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其坚定政治立场,树立理想信念。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基于对红色资源内涵的深入解析和新媒体特点的认识,探讨红色资源在新媒体时代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有效路径,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阐述红色资源的概念及内涵,分析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意义,包括激发爱国情感、价值观导向以及道德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探讨新媒体时代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路径,旨在利用新媒体构建课程新体系;融入网络平台建设,创建网络新阵地;融入思政队伍建设,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政新队伍;融入校内外实践活动,营造育人新氛围。文章研究发现,红色资源的有效融入不仅需要依托新媒体,还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创新实践,旨在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三观”,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关键词:新媒体;红色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爱国情感;价值观导向;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G647.38;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0-0161-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常州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资助课题“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路径研究——以常州市为例”成果,项目编号:23DJSZ06
在过去的百年间,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创造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是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关键教学资源,还深藏育人的重要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红色资源借助新媒体的广泛传播迈入崭新的时代。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高校须积极探索红色资源的深层价值,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新媒体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质量。
红色资源是革命历史遗产和先进社会主义文化的汇总,映射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革命历程、理念及精神的深刻内涵。红色资源包括重要人物事迹、革命文物与档案资料,能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时代发展的先进文化成果。红色资源为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供坚实的基础。将红色资源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运用多媒体与互联网平台,能够有效扩大其影响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坚定其理想信念。
(一)激发爱国情感,坚定政治立场
红色资源作为展现家国情怀与政治特色的宝贵财富,向人们展示了革命历史的轨迹,拥有显著的政治引导力。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学目标高度一致,能对学生的国家观念产生深刻影响。高校学生的国家观念不仅影响其对国家的看法,还影响到学生是否会深爱自己的国家。
红色资源蕴含的丰富历史与深刻的爱国、忠党情怀,在唤醒大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促进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将这些宝贵资源整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为了国家的独立、繁荣和人民的幸福付出的巨大牺牲[1]。
(二)价值观导向,树立理想信念
理想与信念是个体精神追求和目标定位的深刻体现,是塑造个人价值观和生命意义的核心要素。红色资源蕴含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对于引领正向价值观、激发人们追求高远理想与信念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红色资源的核心之一,支撑着中国共产党在过去百年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在当今时代,红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力量,成为其树立并追求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基石[2]。
(三)道德行为规范,塑造高尚人格
高校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德育是根本。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且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的时代,同时家庭条件各异。在此背景下,利用红色资源对高校学生进行人格塑造至关重要。红色资源内蕴的价值观念为德育提供了强大动力,辅助学生深化这些价值观erUZSlJPu9HcsCx4XnLy/TLAs5l3JSs+D7Sdj3WhB0c=念,从内心认同到行动表达,激励大学生遵循道德准则[3]。
(一)以红色教材编写为基础
编写有关红色事迹、人物及精神的教学材料有助于播撒革命的种子,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然而,这些教材存在表面化描述、过分强调政治目标以及文化深意缺失问题,使得教师和学生将红色文化思想教育视为仅是完成政治任务的机械流程,导致教学活动形式化,实际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4]。
(二)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
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成为一门通识课。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占据核心地位,并通过课程教学塑造学生的价值观。然而,这些课程内容之间的交叉会导致红色教育内容的重复,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5]。
(三)以教学实践为补充
鉴于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其思想认识尚未完全稳固,因此高校不只侧重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一核心平台,还强调以教学实践活动为辅助,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6]。然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用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未能充分重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7]。
(一)借助新媒体,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教育,构建新课程体系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要求高校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与新媒体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通过新媒体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验。红色资源的数字化转型是基础工作,需要将革命历史资料、英雄人物事迹等红色资源数字化处理,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8]。同时,将红色资源整合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设计与时俱进的教学大纲,开发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资源,如红色主题的网络课程等,以提升课程吸引力。高校也应注重红色资源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探索红色资源在不同学科专业课程的融入路径,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深化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9]。
(二)借助新媒体,将红色资源融入网络平台,创建网络新阵地
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独特优势,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网络平台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此构建覆盖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10]。网络新阵地的构建须基于对红色资源的精准定位,将红色资源进行创新性转化,运用多媒体制作技术如图文结合、视频制作等形式,提高内容的吸引力,并依托社交媒体、在线教育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发布经过创新加工的红色教育资源,实现对学生的全覆盖,确保红色资源的广泛传播。在此过程中,高校应注重红色资源内容的时效性,定期更新红色教育资源,使网络新阵地保持活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11]。
(三)借助新媒体,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政队伍建设,打造思政新队伍
高校须对思政教师进行新媒体技能的培训,增强其运用新媒体工具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的能力,确保教师能熟练掌握并有效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通过红色资源的数字化处理,结合微课程、在线论坛等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同时,强调思政队伍建设中红色资源的融入,通过案例教学、故事讲述等方式使思政教师深入了解红色文化,从而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12]。此外,应鼓励思政教师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发布红色教育内容,实现在线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构建全方位互动的思政教育环境,也可利用新媒体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有效评估思政教育效果,为思政队伍的持续优化提供科学依据[13]。
(四)借助新媒体,将红色资源融入校内校外实践,营造育人新氛围
高校可通过新媒体平台对红色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创建互动性强、内容丰富的在线红色教育资源库,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并参与到线上的红色主题活动中,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历史,加深其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组织线上线下结合的红色主题实践活动,通过社交媒体发起红色寻访活动,利用AR技术重现历史场景,以此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化其对红色精神的认同。此外,高校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建立校内外红色教育的实践基地网络,通过线上平台对接社会资源,安排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红色志愿活动、社会实践,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收集反馈,积极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精准的教育策略,确保红色教育的有效性[14]。
(五)借助新媒体,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管理监督,强化监管新保障
当今时代,新媒体平台以其快速、广泛的传播特性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的动力,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强高校的信息化管理,借助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对学生活动、教学管理的实时监控,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红色资源的整合与创新应用可以数字化方式展示,深化学生的历史感,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同时,利用社交网络、在线论坛等打造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讨论,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增强。
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分析,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和内容,实现精准化教育。红色资源的融入还须重视内容的创新性,更新传统红色教育资源,将其与当代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不断增强其实践指导性,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让学生充分感受红色精神的力量。
红色资源作为高等教育中的宝贵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仅内涵深刻、形态多样,还在培养理想信念、巩固政治方向方面展现出独特的教育价值。当今时代,虽然新媒体的兴起为红色资源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因此,高校须针对新媒体的特点,充分利用其优势应对挑战,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从而增强新媒体环境下红色资源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宇博,姚冰,刘建业,等.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有效实施路径[J].才智,2024(6):165-168.
[2] 庞晓婷,李奇洁.新媒体时代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4):30-32.
[3] 林映君.中国传统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福建茶叶,2024,46(2):114-116.
[4] 李源,迟海波.“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4,38(1):29-35.
[5] 胡建权.探析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24(5):25-28.
[6] 陈荔弦.“六个必须坚持”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路径探析[J].秦智,2024(2):60-62.
[7] 张淑东,匡静.新时代井冈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4,43(2):33-36.
[8] 裴晓敏,杨浏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叙事的生成与优化[J].江苏高教,2024(2):89-96.
[9] 田少宁,赵佳,宫玮,等.融媒体语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以“湖畔讲堂”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版),2024(2):10-12.
[10] 于航.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新媒体的融合模式研究[J].中国军转民,2024(2):136-137.
[11] 扈誉之.陕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讨[J].中国军转民,2024(2):160-161.
[12] 李垂泵,崔宁.论红色文化“亲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法则[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40(1):34-36.
[13] 王欣.抖音短视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2):152-154.
[14] 谈文彩.数字游戏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耦合逻辑、问题透视与实践路向[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1):41-54.
作者简介 姚兰,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