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心理育人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4-08-11 00:00:00晏磊
知识窗·教师版 2024年7期

摘要:大中小学心理育人一体化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文章结合大中小学心理育人一体化建设现状,分析大中小学心理育人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困境,探究大中小学心理育人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旨在为大中小学心理育人工作创新提供参考,促进大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中小学;心理育人;一体化建设

2023年4月27日,教育部等十七个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指出,要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和不懈奋斗、宠辱不惊、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目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如何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大中小学关注的焦点。大中小学心理育人一体化建设,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全过程育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笔者对大中小学心理育人一体化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一、大中小学心理育人一体化建设的实践现状

近年来,湖南工业大学从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搭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团队、组织相关培训讲座等方面出发,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第一,组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团队。2020年,湖南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带领教师加入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成为援助热线志愿者,同时定期参加学习活动,给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提供各种帮助和指导,并建立更加稳固、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第二,组织相关培训及讲座。2024年3月,湖南工业大学组织10名心理咨询师参加“2024年心理咨询与治疗中阶伦理培训”。本次培训主要围绕青少年咨询中的伦理与法律、网络及计算机使用中的伦理议题、危机干预中的伦理议题三个板块进行,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伦理敏感性,提高伦理决策思维,保证心理咨询工作的有效性,为全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保驾护航。2024年3月19日,湖南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举办家校医专题培训讲座,并邀请株洲市三医院主任医生为学校20名家长和辅导员做培训交流。在讲座中,主任医生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了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障碍的典型特征,强调规范化诊断、治疗的重要性,加深家长和辅导员对这些心理问题的认识,使其掌握一些心理知识,以便能够及时应对现实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也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家长、医院三方协同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第三,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2024年3月28日,湖南工业大学轨道交通学院在心理健康中心成功举办“‘剧’焦心理,成长自我”大学生情景剧活动,旨在通过戏剧形式,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并探索如何在大学生活中实现自我成长。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各组参与成员积极讨论,确定情景剧的主旨和情节,并呈现出精彩的表演。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还强化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促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中小学也积极开展心理育人工作。2023年5月,河南省焦作市中小学遵循不同学段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围绕“六个一”系列活动内容要求,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中小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使小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2023年,大连市第十一中学设置了心理健康课程,为学生提供个体心理咨询、沙盘游戏、放松训练等,并定期举办心理文化节、心理讲座等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024年4月15日,泰和县冠朝镇中心小学对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测活动。本次学生心理健康普测活动采用标准化问卷调查,涉及学习、生活、性格、情绪、人际交往、精神面貌等方面的问题,全面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后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提供数据依据。

二、大中小学心理育人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困境

(一)教材缺乏整体连贯的内容衔接

第一,教材内容方面。小学阶段的教材侧重于基础的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中学阶段的教材更多地关注青春期心理调适和学业压力管理,大学阶段则涉及更为复杂的职业规划和心理适应等问题。大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侧重点不同,缺乏必要的衔接和过渡,导致学生在升学过程中难以连贯理解和整体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第二,教材难度和深度方面,大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缺乏渐进性和层次性。比如,小学阶段的教材可能过于简单,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求;中学阶段的教材可能过于复杂,超出学生认知和理解范围,教材的难度和深度与各学段学生实际需求不匹配。大学阶段的教材复杂程度更高,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匹配不足。

(二)心理育人一体化建设教育途径有待拓展

第一,大中小学心理育人一体化建设教育途径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和心理咨询,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难以覆盖所有学生,容易影响大中小学心理育人一体化建设效果。第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教育领域的融合度不够深入,潜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无法被充分挖掘和应用,影响心理育人工作效果。第三,大中小学心理育人一体化建设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的拓展仍需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实际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三)心理育人一体化数字服务平台建设欠缺

第一,缺乏统一、标准的数字服务平台。各个学校或地区在心理育人方面可能有自己的数字服务平台或工具,但由于这些平台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信息不互通、资源不共享,难以形成一体化的心理育人网络。第二,现有数字服务平台的功能和服务不够完善,一些平台可能仅提供简单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或在线咨询功能,缺乏对学生心理状况的深入分析和个性化指导。第三,数字服务平台在家长和社会层面的普及度不高,部分家长和社会公众对心理育人的认识不够,对数字服务平台的使用缺乏足够的了解和信任,导致平台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心理育人一体化建设评价不完善

评价是心理育人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教师及时把握心理育人工作的开展情况,发现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推动心理育人工作创新发展以及大中小学心理育人一体化建设。第一,心理育人一体化建设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效果等,目前仍缺乏一套明确、统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实际评价过程存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难以全面反映心理育人工作的实际情况。第二,部分学校仍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评价方式,造成评价方式多样化不足,难以有效反映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进而影响心理育人工作的开展。第三,心理育人一体化建设评价反馈机制不健全,未能及时有效反馈评价结果,导致评价工作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大中小学心理育人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统筹各方力量,编撰一体化心理育人示范教材

第一,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编写团队,该团队主要包括心理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学校管理者、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等各方力量。心理教育专家可以提供理论指导,一线教师提供实践经验,学校管理者可以确保教材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家长代表、学生代e7f3e05c53baffde89c0a6e7a9976cbc7ef12190f01c0e1e4d7cd015aa7baea8表则从实际需求和接受度出发,为教材编写提供反馈和建议。第二,教材编写团队要深入调研,研究大中小学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明确各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需求,再分阶段、分层次设计教材内容,确保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合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三,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教材编写团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除了介绍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还应引入生动的案例,以及各自的实践经验,再通过文字、图表、动画等形式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活动方案,拓宽心理教育途径

一方面,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组织设计不同形式的心理教育活动,心理剧表演、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拓展训练等,拓宽心理教育途径;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网站等媒体平台定期开展在线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心理支持;与社区、专业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三)结合学生情况,优化心理育人一体化数字服务平台

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对现有的心理育人一体化数字服务平台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平台在功能设计、用户体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点和缺点,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再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需求,针对性完善平台功能和服务,助力大中小学心理育人工作有效开展;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在线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课程学习等功能,同时优化平台的界面设计、操作流程等,支持大中小学生个性化设置主题,提高大中小学生用户满意度。

(四)实施全方面、全过程心理育人一体化建设评价

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围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教育课程质量、心理咨询服务效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等方面具体设计评价指标;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专家评估、学生自评和互评、家长评价、社会公众参与评价等评价方式,多方面、多角度评估大中小学心理育人一体化建设和心理育人工作开展效果,增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高红娜,郭邢帆.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数字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大众文艺,2024(1).

[2]李韦嫦,甘瑜,卢文芳,等.广西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J].西部素质教育,2022(24).

[3]刘春雷.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困境与实现路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3).

[4]俞国良,陈雨濛.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课程论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21(7).

[5]俞国良.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实践的视角[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

[6]方双虎.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文汇,2023(7).

基金项目:株洲市社会科学成果规划课题“‘123’模式下株洲市大中小学心理育人一体化建设与研究”,课题编号:ZZSK2023090。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