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共情 赋能成长

2024-08-12 00:00:00周丽红沈佩菊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4年6期
关键词:同伴交往协同育人共情

【关键词】共情;协同育人;同伴交往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24-0063-03

【作者简介】1.周丽红,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小学(江苏南通,226100)教师,高级教师,南通市德育工作带头人,南通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南通市优秀班主任;2.沈佩菊,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南通,226010)教师,讲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毕业典礼上,小韩带着灿烂的微笑,轻盈地踏上“友善之星”领奖台。这一幕,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在我心中徐徐展开,让我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五年级金秋时节的那件事。

午读时刻,班级学生在体验沉浸式阅读。一抬头,只见小韩高高举起右手,似乎有什么事情迫不及待地要和我说。我问她怎么了。只见小韩立马站起来,情绪激动地说:“上午数学课上,是他们冤枉我了……”她将发生的事一股脑说了出来。数学课上,老师正讲得投入,突然教室里发出桌子移动的声音,同学们的注意力被打断了。这时,数学老师严厉地问:“哪里传来的声音?”有学生小声提到小韩的名字。虽然数学老师并没有继续追究,但小韩觉得自己被冤枉了,整节课听得心不在焉,现在想让我来评个理。

我了解了事情经过后,先是询问了在场的学生,大家都说没提她的名字。眼看着局面僵持不下,我先安抚了小韩的情绪并提醒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太在意。”然后转身对其他学生说:“听到声音转过去看是本能反应,但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随意指责他人是不礼貌的。”

接着,下午的体育课上,几个同学说她“脾气古怪、斤斤计较”“不想和她做同桌”……敏感的她发现了同学们在窃窃私语,大概听到了他们之间的对话,于是和其中一个同学打了起来。被值日班长劝停后,回到教室开始和同桌闹别扭。放学排队时,情绪失控,不顾英语老师相劝,竟然冲撞老师。

我陆续接到值日班长的反馈和小韩妈妈发来的信息。小韩的妈妈和我交流了女儿回家后的情况,认为小韩有可能被集体孤立或被小团体“攻击”,目前处于情绪崩溃状态。

一、倾听内心,思考现象

小学阶段的同伴关系影响着学生人格发展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因当时这件事处理得较匆忙,我未和小韩单独沟通。事后,我静下心来思考下一步该如何处理。

共情,温暖而又润泽。通过倾听学生的内心,共情对方的处境,才能缓和其情绪,为其指点方法,赢得家校沟通的“钥匙”。于是,我先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并通过有效沟通尝试走进她的内心,在安抚情绪的基础上再引导她的行为。放学后,我立马和小韩妈妈联系,共同复盘事情的全过程。

小韩聪明好学、成绩优异,因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加上家人宠爱,她行为比较任性,经常一遇到事情就“大呼小叫”,缺少心理韧性。为此,班级有部分学生不怎么愿意接近她。

小学中高年级,青春期同伴关系达到了亲密共享的新阶段。随着身心发育,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可能受到家庭因素影响,以及社会环境的催化,小群体间的友谊时不时会出现裂痕。人际交往中这些边界感不明确的行为易导致学生群体心理距离忽远忽近,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造成这次问题事件的既有小韩本人的个性因素,又有家庭养育环境因素。这也是青春期学生群体现象的一种折射。

儿童心理学家朱迪斯·哈里斯认为,儿童的世界有儿童世界的运行原则,这些原则决定了他们会如何与自己的同伴相处。小学阶段是这些原则内化的关键期。而小韩的孤独、任性和班级部分女生群体现象成为青春初期女生的典型现象。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飞速发展期,但发展并不平衡。这一阶段正值小学升初中的关键期,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等给他们的成长带来很多烦恼。如果高年级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同伴关系,就会给未来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埋下隐患。

二、集体思辨,重塑关系

共情是指被他人的情绪激发并能感同身受地体验别人情绪的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能力,是引发内疚、同情等道德情绪的基础。帮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共情,促进彼此信任和接纳,可以重塑良好的伙伴关系。

针对这一事件,我在第二天召开了主题班会,和班上学生一起探讨同伴相处之道。我先邀请大家分组玩“传递悄悄话”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大家发现:同一句话,经过多个人的传递,到最后已经不是原来的意思了。通过游戏,我引导大家认识到: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被误解、遗漏或添加,可能完全失去原意,无意中会给人带来伤害。然后,我让大家换位思考:如果自己被别人在背后说闲言碎语,会是什么感受呢?班会课后,参与传播信息的几个学生都意识到了问题所在,郑重地向小韩道歉。

同样地,我请小韩谈谈:如果下次再遇到此类情况,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此外,我还请其他同学提建议。通过一节班会课的思辨,我引导学生明白:在同伴间发生言语冲突时,可以尝试沟通、冷静处理或寻求第三方帮助等方式解决冲突;作为旁观者,应该学会用倾听理解、鼓励沟通等方法帮助同学解决问题;个体遇到情绪困扰时,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冲突恶化。

事后,我约小韩在学校运动场散步。我牵着她的手,从她的性格和情绪聊起,通过“情绪ABC”理论引导她:个体的情绪反应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个体对外界刺激的认知、解释和评估所引起的。我和她一起探讨这次事件中,她对外界刺激的看法。当她发现,如果认为“同学的窃窃私语就是背后说我坏话,在嘲笑我、排斥我”,她会变得愤怒。而如果转变为“她们可能在谈论一些事情,也许是无意中提到了我,或者对我的某些行为有些误解,我可以主动去了解并澄清”,这时她情绪稳定,不至于愤怒失控。

通过进一步交流,她意识到因为负面情绪冲动打人的后果已经很严重,也意识到自己顶撞老师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主动表示要为自己的行为向同学、老师道歉。

三、价值引领,协同育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是“友善”,强调的是公民之间的互相尊重、关心、帮助、和睦友好,这是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榜样示范、环境熏陶等方式,并借助家庭和社会的力量,以温情和关爱协同育人。

要学生成为怎样的人,教师就要先成为怎样的人。班主任要带头营造并维护良好的师师、师生、生生关系,做到正身正己,用自己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要在班级学生中树立“友善”榜样,期末评比“友善之星”,通过榜样示范,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交往,从而收获友谊的美好。

教室既是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班主任应当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班级氛围。如我在教室里设置了“心语信箱”,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委屈和烦恼,可以通过“心语信箱”反馈,这样我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进行教育疏导,从而达到舒缓消极情绪、调节身心的效果。

育人过程中,家校携手必不可少。那天下午,我邀请小韩的妈妈来学校进行了一次深度沟通。我先肯定了她能在小韩遇到情绪困扰时主动和我联系,然后肯定了小韩在学习方面的自律表现。接着,我重点围绕小韩的同伴交往问题与小韩的妈妈沟通。从小韩妈妈的描述中,我注意到家庭教育中的溺爱问题,这也是导致小韩会时常出现任性行为的重要原因。对此,我和小韩的妈妈共同分析了溺爱与任性行为在小韩与同伴交往时带来的负面影响。家庭教育中,鼓励孩子被欺负时“不要委曲求全、要敢于表达自己”是对的,但现实生活里,得理不饶人往往会让友情望而却步。学会宽容、学会释怀会收获更多友谊。根据小韩的性格特征,我给小韩的妈妈提出了三个建议:鼓励孩子多与不同个性的同伴交往,让孩子在同伴群体中学会交流沟通;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积极看待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友善待人;关注孩子情感需求,当孩子情绪失控时,指导其先稳定情绪后再处理问题,不让它造成更大的伤害。我真诚地对小韩妈妈说:“你是她的妈妈,我是她的班主任,我和你一样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请相信我也是为了孩子成长考虑,希望你能接受我的建议。”当她发现我能和她站在同一立场、共同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彼此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人的需求中,社交与尊重需要为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铺设了道路。青春初期的学生内心深处都渴望被认同、被尊重。班主任应该用细腻的心去感知,用满腔的情去浇灌,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爱与尊重,从而让心灵深处那朵友善之花尽情绽放。

猜你喜欢
同伴交往协同育人共情
网红会和打工人共情吗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商业评论(2022年4期)2022-05-05 23:01:30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26
礼貌教育促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103期)2017-01-23 17:57:07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31期)2016-12-16 23:31:56
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6期)2016-12-12 13:58:45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11:44:49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