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4-08-13 00:00杨澍杨月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0期

摘要:在融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宝贵的教育素材,对于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旨在探讨如何有效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独特价值。文章阐述了融媒体背景下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并提出了打造专业化融媒体思政课教师队伍、构建多维互融的红色文化融入矩阵、创建理性的融媒体沟通体系、完善红色文化教育常态化制度保障等具体路径。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能够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有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通过融媒体平台,红色文化可以实现更加生动和广泛的传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本研究的价值在于为高校提供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思政教育的可操作性策略,有助于丰富教育手段、提升教育质量,但也具有一定局限性,仅探讨了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未来可进一步研究红色文化与其他教育资源整合的可能性,以及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小学乃至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融媒体;红色文化资源;高校思政教育;爱国主义;沟通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0-0158-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题“社交媒体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CSZKT202312

一、引言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寻复兴的初心使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任[1-3]。在融媒体背景下,如何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高校思政教育,成为摆在教育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本文深入探究融媒体背景下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以期发挥融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优势,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提供支持。

二、融媒体背景下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提升课程吸引力

红色文化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的见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思政课程中融入红色文化,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党的光辉历程,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5]。同时,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刻哲理,可以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生动、鲜活的教材,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强化价值引导,塑造正确价值观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蕴含着丰富的价值理念。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有助于纠正部分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形成的错误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党的革命历程,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从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有助于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自觉将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三、融媒体背景下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打造专业化融媒体思政课教师队伍

在融媒体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高校思政教育,打造一支专业化的融媒体思政课教师队伍极为关键。这支队伍需要具备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扎实的思政理论基础、出色的融媒体应用能力以及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6-8]。

为了让思政课教师更深入地理解红色文化,高校可以通过组织红色文化研讨班、工作坊等形式,邀请知名专家进行授课,引导教师深入研究红色文化的内涵、价值。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思政课教师参观革命历史纪念地,实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激发其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在融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融媒体应用技能,以拓宽教育渠道,强化教育效果。高校可以组织针对融媒体技术的专题培训,如网络直播、短视频制作、H5页面设计等,帮助教师熟练运用这些技术,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教学。同时,高校应鼓励思政课教师参与融媒体项目,如红色文化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让思政课教师在实践中提升融媒体运用能力。

思政课教师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应当具备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教师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强化思政课教师的党性修养和使命担当。同时,高校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于在红色文化教育和思政课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思政课教师,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激发思政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构建多维互融的红色文化融入矩阵

融媒体是一种全新的媒体传播模式,它通过整合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资源,实现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的全面整合,以达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目的[9-12]。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迎来了历史性机遇,通过融合传播的优势,可以极大地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凝聚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优势,不断探索和创新红色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让红色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一,深度融合红色文化资源与课程设置。为此,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修订课程大纲,增加红色文化内容。高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通识课等课程教学中,使红色文化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是设立红色文化专题课程。针对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高校应开设红色文化研究、红色历史人物、红色文学艺术等专题课程,系统传授红色文化知识。

三是开发红色文化教材和辅助读物。高校可以组织编写红色文化教材、红色文化读本、红色文化故事汇编等,为红色文化教育提供权威、生动的教材资源。

第二,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方式方法。为此,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移动客户端等,打造红色文化线上教育矩阵,实现红色文化教育线上线下相互融合、有机互补[13]。

二是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教学。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之旅等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的红色情怀。

(三)创建理性的融媒体沟通体系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融入,对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构建理性的融媒体沟通体系,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热情[14]。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和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打造多元化的沟通平台至关重要。高校应积极拥抱融媒体技术,诸如社交媒体、在线论坛、校园APP等,构建多元化的沟通渠道,确保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能够无间断、无障碍。这些平台应支持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参与讨论,同时也应为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解答和资源分享,以此促进师生间的双向互动,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沟通环境。

其次,强调双向互动的沟通模式。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多处于被动接收状态。而在融媒体沟通体系中,应转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双向互动,围绕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和话语选择。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红色故事的创编、红色作品的征集和短视频制作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红色文化传承中来,深切体会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如此一来,学生便由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最后,运用融媒体的理念与技术手段。在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摒弃单一的灌输方法,构建一个符合学生特性和喜好的民主化话语体系,并利用融媒体技术手段,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红色文化。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短视频展示红色文化的经典瞬间,利用直播让学生参与到红色文化的传承活动中,或是通过H5技术打造红色文化互动平台,让学生在参与和互动中深化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掌握。

(四)完善红色文化教育常态化制度保障

在融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作为一种富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教育资源,红色文化在高校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15]。为此,高校应当着力完善红色文化教育常态化制度保障,确保红色文化教育能够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应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明确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目标、课时、考核等方面,确保红色文化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系统化、理论化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事业,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制定红色文化教育实施细则,明确各部门、各层级的责任和任务,确保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的有序推进。例如,教务部门负责红色文化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安排;学生工作部门负责组织红色文化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研究机构负责红色文化的研究和推广。

进一步地,高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其中应涵盖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和效果,充分体现红色文化的价值。评价机制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实际收获,激发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同时,高校和教师也需将红色文化教育成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推动红色文化教育在高校中常态化、制度化,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出更多具有红色文化素养的时代新人。

四、结语

融媒体背景下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高校和教师要紧密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深入运用,为培养具有红色底蕴、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梁亮峰,冯宇影.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主题—情境—问题”学习模式构建与应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3,39(7):36-39.

[2] 王娇,严实.新媒体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与策略[J].传媒,2023(2):86-88.

[3] 葛文鑫,吴亚伟,郁莉.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青年思政工作的创新思考:以常州市为例[J].世纪桥,2023(1):59-61.

[4] 张凯奇.高校思政教育中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2):107-109.

[5] 李伟.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整合[J].公关世界,2022(20):142-143.

[6] 杨素玲.问题学习法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应用[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2(10):95-96.

[7] 张悦,欧阳瑜,易险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实践资源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22,8(28):193-196.

[8] 史琪,高建军.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8):89-91.

[9] 刘亚欣.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22(8):134-136,144.

[10] 张轶.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J].共产党员(河北),2022(14):39.

[11] 牟虹羽,王安平.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5):86-87.

[12] 徐永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现路径与机制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7):95-97.

[13] 刘倩倩.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实现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N].中国文化报,2022-06-30(007).

[14] 武建兵.基于问题学习(PBL)模式在“环境保护”模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18(11):152.

[15] 马泉山.基于问题意识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8(14):154.

作者简介 杨澍,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党建、红色文化。杨月,助教,研究方向: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