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后,也对高校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文章通过研究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历程和特点,分析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完善高等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评价理念,增加实训应用等环节的教学评价权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增强教学评价效果,选取定性定量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构建多维度、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普及化;教学评价;高等教育;高质量教学
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历程
高等教育发展可分为精英化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和普及化高等教育三个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自1977年至今已有40多年,1978年至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缓慢;1999年至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处于高速发展期;2010年至今,我国高等教育转向平稳发展期。我国的毛入学率在高速发展期间迅速提高,2002年超过15%,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了大众化阶段。又经过17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19年达到51.6%,超过了50%这一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普及化分界点,近年来仍有增长趋势,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数据统计,2023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0.2%,标志着普及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式和新格局。
二、普及化时代高校教学特点
(一)生源素质差异性扩大
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对“双一流”高校的生源来说影响较小,而对应用型高校的影响较大,该类院校的生源质量是随着大学的发展阶段而变化的,普及化阶段学生素质的差异性较大。
(二)高校地方社会性显著
应用型高校毕业生大多是从事生产和实践类工作,且留省就业率相对较高。这意味着应用型高校受本地政府政策影响较大,地方社会性显著需要与当地企业联系紧密。
(三)人才发展个性化选择
普及化时代下高等教育中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的信息化程度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加,各类学习平台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新文科”“新工科”“新商科”“新农科”等建设下跨学科教学的融合发展不断加强,“政、企、校、研”一体化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不断扩大,学生可以选择在专业内的某领域深入研究学习,以适应就业需求。
(四)教学内容模块化设置
在课堂教学内容上,教师的教学目标也从人才培养的视角转换到人才发展的视角,学生不再是经过上课、考试、完成作业等教学任务后培养出的能力统一的学生,教师在教学内容中设置多个模块,以专题代替章节,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
三、普及化时代教师教学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强调终身学习
普及化时代的高等教育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合理地设置学习内容调整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发展,助力学生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方法创新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开放性的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重要性,并在解决问题时向学生介绍多种方法,多角度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增加内容的交叉融合,实现个性化培养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向,融合多门课程、多个学科的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四)促进学科的产学合作,增强就业胜任力
产学合作不仅是学校和学院统筹安排的活动,还应渗透在课程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在教学中有意提升学生的就业胜任力,尤其是学生就业率较高的岗位能力。
四、普及化时代高校教学评价体系完善的重要意义
在理论层面,高校教学评价的目的有很多种,其中之一就是为高等教育质量提高提供理论基础。教学评价是在理论与实践不断结合和更新中慢慢发展的,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促使教学评价的更新,教学评价的改变也会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普及化高等教育时代,现有教学评价中关注课堂效果而忽视学生发展的理念应被摒弃,教师要认识高等教育普及化下高校的社会性和学生发展的多样性,为多元化教学评价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
在实践层面,首先,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能够为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目的提供方向。其次,多维度的教学评价能够满足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多样化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最后,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和更新可以适应普及化时代的高等教育,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因此,构建普及化时代高等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提供教学评价的实施路径十分重要。
五、普及化时代应用型高校教学评价实施路径
(一)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评价理念
高校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各层次的学校在培养方案上有所不同,但终究是以培养学生为主要办学目的。因此,教学评价也应从学习者获得感的角度来评定教学效果,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有所收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评价并非指只由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人员依旧可以有督导、同行、学生多个身份,但是每个评价者都应从学生的获得感角度出发。例如,在评价教学方法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不应是高评价的标准,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结合度才是教学高标准的体现。
(二)增加实训应用等环节的教学评价权重
高等教育专业内容的学习应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课程的实践环节又可以分为实验、实训、见习、应用等,可以在校内或相关企业内完成,具体的开展形式可以为让学生在课堂上举例应用、在实验室开展实验、在实训中心模拟练习、到企业参观见习等。如在电子商务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淘宝网站上开设并运营店铺;在数据分析课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实训网站上采集和处理数据。这些环节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校教学与学生就业能力脱节的问题。但是,由于教师重视度不足,很多课程缺乏实践内容,所以部分高校在教学评价中增加实践环节的权重,旨在提高教师对实践教学部分的重视程度,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
(三)运用信息化手段增强教学评价效果
如今,高校教学已经衍生出多种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如慕课、混合式教学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线上教学平台指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课上互动、课后作业等内容,在平台上留下数据信息,能够及时反映课程的教学情况。平台的教学资源能够反映出课程内容是否翔实,但是评价人员在教学评价中经常忽略了教学平台的重要性,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中,评价人员往往将信息化教学作为可选项或加分项来进行评价,并没有作为必选项进行要求。线上平台的数据没有经过信息化处理得到有效的利用,使得线上教学情况被忽视,评价者大多是针对教师展现的一节或几节课进行评价,主观地根据课堂氛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评价,存在片面评价的情况。评价人员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全方位评价,充分利用教学平台上留存的数据,综合考量课程全程的教学情况。例如,网站开发课程的连续性非常强,每一节课的教学都需要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只有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并分析教学平台的数据,才能考查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评价的准确度。
(四)选取定性定量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学生追求个性化,学校培养目标多元化,教学的形式变得越来越复杂。为获得科学的评价结果,评价人员在评价过程中也需要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在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人员需要将教师教学进度、课堂达成度、学生评教、学生成绩分布、课程大纲完成度、学生满意度等评价内容作为指标,留存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过程性数据和结果性数据,建立评价数据库,优化评价模型。评价人员应综合运用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工具,包括对各分数段的学生进行访谈、调查问卷和标准化测试等,体现出各分数段学生都要学有所获。教学评价的观念应从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转变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在每学期末,评价人员可通过教务系统、在线教学平台等方式向学生发放评价问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构建多维度、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普及化时代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对高等教育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了解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是否得到满足,教学评价就要从多方面展开,包括课程的知识技能维度、课程交叉的内容丰富维度、课程思政的融合维度、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维度、学生创新精神的提升维度、学生就业胜任力的提高维度。多维度的评价能够公正地给出各门课程的教学评价结果,也能够提高评价体系的普适性。
在教学评价的主体方面,要关注到高校社会性角色的转变,高校需要承担向企业输送特定就业能力人才的责任,这个责任也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渗透在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中。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评价实施过程中,评价人员需要事先了解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就业基本要求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标准等,然后在评价时有针对性地逐条考量课程内容能否满足人才培养要求,对不能满足要求的课程要及时提出反馈意见和整改措施,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菡,胡杨,赵云龙,等.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基于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视角[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17).
[2]刘鑫.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高校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3(4).
[3]别敦荣.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和战略选择[J].湖南教育(D版),2023(6).
[4]苏德,后慧宏.普及化阶段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学内部善治逻辑[J].中国高教研究,2023(10).
[5]刘燕.多元治理下的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基于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J].江苏高教,2023(4).
[6]蒋凯,赵菁菁,王涛利.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本科生成长的理论阐释:魏德曼本科生社会化模型评析[J].现代大学教育,2023(6).
[7]梁秋雪,李雯燕.普及化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及实施路径[J].学周刊,2024(19).
[8]王红颖.普及化时代英国精英高等教育发展的文化逻辑[J].化工高等教育,2023(6).
[9]李正元,陈嘉诚.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大学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进路[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
基金项目:2022年吉林省高教学会科研课题“普及化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编号:JGJX2022C151。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