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学术传播模式的演变,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期刊已成为全球学术出版的重要趋势。医学类OA学术期刊以其便捷、公开的学术资源,在促进医学知识传播和科研成果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国内针对医学类OA学术期刊传播效应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显不足。基于此,本研究试图探讨医学类OA学术期刊的特性、传播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其传播效果的策略。首先,研究分析了医学类OA学术期刊的三个主要特征:开放获取内容、数字化在线发表和版权灵活授权。这些特征共同促进了医学知识的传播和科研成果的应用,使医学类OA学术期刊在医学科学传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然后,研究采用网络下载量、他引分析和学术社交平台互动指标,分析医学类OA学术期刊的传播效果。结果显示,开放获取模式显著提升了医学期刊文章的可读性,扩大了其学术影响力,并促进了科研交流互动。最后,研究提出了强化医学类OA学术期刊传播效果的策略,包括加强数字内容建设、鼓励优秀稿件提交和加强国际学术合作交流。这些策略旨在强化医学类OA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医学研究资源的共享与进步。
关键词:开放获取;医学期刊;学术传播;数字出版;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0-0206-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学术期刊精准推送的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3SKGH047;2023年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专项基金项目“科技期刊精准推送服务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UJS2023-D22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术传播模式的演变,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期刊成为全球学术出版的重要发展趋势[1-2]。其中,医学类OA学术期刊以其便捷、公开的学术资源促进了医学知识传播与科研成果应用[3-4]。然而,针对医学类OA学术期刊传播效应及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尚显不足[5-7]。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剖析医学类OA学术期刊的特性、传播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医学类OA期刊的传播效率,推动科学研究开放共享提供有益策略。
(一)开放获取内容
全球读者可免费查阅和下载医学类OA学术期刊的所有研究成果。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研究的可见度和影响力,促进不同学科研究者间的交流、合作和学习,而且有助于推动公众健康教育,使医学信息更加民主化,为非专业人士理解和运用医学知识提供便利。
(二)数字化在线发表
数字出版有效缩短了出版流程,并且可以实现内容增强出版。在线发表让全球医学研究者能即时获取最新科研成果,加速了医学成果的全球共享。同时,数字出版使读者可直接在文章页面参与评论、提问和讨论。此外,数字平台支持多种媒体元素的整合,如视频、音频和数据集,为医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呈现方式。
(三)版权灵活授权
版权灵活授权是OA学术期刊的重要特质。通过选择较宽泛的版权政策,如创作共用(Creative Commons,CC)许可证,作者得以保留作品版权并授权他人在特定条件内使用、传播及复制,并可应用于商业领域。
例如,许多OA期刊允许作者依据CC许可证发布作品,让其他研究者能无障碍地引用和复刻,进而推动医学成果的传播和发展。灵活的版权政策为医学研究的跨学科整合提供了支持,加速了医学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为解决紧迫健康问题提供了更多机会和视角[8]。
(一)提高文章可读性
传统订阅模式下,获取最前沿的医学研究成果往往依赖图书馆订阅或个人购买医学类学术期刊,科研人员的数据获取面临一定的困难。开放存取消除了这一障碍,使任何人皆可自由获取最新医学研究成果,不论是来自发达国家的科研工作者,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者都可获得同等机会。此种无障碍式访问有助于医学知识的普及,确保医学信息的平等获取,对于提升全球公共卫生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此外,通过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开放存取还推动了医学研究成果的实时应用,加速了医学创新进程,提高了研究投入的社会回报。
(二)扩大学术影响力
OA模式通过提升文章的可见性,扩大了医学期刊及其发表文章的学术影响力。在OA模式下,研究成果能被更广泛的读者群体访问,包括学者、临床医生、政策制定者和公众,这不仅增加了文章的引用次数,也促进了研究成果的社会应用。多项研究表明,OA文章比非开放存取文章的引用率更高,具备更广泛的学术影响力。此外,OA促使研究成果跨越学科界限,被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引用,从而加强了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科学的整体进步[9]。
(三)促进科研交流互动
OA促进了医学领域内外的科研交流互动。研究成果的自由获取和共享,激发了学术界的对话合作,使研究者能便捷地拓展前人研究成果,推动知识积累与创新。此外,科研交流不再局限于传统学术论文,还涵盖了数据集、软件工具及其他研究产出的共享,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支持。全球化方面,开放存取提供共享学术平台,促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研究者互动合作,对于应对全球卫生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OA推进了公众对科学研究的参与理解,开启科学传播和公众教育新途径。
(一)网络下载量分析
网络下载量是衡量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传播效果的一个直观指标。通过分析特定时间段内的下载数据,可以了解某篇文章或期刊的受欢迎程度和影响范围。例如,一项针对某开放存取医学期刊的分析显示,2023年全年,该期刊的总下载量达到了200万次,相比于2022年的150万次,增长了约33%。
(二)他引分析
他引分析可以评估学术期刊的重要性及其文章影响力,其衡量标准为作者在其他作品中对某一文章的引用次数,该指标能反映学术成果的广泛采纳及影响力。以一模拟数据为例,OA医学期刊中关于新型心脏病治疗方法的论文发布一年间,获得300次引用,而同主题期刊非开放获取的文章平均引用次数仅为150次。此数据说明开放获取文章的可见度与影响力远超非开放获取文章。此外,开放获取期刊的平均引用率亦高于传统期刊,这进一步证明开放获取模式可有效提升医学研究的学术影响力[10]。
(三)学术社交平台分析
科研社交平台,如ResearchGate与Academia.edu反映了学术期刊传播影响力的另一方面。这些平台的互动指标(如互动数量、分享及推荐次数)可反映文章的社交影响及学术领域的受关注程度[11]。例如,一篇发布在开放获取医学期刊上的关于癌症早期检诊的研究报告,在ResearchGate上分享次数高达500次,且在相关领域的讨论组引发热议,评论量高达200条。此数据说明,OA医学期刊的文章在科研社交平台上有较高的参与度和传播力,能推动学术成果的充分讨论与传播,进一步扩大其学术和社会影响力。
(一)完善数字内容建设
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在于营造一个无碍、直观且具有互动性的数字化环境,包括持续优化网站和移动应用的设计,确保各种设备和平台能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此外,不断优化网站的搜索引擎,使用户通过关键词能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利用先进的网页设计和交互技术,如人工智能驱动的搜索引擎和个性化推荐系统,来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参与度。通过用户反馈机制,如在线调查和用户行为分析,期刊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用户需求和偏好,并据此调整内容策略和服务[12]。为了提升互动性和参与度,带动用户参与和社区建设,医学类OA学术期刊可采取多样化的策略:设立专门的在线论坛和讨论组供读者交流、分享经验和探讨研究成果;定期举办线上研讨会和讲座,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利用社交媒体,如微博、抖音和Twitter等进行内容推广,扩大期刊影响力,鼓励作者和读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他们的研究和观点,进一步提高文章影响力和引用次数。
(二)鼓励优秀稿件提交
设立并稳固强大的编辑委员会,汇聚国内外顶尖学者,可以有效提升期刊的学术声誉。成员的学术地位与贡献深获学界尊重与信任,为组织优质稿件提供了条件。这些成员不仅通过自身的研究成果和专业知识提高期刊品质,更为期刊的推广和影响力的提升作出贡献,通过学术活动及研究网络推荐期刊,提高影响力[13]。
审稿流程直接影响作者对期刊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期刊要执行快速且公正的审稿流程以吸引和留住优质稿件。优化作者服务,提供清晰的投稿指导和资源,协助作者理解出版流程,包括文章的格式要求、投稿流程及出版方式,以吸引和留住作者[14]。
(三)加强国际学术合作交流
构建国际化编辑团队对于提高医学期刊全球影响力和知名度至关重要。聘请各国顶尖学者加入编辑委员会,不仅有助于拓展学术视野及专业知识,更能增强稿件内容的全球关联性与吸引力。同时,国际化编辑团队的参与亦能提升期刊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助推跨文化、跨国界的科学交流[15]。定期参加或主办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及工作坊均为提高医学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有效手段。
比如国际开放存取出版协会(OASPA)及科学编辑与出版者协会(CSE),为医学期刊带来宝贵资源与交流平台。这些组织通常共享行业动态、出版标准、伦理准则和最佳实践,助力提升期刊出版质量和专业水平。
经过对医学类OA学术期刊传播效果的综合评价和验证说明,OA期刊在推进医学知识传播与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OA方式不仅提升了文章的易读性和可视性,也显著扩大了医学期刊的学术影响范围,促进了科研交流与合作。为了进一步提高医学类OA学术期刊的传播效力,本研究也提出了一系列策略,这些举措将强化医学类OA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医学研究资源的共享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董玉芳,张子谦.关于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系统的研究及效能提升[J].传播与版权,2023(4):76-78.
[2] 谢文亮,翟欣,姚伟欣,等.编辑出版类Top100高被引论文的分析及启示:以科技期刊为主题的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12):1515-1527.
[3] 洪峰. 2003年~2012年我国开放存取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33(10):84-87.
[4] 樊雅梦.开放科学背景下我国医药卫生类期刊OA出版现状与对策分析[J].科技与出版,2021(11):139-143.
[5] 张玲,郭洪波.我国医学类核心期刊开放存取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20(10):35-37.
[6] 杜育任,马英,胡永成,等.学术期刊开放获取模式及发展趋势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20,37(22):13-16.
[7] 许志敏,杨蕾歆.提高我国OAJ网络平台的国际传播能力:基于DOAJ与GoOA比较[J].科技与出版,2018(5):100-106.
[8] 曾建勋.我国科技期刊数字版权合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编辑学报,2024,36(1):11-17.
[9] 卢毅刚,方贤洁.多模态融合趋势下提升数字出版传播效能的模式、方法与进路[J].出版广角,2023(4):66-70.
[10] 秦小川.“完全OA”出版对基础科学类期刊相关引证指标的影响[J].情报探索,2018(9):45-52.
[11] 张志林,宋靖怡.我国学术期刊出版平台的多元构建与运行选择[J].科技与出版,2014(9):97-100.
[12] 王丽培,蒋永福.开放获取视域下主体权益博弈困境及其破解研究:以学术期刊为例[J].图书馆研究,2019,49(5):1-10.
[13] 雷燕.英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与审稿人学术及审稿表现关系研究与启示:Publons医学领域期刊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2):8.
[14] 陈飙,姚荣华,万雅丽,等.基于受众层面的急诊医学期刊传播效果调查研究[J].出版科学,2020,28(1):8.
[15] 刘阜源.国外开放存取学术期刊市场发展态势分析[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8(9):9-19.
作者简介 张学颖,副编审,重庆医科大学期刊社《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编辑部主任,研究方向:学术期刊传播、编辑人才培养。褚敬申,编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编辑部副主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期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