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班本实践

2024-08-12 00:00:00黄芳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4年6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

【摘 要】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与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因此,做好班级层面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在班级实践中,应做到贴近学生真实生活、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关注身心“两健”、注重实践运用,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素养,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关键词】班主任;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24-0016-03

【作者简介】黄芳,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江苏南通,226001)教师,一级教师。

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受到家长、教育部门及社会的普遍关注。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是学生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直接责任人。因此,班主任应做好班级学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工作,这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总结出班级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四点经验做法。

一、班级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应贴近学生真实生活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社会即学校”指出,应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拓宽学生学习的实践场域,促进学习内容回归真实世界。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应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因此,班主任应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置身安全事件的中心,调动具身体验,从而达到真正的教育效果。“一盔一带”(“一盔”指安全头盔,“一带”指安全带)是公安部在全国开展的一项安全守护行动。为了让每个学生更好地认同“一盔一带”的重要性,并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要求,笔者带领学生走进当地交警支队指挥中心。在一块块高清电子屏前,各个重要路口的情况实时展示在学生眼前。当得知指挥中心可以与每一个执勤交警、每一辆巡逻车实现视频监控、实时通话时,学生惊呼交警支队指挥中心的高科技感。接着,伴随着一张张清晰的图片、一段段生动的视频、一个个典型的案例,一堂别开生面的交通安全课开始了。活动后,学生纷纷表示,一定会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小手拉大手”,争当小小宣传员和劝导员。

二、班级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应采用多种教育形式

班级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包括多种形式,如主题班会、探究性学习、模拟演练等。班主任应根据主题内容、学生认知特点,尽可能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唤起他们情感上的认同和共鸣,让知识真正转变为守护学生生命安全与健康的经验。如在“生活中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上,笔者创设“生活大曝光”环节,让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安全隐患给予他们的真实教训。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有的学生谈到曾被锅边烫伤,有的学生谈到被花生米呛到……当他们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自己遭遇危险时身体的不适、内心的害怕时,他们自己以及其他未有相关经验的学生都面露怯色,仿佛都经历了一场可怕的危险。这样的“痛”的经历,自然而然地帮助他们学会远离危险。

真实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大多具有复杂性,这就决定了学生通过简单的思考、利用碎片化的安全知识并不能很好地应对。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班主任可以尝试引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用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真实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体验。如为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表示警戒的“黄线”的作用,笔者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我们向两个小球中间吹气,小球会怎样运行?”学生一开始的回答是:“两个小球会分开。”经过实际操作、观察,学生得出:“两个小球没有分开,反而靠在一起了。”笔者继续引导:“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地铁里、火车站等站台上会出现‘黄线’吗?”学生进一步思考并回答:“一个小球代表乘客,另一个小球代表列车。列车进站时会带来巨大热流,乘客会被吸进去。原来这条‘黄线’不仅是文明线,更是安全线。”

模拟演练也是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的一种常用形式。在“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教育中,笔者带领班级学生和家长走进法院,开展模拟法庭活动,“亲历”了一场校园欺凌引发的民事侵权责任纠纷案件。在拟真的庭审过程中,学生分别扮演审判长、书记员、被告、原告、原被告律师等角色,沉浸式感受法院审判工作,完整“演绎”庭前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当场宣判等环节。学生感触颇深,一名学生在活动反思中这样写道:“今天的模拟法庭,我体验的角色是原告律师。当我坐在法庭上,听着审判长庄严地宣布庭审开始时,内心既激动又忐忑。想着原告被同学霸凌的委屈和沮丧,想着原告母亲的愤怒和心疼,我通过深呼吸调整自己的状态,冷静地完成了任务。通过这次模拟法庭,我明白了我们不但要文明守法,还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要勇敢地对校园欺凌说‘不’。”

三、班级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应关注身心“两健”

人的健康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一直以来,笔者利用大课间,坚持带领班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利用周末组织少年跑团活动,让强健体魄成为每个学生的终身追求。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健康的心理是个体智力和人格发展、道德品质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时,除了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应留心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常态化开展班级心育工作,润物无声,防患未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笔者利用学校教育基地,定期带学生走进学校儿童指导中心,引导他们读心理书籍、玩沙盘游戏、体验心理解压设备,帮助学生保持积极情绪;建立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动态;设置班级“心理信箱”,鼓励学生以信件的形式分享心事;推行班级“倾听一刻钟”活动,引导学生每天与同伴、班主任或者家长有效沟通15分钟,为他们提供倾诉渠道;举办家长会、家长沙龙、家访等活动,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的挑战与策略,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针对班级特殊学生,及时向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反馈,协助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心理疏导与咨询工作,尽早干预,防止悲剧的发生。

四、班级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应注重实践运用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不仅要教授学生相关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运用。因此,班主任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通过行为训练提升学生的安全自护能力。学生刚进入一年级时,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第一个月的低幼衔接课程,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行为训练。例如,如何才能做到排队安全有序、安静迅速呢?班主任可以在入学的最初几天,对学生进行反复的预演与训练。首先,可以通过线上视频,让学生了解排队的要求;其次,在班级推选一名学生作为榜样,发挥“引路”作用;最后,加大训练的范围,将榜样由一人变为多人,再到全班。在此期间,班主任应引导学生自查自纠,反复练习;及时总结讲评,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学生训练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激励强化。大约一周左右的时间,学生就能做到安全有序、安静迅速地排队了,排队时推搡、挤压等安全隐患自然就可以避免了。

班级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实践,班主任在工作中,应积累经验、明确举措、形成系统方案,让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真正落地,构筑迈向安全与健康的班级生命共同体。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0
夸夸我的班主任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江苏教育(2017年79期)2017-12-14 03:43:04
班主任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44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18:08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2:02:00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5:01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3:43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