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安旅行团”;红色基因;品格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24-0035-02
【作者简介】康泉,江苏省淮安市教学研究室(江苏淮安,223001)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高级教师。
2021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以下简称“新安小学”)少先队员回信,赞扬了“新安旅行团”(以下简称“新旅”)爱国奋进的精神风貌,勉励广大青少年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22年,新安小学“永远跟党走:新时代‘小好汉’品格涵育行动”项目成功申获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这是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实践举措。项目充分利用“新旅”光荣传统,着力探索“新旅”红色基因涵育学生品格成长的实践路径,努力培育拥有“四个自信”的时代新人。
一、回顾历史:“新旅”光荣传统的内涵解读
1935年10月10日,“新旅”从江苏淮安出发,踏上了宣传抗日救亡的漫漫征途。在此后的17年间,他们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以文艺为武器,唤起民众抗日救亡,宣传党的主张,足迹遍布22个省市,行程5万余里,创造了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史上的奇迹。在长期修学旅行中,“新旅”形成了以“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不怕艰苦的奋斗精神,锤炼本领的自强意识”为核心内涵的光荣传统。“新旅”光荣传统具有跨越时空的价值,对于学校做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实践价值。儿童文学作家韩青辰以“新旅”为题材创作了儿童小说作品《中国少年》。在谈到为什么以“中国少年”作为书名时,她说,“新旅”的精神就是大家心目中的中国少年之精神,“新旅”这群“小好汉”最有资格称得上“中国少年”,我们从他们身上找到了中国少年精神的力量和源泉。学校根据新时代育人目标,从“新旅”光荣传统中提炼出“爱党爱国、自主自立、创新实践、奉献担当”四个学生核心品格养成要点,这是当下中小学生应具备的独特精神气质。如今,新安小学的学生正以新时代“收信人”的使命和担当,传承“新旅”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在知行合一、勇于实践中,锤炼才干,增长本领,全面发展。
二、聚力当下:“新旅”教育资源的内涵传承
“新旅”是新安小学宝贵的教育资源和精神财富,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动力,以传承“新旅”传统为引领,遵循青少年健康成长规律,聚力开展品格涵育五大行动,全力提升新时代“小好汉”品格。
一是建设红色育人环境。学校营造“新旅”红色元素的校园环境,构建“一核多点”红色教育矩阵,创建一个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域的红色教育大阵地。二是开发红色课程资源。学校借鉴“新旅”成功的育人方式,开发品格涵育校本课程,把爱党爱国教育有机融入各学科教学,引导学生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是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学校针对新时代“小好汉”核心品格要点,围绕“理想信念引领、意志品格提升、实践研学体验、爱心责任培塑”四个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在多向发展历练中陶冶情操、启迪心智、锤炼才干,坚定学生爱党爱国的信念,激发学生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奉献担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自立、勇于创新实践的能力。四是建立协同共育机制。学校搭建家校社共育成长平台,积极引进多方教育资源,形成“家校社融合一体化”,共同助推新时代“小好汉”品格养成。五是实施多维评价策略。学校以新时代“小好汉”核心品格为标识,建立过程性与结果性双线评价体系,不断激发学生在核心品格养成、关键能力提升等方面均衡发展。
三、展望未来:自信少年培育的生动样本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如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安小学在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新时代“小好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一是顺势而为,在多元文化中找寻精神之源。将红色文化、革命文化融入新时代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新安小学提出的“新时代‘小好汉’品格涵育行动”正是顺应百年党史教育的学习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一项举措。学校在顺应青少年健康成长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多元化课程浸润、多方面自主体验、多频次实践历练,满足多样化、差异性与丰富性等新时代学生发展的教育需求。学校的育人实践与探索,顺应了新课程改革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要求,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勇担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是学校育人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
二是乘势而上,在协同共建中凸显使命担当。新安小学生动而有成效的教育实践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红色育人,这既是学校借助淮安地区丰富的红色资源的“地利”,也是传承学校多年“新旅”传统的必然选择。从物化载体到精神内核,红色元素渗透在学校的方方面面。作为革命老区,光荣的革命历史为淮安地区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通过建立思政教育的地方资源开发机制,用好红色革命资源,用活历史文化资源,将“四个自信”的教育融入课堂、融入生活、融入头脑是一个新课题。
新安小学着力挖掘本土化育人资源,抓住思政育人的“着力点”;开展体验式红色教育,找准思政育人的“关键点”;实施综合性育人策略,把牢思政育人的“支撑点”,在育人机制、实施路径、项目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作出了有效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