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育人体系的建设路径

2024-08-11 00:00:00刘文勤
知识窗·教师版 2024年7期

摘要:产教融合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更加关注如何实现高校、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和市场之间的衔接。产教融合既可以为英语专业提供育人新路径,也可以为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基于此,文章分析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育人的现状及育人体系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产教融合;育人体系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背景之下,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挑战。一方面,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市场对既了解英语又了解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英语教育专业必须探索全新的育人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作为重点,精准把握市场发展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实现教育和产业之间的深度耦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锻炼,并在锻炼中提高个人素质。

一、问题研究背景及理论基础

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模式,也是加强教育资源共享的有利渠道,还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议题。高校需要展现出教学改革的主观能动性,持续加速产教融合的纵深发展,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以立德树人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通过产教融合探索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新范式,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岗位工作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产教融合可以促进高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尤其是伴随我国对外贸易活动的日益丰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推进以上活动有序向前的重要抓手。为此,高校需要关注和重视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结合产教融合的具体特征,持续推进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育人现状

(一)调查结果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在西安多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问卷30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100%,访谈对象包括英语专业教师、学生和企业代表。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55%的学生表示,目前的英语专业教学和市场需求存在脱节,实践性相对较差;60%的教师表示,当前的英语专业教学内容未跟上行业发展步伐,存在一定的滞后性;65%的学生表示,对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了解不深,35%的学生表示,对产教融合育人模式较为熟悉;70%的教师和企业表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程度不够深入。

(二)存在的问题

1.开放性程度不足

随着教育全球化发展,社会对英语专业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因此,在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应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上,使学生能够适应对外贸易发展、经济发展、中西方文化交往等方面的需要。尽管产教融合能够为学生创造更丰富的语言学习情境,但是高校英语教学开放性不足,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交流机会,导致学生缺乏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此外,企业参与度不足,岗位、社会和市场的鲜活内容未能与高校英语教学相融合,无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市场变化。

2.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英语教学内容必须体现职业性,教师不仅要提供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传授学生今后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英语技巧,还要通过设计岗位工作任务等方式,拓展学生的语言知识范围,切实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高效支持。然而,一些高校没有进行深入变革,许多语言知识与工作职位之间存在割裂,教师把重点放在了怎样引进行业内容、产业状况及国家政策上。另外,许多英语教师对文化教育不重视,忽略了对外贸易中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特点,造成英语教学缺乏跨文化交流内容。

三、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协同育人体系建设路径

(一)建设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需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学院和工作的对接、专业工作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对接、项目课程和业务项目的对接、项目负责人和教师之间的对接,让学生在走出社会之前,提前完成学生向员工身份的转变,真正实现员工岗位和学生身份的一体化建设。高校需要实现和企业岗位实践工作内容的对接,以专业工作室为桥梁,加速校企合作,逐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为进一步适应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需求,教师、学生要调整自己的角色,优化授课地点、教学模式、方法、评价策略。具体来说,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内容如表2所示。

(二)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一,高校需要设置单独的语言实践课,始终秉承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尤其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改善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高校需要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目标,分阶段设置校本特色语言实践课程,分为4个学期,64个课时,将重点聚焦于优化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础技能。高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与工作室或企业合作,共同编制英语语言实践手册,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名著、名篇,培养学生词汇、短文听写能力,听写实践能力,语言模仿能力。

第二,建设虚拟仿真课程,夯实学生实践基础。高校可以模拟企业商业活动中的对外沟通场景,让学生以语言为载体,将语言运用在工作岗位中,体会真实的工作场景。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交叉学科知识运用能力,又可以优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三,拓展实习基地,提高学生实习率。高校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需求,丰富就业渠道,通过与专业对口的公司主动对接合作,拓宽实习和就业渠道。高校可以将重点聚焦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如在学生基础技能训练这一阶段,高校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技能;在专业综合实训这一阶段,高校主要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同声打字技能。

(三)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职业性和文化性

第一,创建开放性的教学空间。高校需要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的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教室,为学生创造出更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高校可以运用互联网、校园网等渠道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学习。同时,企业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增加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给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协助。教师要适当利用专业书籍、英语教科书之外的资源,引进企业岗位工作内容,通过使用说明、操作手册、求职信等方式,全方位扩大学生的语言学习范围。教师还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企业的实际工作状况。

第二,注意教学内容的跨文化性。在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时,为确保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了解我国与西方国家存在的文化差异,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例如,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讲解我国与西方国家文化的差异,引入企业专家分析国内外的文化冲突,也可以让学生进入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了解本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同,提升学生的交际水平。

(四)创新职业能力评价方式

第一,建设双主体自主评价模式。高校可以依托胜任特征模型,建立学生的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高校通过分析学生工作岗位中的关键事件、行为等,利用回顾式访谈调查技术,明确影响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具体因素,并通过分析该岗位的核心工作能力,适当选取能力评价目标,搭建评价体系,组织好人才培养考核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和企业需要共同参与自主评价,明确协同育人体系下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达到目标。

第二,专项能力考核。传统的学习成绩评价和职业资质考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各行各业对人才的新需求。为此,高校需要在胜任力评价模型中融入专项能力考核,依托层次分析法、主观加权法,确定英语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听、说、读、写等专项能力要求,构建与专业适配的考核体系,让学生系统化地学习及工作锻炼,然后利用该评价体系,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展开评价。

第三,国家职业资格社会化考评。高校主要是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评融入人才培养考核模式,依托企业和高校的双主体评价,激励学生考取跨境电子商务师、商务英语翻译、涉外导游、英语教师等职业资质证书,实现和自主评价、专项能力评价的有效协同,并作为以上评价内容的补充。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综合考量教学内容和岗位对接二者之间的现实问题。一方面,高校要依托产教融合这一概念,以协同育人作为有力抓手,持续推进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真正地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培养更多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高校要深化教学改革新方法、新思路的探索,在改革过程中提升发展水平,确保英语专业的学科建设达到我国教育部门的改革发展目标,突出高校的办学特色,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促进人才具有更好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诗雨.以国际化推广为目标的鞍山旅游英语产教融合模式研究[J].国际公关,2024(1).

[2]徐丽华,张彦琴,赵茜.基于四螺旋理论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观察,2024(1).

[3]李娜,吴石梅.行动者网络视角下职业教育外语类专业群产教融合建设路径探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3(6).

[4]蒋瑜秀.新疆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产教融合的困境及出路[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3(4).

[5]张闪闪.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3(11).

[6]肖青.产教融合“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研究实践:以高职餐饮烹饪英语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24).

基金项目: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 2022年度课题“‘新文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研究”,项目编号:SGH22Q243。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人文艺术学院)