社会综合性产业,其主要依托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多环节综合构成,当下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各地方为促进地域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升级,不断建设符合本地特色的旅游产业,因此我国旅游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基于民众消费升级和旅游支出扩大,市场份额不断增长,且基于国家政策引导和社会大众要求,当下的国内旅游业发展在质量和需求上也有更高的发展要求,因此总体而言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且激烈竞争的阶段,处于旅游产业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任何一家企业,若想在新环境下分得一杯羹,就需要落实新的发展模式适应新的产业格局,对于酒店业来说更是如此,这关系着酒店企业的发展优势和可持续经营效益。
一、旅游新趋势的基本含义
(一)旅游经济持续增长
旅游新趋势首先表现为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2019年我国旅游业的经济增速已经显著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国内游和出境游均有稳步增长的态势,依照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已达到了60.06亿人次,同比上年增长8.4%,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更是高达6.63万亿元,同比往年增长11%,旅游业对当年的GDP综合贡献达到了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而根据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统计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次就达到了23.84亿,同比上年同期增长了9.29亿人,同比增长达63.9%,且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2.30万,同比上年同期增长95.9%,这一系列数据都充分显示,我国往年旅游业的旺盛发展趋势以及今年旅游市场高开稳走的快速复兴趋势[1]。
(二)收入持续增加恩格尔系数走低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改善,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走高,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均有了显著的改善,根据相关数据调研显示我国城镇和农村恩格尔系数在过去分别降低了30%和37.7%,恩格尔系数的降低表明居民日常生活中食品支出总量降低,商品服务和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国民可支配金额增加,社会生产极大富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在生活必要开支之外,进行个人享受和生活品质提升的消费,其中旅游作为提振生活质量促进个人享受的重要消费途径,其本身更受广大民众关注和青睐,上文中的旅游业数据就充分证明了这一观点。并且再加之现阶段年轻群体、中产人群、城市白领、退休人员等旅游消费主力军,在旅游消费观念上更青睐于自身情感需求的满足和性价比的追求,因而当下国内消费者在旅游消费时,更注重氛围、文娱、体验感的提升,而非单纯的消费支出,这种新的消费形式和消费趋势,也对推动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迅速和良性循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三)旅游态势转变
过往的国内旅游基于业态形式不成熟以及消费者对新兴旅游业的理解不足,故而多以跟团游、购物游等旅游模式为主,而当下国内旅游态势基于新生代旅游群体的消费观念改革以及当下国家对旅游业的改革和强化管理,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
1.自驾游与散客增多
国内交通设施的便利以及民众出行的方式选择增多,都促使现阶段国内游客注重采取自驾游和散客旅游方式,这不仅符合当下新生代消费者自由、独立的旅行需求,也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及时调整旅游方向和规划,也可以规避长久以来存在的强制购物、跟团快节奏旅游的缺陷。
2.主题旅游更受青睐
当下的国内消费者基于消费升级和消费心理的变化,在旅游上更注重能给自己带来更好旅游体验和享受的主题旅游模式,特别是城市白领、中产人群以及新生代青年,在旅游消费上更注重文化感受的关注。
3.短途旅游普及
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带来了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民众日常基于工作、生活琐事等各种影响,难以实现长途长时间旅游,因此,在此情况下更多的民众选择短途的一日游,多选取城市近郊或周边区域进行短途旅游,这种新的旅游形式也对当下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影响[2]。
二、旅游新趋势下酒店管理创新发展必要性
(一)从酒店自身的角度出发
从酒店自身角度出发,旅游新趋势下酒店管理的创新开展,对于酒店自身的业务发展和行业进步具有极大的价值作用,一方面当下的旅游新趋势下,国内消费者对于旅游消费的需求旺盛,旅游业产值不断增高,相关酒店企业需要提升管理创新效果,促进自身管理效能和水平的进步,以适应大量、多样的国内外消费者需求;另一方面,当前国内酒店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尚未达到国际化和标准化的发展程度,对于日益增长的游客旅游需求,特别是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尚且难以满足,因此相关酒店需要落实酒店管理优化创新,促使酒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保障每个入住酒店的游客都能感受到良好的服务,以此最终实现酒店经营效益的提升和后续的稳步发展。
(二)从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
从整个旅游业发展看,酒店管理的优化创新符合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需求,酒店管理的创新发展关系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成果,旅游产业作为一项综合型产业,本身是多个行业领域的综合体,其中酒店业本身基于自身的服务职能和差旅住宿保障,是为消费者提供良好消费保障和旅游发展支撑的重要环节,总体而言,酒店管理的创新发展最终受益方并不止酒店行业和相关企业,也关系着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稳定性。
(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
从社会层面来看,酒店管理创新优化,能够积极促使社会相关领域的创新健全发展,一方面酒店行业面对新旅游发展趋势下的创新发展,有助于其他行业提供创新发展的基础和经验保障,对于其他相关行业领域有带动发展的价值意义;另一方面从社会层面来看,酒店管理创新优化,对于整个产业链的优化发展也具有极大的价值意义,对酒店管理领域的创新发展,能够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积极促进作用[3]。
三、旅游新趋势下酒店管理创新策略
(一)基于本土文化建立我国酒店业的特色品牌
中国在加入WTO入世前,各个跨国企业和知名公司就积极进入中国市场,以先声夺人之势获取中国市场利益,占领中国市场份额。其中旅游业方面的品牌影响更为深入,包括希尔顿、洲际、万豪、凯悦、凯宾斯基等知名跨国酒店在中国拥有极高的市场份额和市场知名度,这一情况的存在不仅影响我国后来本土企业的发展,也会对国内本土品牌意识的构建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此情况下相关国内企业应注重基于本土文化和本土环境,构建本土酒店品牌,做到人地优势下的本土酒店品牌竞争优势提升,实现产业发展和酒店行业适应新的发展生态。本文建议在当下的国内旅游业发展大趋势下,应当注重建立一批面向基层注重性价比的酒店品牌产业,注重定价面向工薪、服务面向平民、需求落实个性化保障,以此实现弯道超车,构筑本土品牌优势,满足新趋势下的民众旅游需求,实现基于本土文化建立我国酒店业的特色品牌[4]。
(二)强化人员管理培训
团队素质的优劣不仅关乎酒店的经济效益,还关乎酒店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酒店应重视对管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安排有能力、有素质的工作人员承担岗位职责,并持续开展提高员工BjWglJfaJqG0hOGTC9+CSE2vmpJqQXMK+TFGATx9UCE=职业素质的教育与培训工作,以与动态发展的市场保持一致。提升员工职业素养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还可以提高企业效益。在淡季时,通过科学的经营管理可以降低酒店运营成本,保证经济效益。酒店必须持续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让他们在接待游客时从容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高游客满意度,在稳定客源的同时塑造良好形象。酒店是以服务为本的产业,员工服务质量是酒店在市场环境下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以此为基础,酒店应将人才培养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认识到目前阶段在人才培养方面应下多大功夫,让人才为酒店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酒店接待的外国客人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在新的时代,传统酒店管理者已无法满足经营需要。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和文化的客人对酒店服务方式有了更高要求。为此,酒店应培养具备多种语言能力的专业人士,加深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理解,不断改进国际化服务,让外国客人更加满意。这既是酒店的长期发展,也是展示大国风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贡献。员工的专业素质对酒店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酒店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建立岗位职责意识,激发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品质和效率,为酒店带来更多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三)完善内部管理建设
1.做好价格和服务的关系处理
正确地整合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到酒店定价与行业发展需求的结合,在定价上应做到尽可能的低定价、高服务,以高度的酒店入住性价比,促使酒店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实现面对国内新兴游客需求的满足,在此过程中对于定价和服务的落实,应根据游客需求定制,一方面应满足城市居民及其周边居民的一日游需求,制定合理的价格满足短时旅游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根据当下游客对文化旅游、主题旅游的需求,设计基于酒店基础价格以外的额外附加服务选项,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能够根据酒店的服务项目进行合理的选择,有更多的自主选取空间。
2.注重构建全员运行机制
所谓全员运行机制,就是酒店方面应做到全体员工参与gCuNcJCuf/A8bWB1NObctI4VoA6r25zOpKp/1C76r+c=的酒店管理,发动酒店各级员工积极参与到酒店管理工作中,对酒店现行制度、服务和管理内容的不合理情况提出相关建议,以此引导酒店企业管理的更好发展,例如,相关酒店可以开展酒店管理座谈会或者酒店献言建策活动,引导酒店员工根据一线客户和消费者需求,进行酒店消费升级和管理优化。
3.积极做好酒店企业文化的建设
酒店作为服务于广大消费者的社会企业,本身的企业文化和酒店文化建设将实际地关系着酒店的经营效果和经营发展质量,因此本文认为酒店方面应当在文化建设上做好相关工作,对酒店的价值观进行积极提炼,并丰富现有企业文化内涵,做到以企业优秀价值观引导酒店内部管理的人性化,以酒店优秀文化内涵,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保障,从而提升酒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四)建设主题酒店适应消费需求
当下的群众消费者旅游模式,更加倾向于文化体验和舒适享受,诸多消费者愿意对自身日常未曾接受过的新鲜事物和文化进行付费体验,而酒店方面则需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做到现有酒店经营模式的优化,建设具备一定环境主题的酒店居住环境,以更好地适应当下消费需求。例如,相关酒店可以以茶文化为基础开展酒店主题建设,之所以选取茶文化,主要是因为旅游产业的主要消费者以退休职工和城市青年为主,茶文化本身的传统意涵本身更契合退休职工的日常文化需求,也能够让更多城市青年以体验自然了解不同文化为需求进行入住体验。因此,相关酒店可以通过茶文化主题酒店的打造引导酒店产业发展,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注重酒店整体环境的茶文化元素融合,包括茶文化室内装潢、茶元素食品供应、茶艺茶道展示等,为游客提供尽可能多样的茶文化元素,另一方面也需要注重根据游客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茶元素服务,因为在茶元素的体验上青年游客更注重对茶元素的体验,退休职工群体更注重对茶叶等产品的品尝,并且鉴于两者的消费观念、经济水平差异,因此,酒店方面应当为消费者提供更具备个性化的服务,供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总体而言,酒店方面为促进当下的产业发展和消费者需求满足,应积极构建主题酒店,上文提及的茶文化酒店模式仅仅是一种参考,相关酒店应在酒店主题设计中,根据实际的酒店定位、地域文化以及客户需求进行合理选择,以提高酒店经营质量,促进酒店文化和酒店主题符合消费需求[5]。
(五)借助信息技术打造智慧管理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当下的酒店管理工作提供了创新工具和发展契机,良好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应用,可以促使产业发展质量提升,促进酒店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应用于服务前期阶段,也就是在酒店对客户服务正式开始前,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和智能化技术应用,对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态势、民众旅游倾向、酒店价格接受范围、酒店服务内容期望等进行收集整理,以便于在旅游旺季情况下,酒店可以根据游客和市场的变化需求,进行酒店服务管理的调整。另一方面,相关酒店企业应注重打造面向游客的信息化系统,通过线上网站建设和专业APP设计应用,让游客可以通过各类线上工具,选取旅游目的地的最近酒店,并且相关酒店也需要积极与各个旅游平台、出行平台合作,通过竞价排名、优惠券发放等引导游客在出行住店时,优先选取本酒店,以此实现市场份额的占据和消费者的吸引。
结语
在当下的新发展趋势和旅游业新环境下,国内酒店若想实现产业发展和酒店管理工作的优化,就需要相关酒店企业注重在酒店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基于本土文化建立我国酒店业的特色品牌、强化人员管理培训、完善内部管理建设、建设主题酒店适应消费需求、借助信息技术打造智慧管理模式在内的措施应用,实现高质量的酒店发展。
参考文献:
[1]卜荔娜.基于数字化背景下酒店管理的营销策略创新思考[J].商业经济,2023,(09):88-90+157.
[2]龚春燕.信息化背景下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方式的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3,(13):12-14.
[3]周艳.新趋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探讨[J].营销界,2023,(09):50-52.
[4]闻涛.新形势下酒店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J].中国市场,2022,(23):65-67.
[5]石蕾.旅游新趋势下的酒店管理创新探究[J].西部旅游,2022,(08):66-68.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