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新媒体矩阵建设现状与策略研究

2024-08-13 00:00姚姝裴玮艳徐晨怡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0期

摘要: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媒体育人工作面临全新挑战。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网络育人模式瞬息万变,推动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教育管理“上网融网”,搭建新媒体矩阵已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文章研究发现,当前高职院校新媒体矩阵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在建设思路、构建机制、运维策略、队伍建设等方面都亟待完善。文章认为,高职院校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融合校园媒体育人功能,实现构建新媒体矩阵的路径探究。矩阵成员在宣传联动、舆情联处、资源联享等方面,要充分利用所辖新媒体平台进行高效互动,定位栏目建设、搭建媒体矩阵、加强有序管理,构建“三层级一整体”的立体化新媒体矩阵搭建体系,有计划地逐步完善学校、学院(部门)、教师、学生的四级垂直网格系统,形成以“两微一端一抖”为中心的校园新媒体矩阵,以此避免出现学校官方平台“单打独斗”、二级平台“一盘散沙”的无序运营局面。此外,矩阵平台要共同发声,互帮互促,形成校园新媒体融合发展、共同传播学校好声音的局面,使“校—院—师—生”新媒体矩阵真正做到“建得好、管得了、用得上”,切实发挥校园新媒体矩阵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矩阵;校园媒体;育人作用;新闻宣传;教育管理;网络育人

中图分类号:G206;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0-0067-0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SJSZ0763;2022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融媒体视角下高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实现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SJSZ0677

一、高职院校新媒体应用现状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发展迅猛,各大高职院校均开设了新媒体平台。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新媒体应用呈以下特点:一是发布内容多为贴近师生生活的原创内容,以身边的人事物为主角;二是及时发布学校的重要通知、信息资料等,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与权威性[1];三是在校内已基本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矩阵,联学共建,产生互动。

笔者通过不定期对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校内各二级学院及职能部门的微信公众号调查发现,这些微信公众号存在以下共性问题:一是账号内容更新较慢,长时间不更新,账号活跃度低,因此粉丝黏性弱,阅读量小;二是平台运营内容过于雷同,没有树立品牌思维,账号与账号之间的界限不明确,与师生切合度不高,难以引起共鸣;三是同一所高职院校运营的各类新媒体平台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无法扩大校园媒体育人影响力;四是普遍存在发展动力不足、学生内驱力不够、网络文化不丰富等问题;五是缺乏专业对口的新媒体人才运营维护平台,选题方向往往没有针对性,宣传目标较为分散,无法形成品牌化栏目,导致内容输出质量不太稳定。

二、高职院校新媒体矩阵概述

(一)辨析新媒体矩阵的概念

目前行业内暂时没有对于新媒体矩阵的统一定义,它并非传统媒体的网格化,而是以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为代表的能够触达目标群体的多种新媒体渠道、平台、手段组合而成的媒体形态[2];从横向(广度)和纵向(深度)两个维度布局,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新媒体平台[3]。具体实践过程中,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构建新媒体矩阵的主要方式为平台矩阵和账号矩阵两种类别。

(二)构建新媒体矩阵的意义

新媒体矩阵的构建可以有效提升信息传播质量及信息传播效率[4]。新媒体并非简单的宣传工具,其在校园文化品牌塑造、招生就业宣传、意识形态及舆情监管等方面均有着重要意义。校园新媒体需要有明确的运营内容与选题范围,以宣传报道所在职能部门的工作特色与部门亮点为主要内容,全方位做好新时代党的思想引领。

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新媒体矩阵建设应转变思想,注重技术与运营并存,重质量而非数量,除发布学校重要通知及重大事件外,还应发布实用性强、与师生贴合度高的学习生活原创内容,以扩大自身影响力,强化校园媒体育人功能。

新媒体矩阵建设要作为一项重要议题纳入学校总体规划中,与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管理及新闻宣传工作等紧密结合,做到边规划边建设,全力打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校园环境[5],积极构建与完善高职院校“大宣传”工作格局[6]。

(三)探索建设矩阵的可行性

根据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新媒体年度审查考核制度,每半年对校内经备案的各级新媒体平台运营情况进行调查,学校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注册的官方微信、微博、抖音账号共有17个,分属于不同的部门负责,没有形成统一化管理,因而没有形成“一盘棋”的局面,存在管理无序、各自为营的问题。从校园媒体育人的角度来看,校园各级各类新媒体亟待制订统一、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完善平台互动功能,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育人作用[7]。

当前,高校学生更加倾向于从新媒体中获取信息资源[8]。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新媒体平台账号相对分散、运营管理难度大,无法形成合力,需要通过联合共建的方式积极建设新媒体矩阵。从扁平化方向考虑,依据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两微一端一抖一报”官方新媒体平台,网格化布局新媒体矩阵,设置标准化尾图放置于微信公众号正文结尾,作为学校官方校级媒体平台的渠道推广,也可以用于多平台的资源整合品牌化集中展示。从多元化方向考虑,经过对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等10家高职院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调研,发现使用腾讯高职院校服务大厅功能可初步构建新媒体平台矩阵,通过分类整理,囊括学校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将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整合到一起,以链接或二维码的方式在公众号菜单栏的位置呈现,初步构建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新媒体矩阵。构建新媒体矩阵可助力高校提升宣传工作的效果,为高校“三全育人”建设赋予新动能[9]。

三、高职院校新媒体矩阵的建设策略

(一)新媒体矩阵建设相关机制

1.宣传联动机制

在常规宣传的基础上,矩阵成员按照统一部署开展信息发布工作,及时转载人民日报、央视、共青团中央等权威媒体或政务类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的重大政策、重要活动等内容;积极刊发各二级学院或职能部门开展的各项创新性活动,及时向学校官方新媒体平台报送经验典型和动态新闻,展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举措、新成果,形成网络联动宣传、强大声势。融合校园媒体育人功能。组织各级各类网络新媒体平台负责人召开研讨会,逐一对照互联网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做到融会贯通、严格执行、及时反馈,统一学校宣传思想认识。开展理论学习和专业培训,共同发声,互帮互促,形成校园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重视构建新闻宣传体系,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做好信息公开、思政教育、舆论引导、新闻宣传等工作,着力构建高职院校校园媒体育人体系。

2.舆情联处机制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常用的新型社交媒体已成为网络信息传播的主要阵地,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风险。

鉴于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具有多元化、特殊性等特点,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在分析舆情特点与既存问题的基础上,尽快构建舆情联处机制,以此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不良影响,稳步提升高职院校网络舆情防御及应对能力。具体做法为由新媒体矩阵核心指导部门率先提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矩阵成员共同构建舆情监测、信息研判、结果处置一体化机制,对网络舆情做到密切监测、科学研判、妥善处置[10]。当监测到涉及其他矩阵成员单位的舆情时,每一个矩阵成员都有责任及时通报,提请相关单位密切跟踪事态发展。当涉及全校的重大舆情或突发事件时,矩阵成员按照统一安排,做好舆论引导、策应配合,最大限度降低舆情的社会影响力和次生舆情发生的概率,并按照要求将处置情况报送党委宣传部,形成网络舆论引导合力[11]。

3.资源联享机制

矩阵成员充分利用所辖新媒体平台进行高效互动,互相授权并允许转载已发布内容,杜绝授权以外的信息转载或非原创不注明来源等情况。充分利用校内优质新媒体资源,加强与社会信誉好、专业水平高、传播影响大的新媒体平台的合作,进一步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2],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高职院校启动新闻宣传渠道及征稿计划,以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为单位投稿,包括重大活动、技能大赛、教育教学、学风建设、优秀师生事迹、校园美食、文体活动等精彩选题或创新举措。既可以用于学校投稿省级以上权威媒体报刊,从而提升学校新闻宣传高质量发展保障性积分,扩大学校影响力;也适用于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信息发布,更好地整合校内新媒体资源,保证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和时效性,持续完善官媒内容,增加学校各职能部门与兄弟院校之间的互动,达到强化高职院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的目的。

(二)新媒体矩阵的运维策略

1.定位栏目建设

结合实际工作,研究制定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的专题栏目品牌,包括重大活动、技能大赛、教育教学、优秀师生、校园美食等方面的内容。从品牌角度作出整体、科学的战略规划,合理设置新媒体平台栏目,除常规化栏目及品牌栏目运营之外,须加强思政类内容的模块化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发布情况,完善互动功能,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教育引导作用。

规划和把控现有新媒体平台的特色导向,特色稿件可向官微投稿,没有独立微信公众号的可在官方微信公众号《院部来风》栏目展示。打造特色栏目传播育人内容,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政类新媒体栏目或模块的建设。

2.搭建媒体矩阵

校园新媒体的矩阵架构分为校级、学院及条线三个层级,建立“三层级一整体”的立体化新媒体矩阵,有计划地完善学校、学院/部门、教师、学生的四级垂直网格系统,以“两微一端一抖”(官网、微信、微博、抖音)为中心,架构起院校两级“校园新媒体矩阵”,以此避免官方平台“单打独斗”,二级平台“一盘散沙”,力争打造一支统一发声、互为支撑、联学共建的强有力的新媒体队伍。围绕推进校园媒体育人多元化实践,针对新媒体矩阵建设开拓新的路径[13]。打造好新媒体传播内容,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需求的创新型、高素质、多元化的新媒体人才。

3.加强有序管理

新媒体矩阵平台建成后规范运行,组织各级新媒体平台负责人召开研讨会,会上集中学习《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校园新媒体建设管理办法》,根据各项条例,逐一实施并注意及时反馈成效,统一学校各级党组织的思想认识。开展理论学习和专业培训,共同发声,互帮互促,形成校园新媒体融合发展、共同传播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好声音的新平台。确保“校—院—师—生”四级新媒体宣传平台“建得好、管得了、用得上”,真正发挥校园新媒体矩阵的育人作用。

(三)新媒体矩阵的队伍建设

高校校园媒体应发挥自身的育人功能[14]。首要前提是打造一支有技术、懂运营的高质量新闻宣传队伍[15],不仅需要培养教师通讯员队伍,还需要大学生记者积极参与进来。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新闻传媒等相关专业支撑,学生文学素养薄弱、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只借助日常文章推送及例会学习等方式,没有强有力的抓手,学生团队的综合能力较差,往往成长速度缓慢或收效甚微,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学生人才梯队建设。

1.组建媒体联盟,为二级通讯站建设作准备

各二级学院分别组建新媒体工作室或相应学生社团,选派优秀教师带队指导,形成上下联动的局面。每年各新媒体工作室选派两三个优秀学生兼职一级部门新媒体运营岗位,做好新闻素材的联动采集及院部的编辑组稿工作,承担核心运维职能。一级部门新媒体工作室可每年招新或换届竞选推荐,所推荐的优秀学生优先纳入学生评优评先或学生干部竞选体系。

2.开展新闻写作及新媒体运营讲座沙龙系列活动

依托各类新闻宣传培训平台,邀请优秀毕业生或兄弟院校的资深专业教师面对面分享经验或学术交流,采用“学、考、评”相结合的方式,为优秀学员发放新闻宣传结业证书或校级官媒实习证明,破格纳入优秀学生干部人才储备库。

3.实施新媒体运营人才“老带新”培养计划

在学校大学生通讯社、学生记者团、新媒体工作室等社团内部遴选技术和思想品质过关的优秀学生媒体人作为小老师,带领刚刚接触新媒体平台的新人,举办新媒体媒介素养提升训练营,不断提高自身技能与综合素质。

4.建设新媒体运营学习资源库

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或开设媒介素养选修课,给予校园学生记者第二课堂加分及学分鼓励,为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校级荣誉证书,指导或推荐学生参加市级以上专业比赛等,推荐优秀学生参与国家广电总局、高职院校媒体联盟等权威机构组织的校外培训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荣誉感。

5.设立学生记者勤工俭学岗

根据需要设置责任编辑、值班编辑、校对编辑、摄影编辑等岗位,学生在岗值班一方面可以确保新媒体平台的正常运营,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学校校报、权威媒体等平台的新闻信息采编工作中,增强团队凝聚力,打通新闻宣传平台“任督二脉”,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

四、结语

校园新媒体矩阵建设是高职院校新闻宣传工作的一项系统性工程。矩阵建设要不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全局谋划,与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纳入思政教育及新闻宣传工作的整体部署和考评中,畅通沟通渠道,加强矩阵成员之间的业务交流,保持工作联络,确保宣传联动、舆情联处、资源联享等各机制执行到位。

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平台建设力度,确保实现“两微一端一抖”校院两级新媒体平台(官网、微信、微博、抖音)等的全方位覆盖。在搭建新媒体矩阵的基础上,组建校园新媒体联盟,为建设二级通讯站作准备。要按照讲政治、强队伍、守纪律的要求,选树忠诚负责的师生,打造一支政治意识强、业务水平高、敏感性强的学校新媒体宣传队伍。新媒体矩阵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立德树人的实践载体,切实推动新媒体内化红色资源,探寻多方位、一体化的高质量校园媒体育人路径。矩阵建设要继续加大新闻宣传培训力度,开展新闻写作及新媒体运营讲座沙龙系列活动,培养复合型人才梯队,提升全校新媒体工作人员在新闻传播、舆情应对、新媒体应用等方面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校园媒体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淼,赵子剑.高校新媒体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2015,15(7):81-83.

[2] 万涵宇.高校新媒体矩阵建设策略研究[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8,32(2):90-92.

[3] 庞法聪.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1):102-103.

[4] 赵熠.基于新媒体矩阵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TLQhDgdntdpcFzr3GR9uxk55QOXwiwruzozvnbC1xIQ=创新[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0):8-10.

[5] 秦燕妮.融媒体视角下高职院校新闻宣传阵地的构建路径探讨[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0(3):38-42.

[6] 周长群,刘坤雁.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5):157-160.

[7] 李小梅.融媒体视角下高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8] 张静,邢鑫.网络新媒体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与思考:以北京Z大学“思想静界”思政课新媒体矩阵为例[J].决策与信息,2022(9):81-88.

[9] 王晓蕾,阚蕊,陈俊龙.新媒体矩阵视域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传媒论坛,2023,6(12):112-114.

[10] 门磊.浅析为何要搭建人社网络宣传矩阵[J].劳动保障世界,2018(25):68-69.

[11] 过紫寅,柳韵,陈果.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应对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22):22-24.

[12] 蔡信强.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77-79.

[13] 郝丽倩,马晓敏.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矩阵”建设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1):1-3.

[14] 裴玮艳.融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4):40-41,44.

[15] 高启荣.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全新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4):96-97.

作者简介 姚姝,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新媒体运营、学生工作、教育管理。裴玮艳,副研究员,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新闻宣传。徐晨怡,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