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小时候,一入夏,卖棒冰的老奶奶戴起草帽,推着一辆自行车,车后座驮着一个用棉被捂得严严实实的白色木箱满大街转悠,她一边用一块短木板“笃笃笃”敲打木箱,一边大声吆喝“卖棒冰咯,橘子棒冰,赤豆棒冰”。那是童年夏天最幸福的召唤。
每当学校放学铃声响起,孩子们蜂拥挤出校门,将老太太的“移动冰棍摊”围个水泄不通:“我要一根奶油雪糕。”“我要青梅棒冰。”“我要赤豆味。”
隔壁班有一对双胞胎,哥俩经常合买一根橘子棒冰,你抿一口,我舔一下,舍不得一下子吃完,偶尔咬一小口,也要在嘴里含上半天才吞下;还有一对爷孙,也是棒冰摊的常客,孙子经常一根棒冰不过瘾,爷爷便接二连三掏钱,青梅、赤豆、奶油、橘子轮着转,花式绝不重复,看得我这个囊中羞涩的“赤贫户”眼馋不已。
当年一根棒冰才一两毛钱,可父母对我管教甚严,在零花钱方面,几乎一毛不拔。可办法总比困难多,一天中午,趁着父亲午休之际,我偷偷从他皮夹子里抽出一张大额纸币,一溜烟跑到棒冰摊前,买下五根垂涎已久的橘子棒冰。棒冰橘子味浓郁,清甜爽口,最能消暑解渴,一口气吃完,真算过足了瘾。可当我面对一大把找回的零钱却犯起了愁,这么多零钱藏哪里好呢?带回家万一被父母发现,少不得问起缘由。恰好,迎面走来了背着书包的班长文涛,情急之下,我鬼使神差地将钱塞进他裤袋里:这些钱给你买棒冰吃。文涛也没推辞,我以为完美解决了“后顾之忧”,一颗悬起的心才放下。
孰料,傍晚,当一家人围桌吃饭,文涛父亲登门造访。当他叙述完事情始末,母亲气得浑身发抖、额头青筋暴起,她抄起一根木棍就要打我,被文涛父亲拦住:“不要打孩子,有话好好说,知错能改就行,棍棒不能解决问题。”
我的母亲显然没有“好好说”,她还是“修理”了我一顿。第二天一早,她带我到学校,先到班主任办公室,严肃地说:“你先向老师认错,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认错。”
我话还未出口,泪珠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啪嗒啪嗒”落下。班主任是一位文静秀气的年轻姑娘,她一脸疑惑地看着满脸怒气的母亲和哭得稀里哗啦的我。
当我断断续续说清事情始末,她思索片刻,柔声细语说道:“我看当众认错就算了,知错能改还是好孩子。”
这件事情给我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我对母亲这种决绝的行事风格敢怒不敢言。直到后来,读到了一个故事,我才心有所悟。故事大意是一位母亲对儿子宠溺无度,孩子刚懂事,去菜场顺手偷了一根葱,母亲非但没责骂,反而夸他聪明能干。从此,儿子一发不可收拾地偷窃上瘾,从邻里之间的小偷小摸到杀人越货的江洋大盗,终于有一天被官府缉拿归案。问斩之际,儿子恨母亲没有早日告诉他偷东西是错误的,以致让他落到今天这般田地。这位老母亲捶胸顿足,老泪纵横,却悔之晚矣。
我想,母亲当时对我不留余地的处理手法,为的是让我时刻谨记“勿以恶小而为之”。母亲每每提及那件事,经常絮叨:倘若文涛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私吞了那笔钱,谁知道你以后会走上什么样的道路。
其实,后来,母亲也反思过自己。孔子说:食色,性也。圣人尚如此,更何况贪吃本来就是小孩子的天性。于是,每年夏天,她都会给我买五花八门的冷饮,其价格远甩棒冰摊上的橘子棒冰几条街,我反而受宠若惊,食旨不甘。父亲倒是一眼看出我的小心思,他建议,不如利用暑假空闲时间,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一来培养自己的生活能力;再者,以劳动抵冷饮费,提早体验一下自食其力的生活滋味。
转眼又一夏,花式冷饮铺天盖地,我早已不再为吃什么冷饮发馋,唯独对橘子棒冰心心念念,可如今的街头早已没了“笃笃笃,卖棒冰”的流动摊。据说,当年的橘子棒冰是用橘子粉和糖泡出来的,于是,我买了一套塑料模具,用橘子汁和汽水拌匀后放置冰柜成型,尝了一口,一股似曾相识的味道氤氲在唇齿间。
自那件事发生后,我记住了“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从未有过一丝不好的念头,即便在无人之处,地上有钱物,我也会不拾遗金;当然,母亲还告诉我了另一句话“忽以善小而不为”,将它交至警察是我必然的选择。
编辑"东篱"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