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立学”课堂的价值引领下,积极探索“分层协作”模式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授课模式。将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目标合理分层,灵活设计教学、积极建设小组,通过组内、组际之间互动和协作,优化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等,以期培养全面发展且富有创造性的人才。
关键词:“立学”课堂;“分层协作”;过程管理;小组建设
所谓“立学”课堂,就是试图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达成与学生的课堂学习融为一体的一项课堂实践研究。“立学”课堂是有深度、有灵魂的,它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立学”课堂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学生的“学”需要教师的“立”,也就是说需要教师的引导、启发、帮助、点拨等。
在执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教师发现几乎每个学生在幼年时期都听过或者读过这则童话故事,导致学生对内容一知半解,提不起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阅读文本,探究其中的内涵及价值,学会写作的技巧方法,笔者通过自身教学的“立”,改变学生“学”的生态、样态,利用“分层协作”促进学生“学”的真正发生、深度发生。“协作学习”与“合作学习”相比,都具有“小组成员共同学习”的意思外,前者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后者侧重追求学习的结果。“分层协作”践行了“立学”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明确层级目标,强化学生的协作意识
“立学”课堂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对新课标、教材、单元任务等有着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又需要了解学生真实的学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强化学生分层协作的意识。
《皇帝的新装》一文所在单元强调学习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阅读不少于400字。但是《皇帝的新装》一文篇幅较长,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专注力,笔者首先布置初读任务,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完成对全文的速读浏览,并标记小节号,圈画疑难易错字词。在初读之后,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和同桌核对小节数是否正确。对于字词的学习有的前后桌讨论交流、有的查阅工具书,协作学习的氛围逐渐浓厚。
为了强化学生的协作意识,笔者又提出了主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童话故事?”还提供了四个助读任务,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一完成:
1.标题入手——什么样的皇帝?“新装”是什么?拟几个有关联的小标题串起全文。
2.复述思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结果或影响?
3.情节展演——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各有什么特点?你最想扮演哪一个,说说理由。
4.童话解码——你觉得作者想借助文章传递怎样的思想?结合当下,你还读出了什么?
以上四个助读任务给出了支架,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行文思路,而且针对不同的能力层级也有个性化的设计安排,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多方印证、多加查证的研究精神,还要强化学生主动交流、取长补短的协作意识。
二、关注过程管理,指导学生展开有效协作
教学中发现课堂导入时直接呈现与文本情节相关的短视频,过快的节奏和炫目的影音不利于学生的沉浸式学习,几分钟内讲解只是囫囵吞枣,学生不能掌握精髓主旨。因此,不应该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制作视频上,而是要重视教与学的组织,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指导学生学会协作的方法。
1.要注重目标达成,学思并举。教师要提醒学生不仅要关注问题或者任务本身,更要揣摩其背后所蕴含的知识能力要求或者学科素养目标。针对《皇帝的新装》一文,拟小标题时学生多以“皇帝”和“新装”为核心语素,根据故事发展在中间添加“爱”“做”“展”等动词。有的学生提出“做”的主语应该是骗子,小组重新梳理后讨论得出“皇帝好新衣——骗子做新衣——君臣看新衣——众人赞新衣——小孩揭新衣”。
2.要注重沟通交流,学会表达。为了提升协作的效率,调节接收信息的敏感度,笔者在PPT上投影了一组句式供学生交流时参考使用。用于表达观点:“基于……我认为”“从文中……我得出结论……”等。用于反驳对方:“虽然你的观点明确/想法独特/思维有创造力……,但是我还是坚持……”等。用于阐述理由:“首先……其次……最后……”“一方面……另一方面……”等。协作中的学生变得更加彬彬有礼,倾听和表达能力都有所提升。
3.要注重取长补短,学有所得。选择完成不同任务的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时积极分享成果,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互为补充、主动协作。比如,活泼开朗的学生会倾向于展示表演,会更愿意虚心听取思维缜密的学生在情节梳理和人物剖析方面的意见。而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对于他人精彩的展演会报以热烈的掌声,也会诚恳地提出改进建议。
三、合理建设小组,提升学生的协作效果
学习小组是基于共同学习的目标而组建的班级“小单位”,它可以由学生自由组成,也可以由教师按照一定的标准组建。以选择《皇帝的新装》情节展演任务为例,笔者在原有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做了如下指导,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学习协作的效果。
首先,要有组织分工。组长是小组的灵魂,好的组长能够快速高效地带领团队取得进展。一般是组长询问同学想扮演哪个角色,要求同学各自谈谈对人物的看法,然后集体商议表演哪一段故事情节。全体成员不可能全部上台,此时就需要组长发挥领导才能,可以设置除演员外的其他岗位,如导演、剧务等,使表演逐一得到落实。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建议组内先预演一次,通过调整增删、切磋磨合以求最佳效果,成员间也能加强互动,形成良好的协作氛围。
其次,要有轮岗补位。在小组建设中,笔者一直和学生强调要有轮岗和补位意识,每个人只有切身感受到其他岗位的不易才可能更好地配合他人,积极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在小组协作需要时挺身而出,在不同的岗位要求下发展自己的各项能力。比如,众多人物对“新装”的表现是不一样的,通过饰演不同的角色来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性格,有利于对童话寓意的挖掘。
最后,要有评价机制。小组协作的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机制。为了提升展演质量,积极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笔者设置评分表(如表1所示),促进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依照以上评分内容,小组内集思广益,小组间互相竞争。为了获得“主旨正确”这一项得分,有的小组采取了边演边板书的形式,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为了更有创意,有的小组在展演结束后采用了“人物独白”的形式说出“心声”。比如,孩子会说:“我的眼睛不会说谎,我看到什么就是真实。”而转述孩子真话的大人则会说:“我的眼睛也看到了真实,但我不敢说,我只敢转述,因为我害怕。”
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在引导“学”上下功夫,又要在如何“立”上做文章,真正实现教学由认知性学习为中心向活动性学习转变。分层协作的“立学”课堂实践,就是要求教师将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实践中展开教育教学;合理目标分层,灵活设计教学,积极建设小组,通过组内、组际之间人际互动和协作学习,优化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等,培养全面发展又富有个性的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分层协作’模式下初中语文‘立学课堂’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ZD2023176】
作者简介:蒋慧(1979— ),女,江苏省南通市田家炳初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