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数十年的探索中,经历了双基目标、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目标三个阶段。分析英语学科课程目标的三次标志性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大”和越来越“小”的两个方面:所谓“大”,是指课程所肩负的人才培养任务越来越重大;而所谓“小”,则是指英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不断地淡化。基础教育从凸显“学科”走向凸显“育人”,课程教学的重点也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思维训练和价值塑造——这正是基础教育理念变迁的反映。
在词汇、语音、语法和听说读写不断淡化的基础阶段教学中,如何实现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呢?本质上,英语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并未淡化,它仍然是学科基本框架,但是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多维功能。这一目标,最终必须在课堂设计与实施中呈现,而其中的关键环节便是一线教学的整合与融合。这既是认知层面的,也是操作层面的。
第一,整合外语知识、技能和素养。课堂教学应走出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教学的“孤岛”,“拥抱”内容。教师应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基于学习活动观,引导学生通过语篇研读和语境体验,实现“学习(知识)—应用(技能)—创新(素养)”的衔接和循环。
第二,融合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构建单元整体教学,采取以语篇为中心、聚焦单元主题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与表达的任务中,体验具体的文化内涵,梳理叙述逻辑,培养批判和创新思维,并从教材文本中获得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英语的“双基”既可以隐身于语篇,又可以凸显于主要的学习任务。语言不只是载体和途径,也是目的。
第三,着眼大观念,实现跨学科融合,树立超学科体系观。如果能将语言知识视为复杂的、动态的开放系统,将外语行为视为参与跨文化交际及其他社会活动的符号及方式,教师在教学时便会自然地融入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反过来,单元整体教学中涉及的跨学科内容,也可以整合为一个知识体系。总之,今天的英语课堂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应融入更大的认知系统,传统的英语教学需走向以育人为核心的英语教育。
需要强调的是,在AI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语言知识元素的运用越来越体现出多模态的性质,教师应当顺势而为,使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完全融合——AI不仅是教学方式,而且也是教学内容。唯有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方能培养出国家和时代所需的人才。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