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

2024-08-11 00:00:00梁逸秋李宏卓石丁
知识窗·教师版 2024年7期

摘要: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指在职业教育中,将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相结合,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和培养机制,培养具备职业技能和高素质的人才。该模式的创新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还能促进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有效对接。文章探讨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意义及实施路径,通过案例分析证实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职业教育在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方面扮演重着要角色。然而,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等。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一、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背景

第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相对独立,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导致培养出的人才在实践中存在知识与技能不匹配的问题。第二,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是对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的一种补充。在传统模式下,职业教育的地位相对较低,学生普遍认为只有通过高等教育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而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能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机结合。第三,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是对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和教育模式创新的回应。传统的职业教育注重技能培养,高等教育则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将两者有机结合,培养既具备实践能力又具备理论素养的综合型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部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内容与学生毕业后实际工作内容存在脱节的问题。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不匹配,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使得学生在就业时面临适应期较长或需要额外培训的情况。

由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体制、管理方式方面的差异,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导致学生在从职业教育过渡到高等教育时,可能面临学习内容不连贯、学习方法不连贯的问题,造成学习困难,形成学业压力。由于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一些职业院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培养需求。另外,职业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现行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以学历证书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这使得学生过于追求学历证书,忽视了真正的能力发展。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职业院校需要改革和创新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加强与行业的合作,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引入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三、中高本一体化背景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具体路径

(一)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职业院校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一条重要的路径。

第一,教师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技能,在日常学习中积极参与教育研讨会,配合学校组织的教学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教师还应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分享,参与实际工作和行业实践,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提高实践能力。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际操作,教师能更好地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将实践经验融入教学。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尝试创新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合作学习法、问题导向学习法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职业院校要提供支持和鼓励,为教师提供创新教学的空间和机会。

第二,职业院校应推动教师间的合作和互动,通过教师间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教学理念的更新。职业院校可以建立教师团队,开展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更新,相互借鉴经验,共享教学资源,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另外,职业院校可以引入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总之,师更新教学理念,能够更好地适应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需求,提供更具质量的教学。

(二)明确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

在中高本一体化背景下,职业院校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非常重要。第一,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跨学科融合能力等综合素质。第二,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院校要通过项目实训、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实践能力。第三,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应具备创业意识和创造力,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适应和创造机会,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第四,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学生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并能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为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贡献。第五,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学生应具备职业规划能力,能够根据自身优势、市场需求进行职业选择和发展,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

职业院校只有明确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定位,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人才。

(三)增强职业教育特色

为了增强职业教育的专业特色,在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背景下,职业院校需要明确职业教育导向,紧密结合行业与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在课程内容规划方面要突出应用性与实用性,使学生能掌握与职业岗位相关的核心技能和知识。职业院校还要时刻关注职业技能标准的更新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育与职业的紧密结合。

此外,职业院校可以通过跨学科融合,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组织跨专业项目实训,促进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职业院校增强教育特色,使职业教育更加贴合社会需求,培养出具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四)应用信息化技术打造现代化职业教育

职业院校可以开设在线课程,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教师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教学工具,再利用远程教育技术,将优质教学资源传递到较为偏远的地区,增强教育的普及性和平等性,并利用虚拟实验室和仿真技术,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在线学习、作业提交和互动交流,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仅如此,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职业院校可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化的辅助教学工具。通过智能化的教学系统和个性化的学习推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最后,职业院校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和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打造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职业发展需求。

四、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案例

自2019年教育部正式明确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为全国首批15所职业本科试点高校之一,近几年来,海kbFWigAuZRDs5bMV7dCSBbKvdEzFQUcvSuZuDskcUmU=南科技职业大学本科专业达到26个,在校本科生达11 160人,占在校生总数的47%,首批289名专升本学生就业落实率达99%。在2023届2 000名职业本科毕业生中,有近百名考上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效卓然。

近年来,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积极推进中高本一体化教育改革,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教育服务。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与当地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了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特点,海南科技职业大学重新设计了课程体系,在保留传统职业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增加了与本科教育相衔接的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能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

另外,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师资,他们不仅熟悉行业最新动态,还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高效的学习指导。2023年12月2日,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与约克厨卫广东总部新基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携手约克厨卫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并紧密结合企业需求,使学生在校期间更好地融入产业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更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校企双方通过共同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促进智能厨卫领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通过师资力量的引进及校企合作项目的全面实施,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的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

五、结语

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整合中职和高职本科教育资源,职业院校能打破二元分割,实现教育层次的衔接和无缝对接,可以培养出既具备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又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通过这些创新,职业院校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进步。

总之,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不断进行创新和完善,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建生.“中高本”一体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索[J].教育与职业,2022(15).

[2]毛维华,欧伟一.大数据技术在中高本一体化招生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7).

[3]段娜.中高本一体化皮具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标准研制[J].教育现代化,2018(29).

[4]蔡智军.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思考[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

[5]王一涛,路晓丽.“中高本硕”衔接的理论溯源、实施现状与路径优化:基于类型教育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21(3).

[6]张阿芬,苏天高,廖亦彩.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4).

基金项目: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等职业教育各层次人才衔接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Hnjg2022-123。

(作者单位:海南科技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