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史教育的现实困境及解决策略研究

2024-08-13 00:00马正一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0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媒体环境的深刻变革,高校党史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多元化、碎片化以及网络空间的快速流动和多向舆论,不仅冲击了传统的党史教育模式,而且对教育内容的权威性和系统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细致分析高校党史教育在媒体环境中的现状,并深入探讨了当前面临的困境。新媒体环境的信息多元和碎片化使得学生接触到的党史知识更加丰富也更加零散,不利于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党史知识体系。另外,网络空间的快速信息流动和多向舆论使得党史教育的传播和接受变得更加复杂,权威性与互动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此外,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教育方式的单一性和教师队伍的师资能力,与新媒体技能之间的不匹配也成为教育实践中的痛点。文章针对上述困境,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高校党史教育应积极适应新媒体环境,更新教育理念,将新媒体的特点融入教学过程中,利用新媒体平台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学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媒介素养和技能,以更好地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挑战;构建多元化的教育平台,拓宽教育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实施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不仅可以优化教育效果,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落实相应问题解决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党史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党史观和价值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保障。研究不仅为高校党史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指导和建议,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路径。

关键词:媒体环境;高校;党史教育;困境;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D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0-0148-04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一般性教学改革创新项目“中医药院校思政课特色化建设研究——以中国近代史纲要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20230937

一、引言

社交网络、移动通信、数字平台等新媒体形式的兴起,极大地丰富了信息传播渠道,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和沟通交流的方式。在此背景下,高校教育也难以独立于媒体环境之外,其教学内容、方式乃至教育理念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尤其是高校党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政治意识、历史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1]。

党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加深学生对党的历史的了解、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党史教育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更要注重历史的传承与创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2]。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信息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党史教育方式和内容往往难以吸引学生,削弱了党史教育效果。

面对新媒体环境给党史教育带来的挑战,党史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面对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快速更新换代的特点,党史教育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在保证形式多样的同时,还要融入新媒体技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3]。同时,如何在保证党史教育正确性的基础上,提高其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是当前高校党史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史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探讨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期提升党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审视现有教育模式,结合新媒体特点,提出创新思路和具体措施,为实现党史教育与媒体环境的良性互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研究高校党史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4]。

二、新媒体环境的特点及其对高校党史教育的影响

新媒体环境以其独特的特点重塑着当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格局,并对高校党史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的主要特点

信息的快速传播。借助网络平台,一条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遍全球,受众实时掌握各地热点事件成为可能[5]。这种快速传播的特点大大缩短了信息流通的时间,也大幅提高了信息更新换代的频率。

用户参与度的提高。新媒体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用户参与度大幅提高。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用户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而且可以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6]。用户可以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从而对信息传播产生影响。

社交网络的普及。社交网络作为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普及程度日益提高。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还影响了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二)新媒体环境对传统党史教育模式的影响

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传统的党史教育多采取课堂授课、教科书学习等方式。但学生往往更青睐通过图像、视频等更生动直观的方式获取信息,而不是通过阅读大量文字材料获取信息[7]。

学生学习习惯的变化。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发生了变化[8]。他们更习惯通过快速浏览获取信息,这与传统党史教育深入系统的学习要求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教育内容的更新挑战。在信息更新速度极快的新媒体环境中,党史教育在内容更新方面也面临较大压力。没能保持与时俱进的党史教育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可能导致教育内容与社会现实脱节[9]。

新媒体环境的特点让传统党史教育模式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在党史教育中不仅要更新教育理念和内容,还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未来的党史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利用新媒体技术,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习惯,采取更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以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信息筛选和辨别真伪的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10]。

三、高校党史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史教育面临多重现实困境,影响了党史教育的实施效果。

(一)权威性与互动性的矛盾

权威性教育的必要性。党史教育涉及党的历史及理论的权威性解读,其正确性和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党的历史和理论,权威性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互动性教学的趋势和挑战。新媒体环境下的教育趋势更强调互动和参与,学生希望通过讨论、反馈和互动来深化理解和学习[11]。这种互动性教学与权威性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何找到二者的平衡点成为党史教育亟须应对的一大挑战。

(二)系统性与碎片化信息的冲突

系统性知识的重要性。党史教育要求系统性地传授知识,以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党的历史和理论。

碎片化信息对认知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中充斥着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缺乏深度和系统性,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导致他们对党史知识的理解变得片面[12]。

(三)意识形态教育与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差异

党史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也是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他们的需求日益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征。他们希望教育能够更加贴合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这与意识形态教育的统一性要求存在差异[13]。

(四)新媒体使用与师资能力的不匹配

只有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理念,才能有效运用新媒体,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掌握新媒体操作技能,并能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新媒体资源。

教师队伍的现状和提升需求。当前,不少高校教师缺乏新媒体专业技能,在教学中难以有效整合新媒体资源[14]。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迫在眉睫。

高校党史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多重困境。要突破这些困境,教育者不仅要在传统的权威性教育与现代的互动性教学之间找到平衡点,还要在系统性知识传授与碎片化信息环境下保持教育的连贯性,同时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提升教师队伍的新媒体技能。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提升高校党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15]。

四、高校党史教育现实困境的解决策略

在新媒体浪潮下,高校党史教育面临一系列挑战,而采取合适的解决策略则成为提升教学质效的关键一环。

(一)更新教育理念,融入新媒体特点

实施党史教育的理念更新是迈向现代化教育的第一步。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转变教育理念至关重要[16]。教育者不仅要深刻理解党史知识,更要具备前瞻性思维,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特点。

首先,教育者应该深入理解和把握党史知识。只有深入了解党史,教育者才能准确传达党史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党史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背景。

其次,教育者应具备前瞻性思维,关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特点。随着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工具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因此,教育者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创新教学方式,强化教育效果。

结合新媒体的特性,党史教育应侧重于教学方式的创新。例如,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传递党史知识,采用图文并茂、简明扼要的方式,让学生快速浏览并消化党史知识。可以将复杂的党史事件简化为有趣的动画并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习效果。同时,运用互动性强的教学软件,如在线问答、讨论板块,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习的趣味性[17]。

(二)丰富教育内容,提高互动性和参与度

为了充实党史教育的内容,不断创新成为必然选择。教育者应积极探索将党史知识与现代技术手段结合起来的新路径。比如,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般的感受,深化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此外,开发互动式历史事件模拟程序,让学生在模拟中理解作出相应决策的艰难和历史的复杂性。通过模拟程序,学生可以扮演历史人物,参与到党史事件中,体验历史人物的责任担当,进而更深入地理解党史事件。

提升互动性和参与度也是强化党史教育效果的关键。通过网络平台举办线上研讨会、辩论赛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和互助,同时也能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党史知识。

总之,更新教育理念、融入新媒体特点是党史教育迈向现代化教育的重要一步。教育者应加深对党史知识的理解,具备前瞻性思维,创新教学方式,强化教育效果。通过丰富教育内容,提高互动性和参与度,激发学生对党史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党史教育的质量。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媒介素养

为了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史教育需求,高校应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加强教师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培训工作室,提供针对教师的培训课程,引导教师学习如何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培训,教师可以了解新媒体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掌握新媒体教学的技巧和策略。

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网络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资源的创新,提升其对于新媒体教学环境的适应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教学视频、设计在线互动课程等方式,将党史知识以更生动和富有趣味性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此外,提升教师的媒介素养不仅包括技术层面的提升,还需要增强教师在新媒体环境中的信息筛选、处理和创新能力。教师应该了解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特点,学会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对教学有益的内容,并能够创造性地将这些信息融入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关注新媒体发展趋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媒体时代教育的需求。

(四)构建多元化教育平台,拓宽教育途径

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校应该构建多元化的教育平台,拓宽教育途径。线上平台如MOOCs(大型公开在线课程)和翻转课堂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兴趣进行学习,同时能让教育资源覆盖更广泛的学生群体。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开设在线课程,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党史知识的需求。

拓宽教育途径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将党史教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加深理解。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机构,让学生亲身体验党史事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机构合作,开发富有教育意义的展览和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

总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媒介素养,以及构建多元化的教育平台,拓宽教育途径,是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党史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党史教育的质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党的历史。

(五)实施科学评价机制,优化教育效果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确保教育质量和持续改进的基础。高校应建立一套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提升。

此外,评价机制应与时俱进,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实践。比如,考虑学生在网络讨论中的表现、在线测试结果以及电子作业的完成情况等,使评价更加全面和科学。

通过上述解决策略的实施,高校党史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发挥其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重要作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人才保障。

五、结语

信息的快速传播、用户参与度的提高及社交网络的普及等,对传统党史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学习习惯趋向碎片化,传统的系统性教学与新媒体环境中碎片化信息传播间的冲突日益明显。同时,权威性与互动性的矛盾、意识形态教育与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差异以及新媒体使用与师资能力的不匹配,都是当前高校党史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策略。更新教育理念,将新媒体的特点融入党史教育中,可以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丰富教育内容,提高互动性和参与度,可以加深学生的党史知识理解和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提升媒介素养,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构建多元化教育平台,拓宽教育途径,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育的普及度。实施科学评价机制,可以优化教育效果,确保教育质量。

展望未来,高校党史教育的发展应当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和进步。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新媒体技术在党史教育中的更多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的集成使用。同时,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高校党史教育的未来发展,将在坚守传统价值的同时,不断突破创新,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唐铮.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融媒体优势[J].求是,2021(7):77.

[2] 李玉竹.文化节目助力党史教育创新传播:以央视《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节目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10):104-106.

[3] 漆勇政,张贵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党史教育的意义、原则和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1(10):140-144.

[4] 覃翠生,庄严.新时代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1(1):71-75.

[5] 孙剑,崔海波.新媒体背景下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76-78.

[6] 余明远.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关键点探微[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9):37-39.

[7] 郑维坤.运用新媒体服务党史宣传教育[J].中国档案,2022(1):58-59.

[8] 郭碧霞.党史教育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J].继续教育研究,2022(1):88-91.

[9] 吴文.论大学生党史教育获得感及其提升[J].思想教育研究,2022(4):153-158.

[10] 熊茜,杨朝清.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史育人常态化长效化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1):75-77.

[11] 郭晶.以党史教育推进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5):53-56.

[12] 余位河.坚持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22(S1):189-191.

[13] 刘帅.融媒时代党史节目的创新探索:以《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10):107-108.

[14] 李嘉莉.基于新型社交媒体的党史英雄叙事重构[J].思想教育研究,2021(11):140-144.

[15] 应琼.融媒体视域下党史学习教育出版与文化记忆建构[J].出版发行研究,2021(7):30-36.

[16] 贾俊玲.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逻辑分析[J].教育探索,2023(8):72-75.

[17] 贾海丽,韩伟,武昊宇.做优融媒产品 做大传播矩阵 做强服务平台:冀云·融媒体平台助推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走心[J].新闻战线,2021(19):61-63.

作者简介 马正一,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